宏碁蜂鳥系列筆記本一直以輕薄著稱,像宏碁蜂鳥Swift 5和蜂鳥Swift 7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產品,這款14英寸的宏碁蜂鳥Swift 3和十代酷睿的結合會擦出怎麼的火花,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詳情觀看下方視頻)
————圖文版————
前段時間跟大家聊十代酷睿處理器的時候提到了,新的十代酷睿家族分為14nm Comet Lake和10nm Ice Lake兩套平臺,今天呢就為大家帶來這了一款搭載了Ice Lake平臺十代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最新款的14英寸宏碁蜂鳥Swift 3,對宏碁筆記本比較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他的蜂鳥系列產品一直以輕薄著稱,像宏碁蜂鳥Swift 5和蜂鳥Swift 7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產品,那這款14英寸的宏碁蜂鳥Swift 3和十代酷睿的結合會擦出怎麼的火花,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先來快速瀏覽一下它的基本配置,我們體驗這臺宏碁蜂鳥Swift 3,搭載了14英寸IPS霧面屏,Intel十代酷睿低壓處理器i5-1035G1(4核8線程),NVIDIA GeForce MX250(2G 顯存 )顯卡,8G LPDDR4 2666MHz雙通道內存,512G PCIE SSD,系統方面搭載了Windows 10家庭版,日常零售價:4999元。
外觀上,宏碁蜂鳥Swift 3的產品ID設計遵循了蜂鳥系列的整體風格,全金屬機身造型簡約時尚,除了我們體驗的這款比較適合女性的千禧粉配色外,還有深空灰版本。機身材質方面,不同於常見的鋁合金材質,蜂鳥Swift 3的AC面採用了質量更輕的鎂合金材質,從而降低機身的整體重量。實測宏碁蜂鳥Swift 3的裸機重量僅有1.09kg(官方標稱1.19kg),加65W電源適配器的旅行重量也僅為1.39kg。外形尺寸長319mm、寬217mm,而15.9mm的厚度控制的也是相對比較不錯的。
可以看到宏碁蜂鳥Swift 3 1.09kg的重量,雖然沒能達到蜂鳥Swift 5 (990g) /蜂鳥Swift 7(890g)那種「驚豔」的效果,但是在同價位的產品中也是「出類拔萃」了,非常的小巧輕便,即使對於很多女性朋友來說,隨身攜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負擔。不過鎂合金的金屬光澤感沒有鋁合金那麼強,不了解的可能會誤以為它是塑料材質。
接口方面,機身右側為鎖孔、USB3.0接口和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機身左側為電源接口、HDMI、USB2.0和雷電3接口。這個雷電3接口為40Gbps帶寬的滿速雷電3接口,除了支持數據傳輸、視頻輸出、PD充電外,也支持外接顯卡。
我們知道10nm Ice Lake平臺的10代酷睿處理器內部集成了雷電3控制器,也就是說搭載該類處理器的筆記本原生就支持雷電3,但是我們看到很多搭載Ice Lake平臺處理器的產品尤其是和蜂鳥Swift 3類似的主流價位產品,都沒有雷電3接口,畢竟配置一個支持雷電3的物理接口也是要增加成本的,在這點上個人覺得蜂鳥Swift 3還是比較良心的。
雖然蜂鳥Swift 3搭載有入門級獨顯,但滿速雷電3的存在,讓我們有機會通過外接高性能顯卡來進一步提升它的3D性能。另外它也支持PD充電,如果你有更輕便的PD充電器的話,就可將原裝的兩段式充電器替換了。
再來看筆記本的C面,宏碁蜂鳥Swift 3搭載了不包含小鍵盤區域的全尺寸薄膜鍵盤,鍵帽尺寸和鍵距都比較適中,按鍵手感中規中矩,只不過半高方向鍵和Page up/Page up相緊鄰的布局,在不熟悉之前會比較容易誤觸,另外鍵盤也沒有配備背光。鍵盤右下角為指紋識別模塊,支持Windows Hello指紋識別登錄。下方一體式觸板,長105mm,寬65mm,面積偏小,不過觸控的順滑度和精準都還是不錯的。
產品的B面,宏碁蜂鳥Swift 3採用了時下流行的窄邊框設計,左右邊框收窄到了4.37mm,上邊框保留攝像模塊的同時也收窄到了6mm左右,整體屏比約84%,另外整個屏幕面支持180°開合。
屏幕素質方面,其搭載的14英寸IPS霧面屏來自群創光電,常見的16:9的比例,解析度1920*1080, 8bit色深,亮度300nit,經Spyder5校色儀測試,sRGB色域為99%, AdobeRGB色域為76%,NTSC色域為71%,平均色彩精準度△E1.29。這塊屏幕的素質在同類型的產品中還是比較不錯的,我們知道在14英寸的筆記本中高色域屏一直沒能普及,很多產品採用的依然是45%NTSC色域的屏幕,宏碁蜂鳥Swift 3在這個價位下能給到一塊72%NTSC 色域的屏幕也算是比較有誠意了。
性能方面,十代酷睿低壓處理器i5-1035G1,隸屬於採用了全新的sunny cove微架構和10nm工藝的Ice Lake平臺,而從後綴」G1」能了解到,這款處理器集成的依然是傳統的32個EU單元UHD核顯,而不是G4/G7所採用的銳炬Iris Plus核顯,所以需要搭配NVIDIA入門級獨顯MX250才能達到相對均衡的3D性能。
通過和上代處理器i5-8265U的參數對比可以看出10nm十代酷睿的一些特點,首先它的默認主頻和和睿頻都有所降低,而給了更寬鬆的cTDP,允許廠商針對產品特點進行更自由的定製功耗,也就是說性能的高低更依賴功耗,當然主要還得看產品的定位和散熱能力。另外10nm十代酷睿原生集成了雷電3控制器,支持機器學習和AI運算,支持WiFi 6無線網卡,還支持更高速的DDR4內存以及加入了對低功耗LPDDR4內存支持,這都是上代處理器所沒有的。
關於十代酷睿低壓處理器的一些具體特點,我在前段時間《淺析intel十代酷睿處理器》的文章中跟大家詳細聊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回看一下,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我們主要還是看這款產品的具體性能表現。
由於宏碁蜂鳥Swift 3主打輕薄便攜的定位,它並沒有為CPU配置更高功耗,依然是低壓處理器標準的15W,通過CINEBENC在內的各跑分軟體的得分我們能看到,其CPU多核分數要比上代處理器i5-8265U低一些,而單核分數又要更高一些,簡單來說兩者還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另外為了降低熱量和功耗,宏碁蜂鳥Swift 3所搭載的也是低功耗版的MX250,相較於滿血的MX250,它降低了頻率和功耗,通過3DMARK的跑分可以看到,它比滿血版MX250約有15%~20%的性能差距。
我們也通過幾款輕量級的遊戲進行了實際測試,《英雄聯盟》遊戲中,宏碁蜂鳥Swift 3在1080P解析度預設最高畫質下,平均幀率82FPS,《CS:GO》1080P預設最高畫質平均62FPS。《DOTA2》1080P預設最高畫質平均43FPS。《守望先鋒》1080P高畫質,渲染倍數75%,平均56FPS。
總體來說低功耗的MX250肯定比滿血版遊戲幀數要差一些,但是它的娛樂屬性並沒有降低太多,這些輕量級的網遊它也是能夠駕馭的,工作學習至於玩幾把LOL也沒什麼問題。另外除了運行日常OFFICE辦公套件外,它也能應對一些輕量級的圖片處理和短視頻剪輯等工作了。
再來看散熱方面,宏碁蜂鳥Swift 3的拆機比較簡單,只需擰下底部11顆6角螺絲,即可輕鬆取下後殼,可以看到蜂鳥Swift 3採用了單風扇、雙熱管以及後置轉軸出風這種輕薄本常規的散熱方案。
在室溫23℃左右,通過AIDIA64單烤機CPU半小時可以看到,CPU溫度63℃左右,功耗15W,頻率穩定在2.5GHz。而在AIDIA64和FURMARK雙烤測試中,CPU溫度67℃左右,功耗13W,頻率2.2GHz左右,GPU溫度59℃,頻率1025MHz左右。
表面溫度方面,高溫區域在C面的左上部,溫度最高點39.2℃,WASD鍵處36.3℃,而腕託處沒有超過30℃D面溫度比C面略高一些,溫度最高點超過了40℃,高溫區域也是和C面相對應的右上部(主板CPU和GPU的位置)。噪音方面,滿載時人位噪音約46分貝左右,屬於主流輕薄本的正常水平。
在其他性能硬體方面,宏碁蜂鳥Swift 3搭載了低功耗的8G LPDDR4 2666MHz雙通道內存,由於內部空間有限,採用的是板載顆粒。我問體驗這臺產品搭載的512G固態硬碟來自金士頓, NVME協議,不過走的是PCIE3.0*2通道,讀寫速度相對一般。無線網卡為來自intel的AX201,支持WiFi 6和藍牙5,電池和續航方面,宏碁蜂鳥Swift 3搭載了一塊48Wh的鋰電池,連續播放本地視頻可堅持10小時以上,實際日常辦公場景續航在8小時以上。
最後總體來看新的14英寸宏碁蜂鳥Swift 3,它繼承宏碁蜂鳥系列輕薄出眾的特點,1.09kg的重量和15.9mm的厚度在同類型的筆記本都相對比較不錯,性能方面i5-1035G1+低功耗版MX250的性能雖然相對平庸,但也是目前輕薄的主流性能,日常辦公娛樂,輕度遊戲和輕度的圖形圖像工作都能應對。而滿速雷電3、高色域屏、WiFi 6等都是它比較有誠意的地方,包括4999元的日常零售價對比同類型十代酷睿i5+MX250的的產品,也是相對比較親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