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無限好 正是讀書時——寫在我省大中小學生全面返校複課之際
蘭州一中有序組織開學複課。孟捷
2020年的寒假,由於受疫情的影響,成為了「加長版」的假期。
從1月中上旬各類學校陸續放假,到不同年級分批返校。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所有的學生都經歷了疫情防控、在線學習、分批覆課、錯峰開學等不同於以往的體驗。
日前,從省教育廳傳來消息,5月31日前全省高校學生全面返校複課。至此,全省大中小學生全部回到校園。同時,全省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於5月25日起,分批錯峰開學。
一場歷時一個多月的返校複課,讓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回到了久別的校園,從春暖花開到初夏時節,返校之路雖然漫長,但卻擋不住學子回歸的熱情,琅琅的讀書聲再次在隴原大地響起。
分批開學,防疫需要
今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各地蔓延,甘肅也因疫情防控需要,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30日,省教育廳緊急下發通知,延遲全省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各類學校原本定於2月底或3月初的開學計劃也因此被推遲。
4月23日,蘭州市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正式複課。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盛學卿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4月3日,省教育廳下發了從4月9日起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有序開學的通知。由於疫情防控需要,我省採取錯時、錯峰、錯區開學的方式,隴原學子踏上了來之不易的返校複課之路。
4月9日,全省18.2萬名普通高中高三年級學生、近5萬名中職學校畢業年級學生率先線下複課。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蘭州一中高三學生馬子涵激動地回到熟悉的校園。離開時,天寒地凍;再回校園時,已是春光明媚。馬子涵很珍惜與老師面對面學習的機會,他說:「我會以更加充分的準備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勇敢面對高考,不負青春。」
自此開始,我省各級學校返校複課按下了「啟動鍵」,各市州對學生進行了分批覆課的安排,先高中年級和畢業年級,後其他年級;先中學、後小學。各地在疫情防控安全第一的原則下,有序地組織學生返校複課。
與此同時,從4月21日開始,我省各所高校,也經過省教育廳批准,錯峰錯時、分批次分年級有序返校複課。大學校園,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返校複課,安全第一
4月8日,我省高三年級返校複課前一天,記者在蘭州二中看到,為了迎接高三年級學生返校,該校做好了周密的準備。
學校門口新安裝了電子測溫門,方便學生快速測溫後進入學校。學校制定了應急預案,一旦出現發熱學生,一系列應對流程已經提前進行了預演。
蘭州新區第一小學師生課間活動。新甘肅·蘭州新區報記者 丁凱
在學生放假期間,該校每天都會由工作人員對教室進行消毒。為了複課需要,該校在開學前還請專業人員對校園和教室進行了再次徹底的消殺。
4月9日,全省各地的高三學子在學校的精心準備、周密安排下,經過核驗「健康碼」、測量體溫等一系列環節,回到學校,向高考發起了最後衝刺。
除了學校為防疫所做的精心準備,各學校也積極發動家長和學生,提高自身防護意識,為返校複課做好安全準備。
在蘭州市張掖路小學,開學前各班老師就已組織了線上家長會,給家長發出了詳細的春季開學告知書,班主任還對家長進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培訓。
返校複課安全,對於高校來說,任務更重。
除了校園消殺、開學後的學習生活安排,迎接省內外的學生返校也成為各校疫情防控的重點。
為此,我省各高校都在開學前,對學生返校進行了疫情防控演練,不斷細化學生返校時的疫情防控流程。
5月9日,甘肅政法大學分別針對學生進入校門、進入公寓樓、進入餐廳等5個場景進行返校模擬演練。由於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而且是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回到學校,該校細化了返校細節,核驗「健康碼」、行李消毒、測量體溫等環節都經過了精心準備。除了進入校門,學生在註冊、進入宿舍等環節都還將重複進行測量體溫、核驗「健康碼」等環節,雖然繁瑣,但一切都為了安全複課。
據了解,目前我省部分高校學生複課後實行封閉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校內安全。
開學第一課,從感恩說起
4月20日8時,蘭州市西北新村小學根據統一安排,迎來了首批返校複課的學生。隨著學生經過專用通道進入校園,新學期的第一個早讀開始了。
蘭州市城關區安樂村小學學生到校上課。新甘肅·蘭州晨報記者 裴強
這所學校將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定為生命安全教育。在新學期第一次升國旗後,校長馬豔萍通過「國旗下講話」開始了開學第一課。
「孩子們,今天你們終於見到了老師和同學,你們要知道,今天的相聚來之不易,很多醫護人員的無畏付出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相見……」
這個寒假,新冠肺炎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馬豔萍在她的開學第一課中,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說起,和孩子們聊白衣戰士的無私付出,講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談生命的可貴。
馬豔萍說,用開學第一課來給孩子們講這次疫情中的點點滴滴,其實是一堂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可以引導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和感恩的重要。
在蘭州市東郊學校,開學第一課請來了在我省抗疫一線奮戰的省人民醫院醫生李怡,她從醫生的視角給孩子們現場講述了抗疫故事。
該校副校長馬軍祥說,相對於初高中緊張的課業,小學教學我們更加注重學知識與關鍵素養、核心品質的養成。我們將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定為「養習厚德、愛美攜行」,通過致敬逆行者、致敬成長者、致敬築魂者、致敬守護者4個篇章的講述,讓孩子感受到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在危難時期挺身而出的凡人。馬軍祥說,我們想告訴孩子,今天的歲月靜好,一定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引導孩子認識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責,遵守自然界的規則,遵守社會規則。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我省各地中小學也都抓住開學第一課的機會,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心理健康教育。
這場疫情,是一堂最好的社會教育課。
告別網課,線上線下有序銜接
在我省各地,為了應對疫情影響下的延遲開學,線上教學這種全新的形式廣泛開展。
從最早初三、高三的網課匆忙上線,到後期大中小學的線上教學有序開展,網絡教學成為線下教學的補充,在「加長版」的寒假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各級學校陸續開學,線下課程如何與線上銜接,成為開學後的重點工作。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延期一個月舉行的高考,為他們贏得了更多的複習時間。蘭州一中和西北師大附中都在開學第一天選擇了對學生進行測試。據蘭州一中副校長李曉霞介紹,測試是為了掌握和了解學生網上學習的效果,以便細化下一步的複習方案。
隴南市第一中學政教處主任潘元介紹說,返校複課之後,老師會對前期網上教學情況進行考試測驗,並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督導學生儘快趕上學習進度。
面對高考這張「終極答卷」,蘭大附中也拿出了最強「法寶」。
蘭州市七裡河小學開展「世界讀書日」活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盛學卿
據該校教務主任滿國棟介紹說,返校複課後,學校通過問卷調研,精準預判線上教學優缺,通過知識串講、重難點突破、學材再建構、隨堂練測、學科盯人等方式,及時快速鞏固線上教學成果。
他說:「我們針對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的現狀,重新修訂了複習計劃,在學生、教師、家長三個層面達成共識,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備戰高考,讓教師用最合理的計劃引導最後的課程開展。」
對於其他年級,複課後各學科教師都對前期的網上教學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查漏補缺、開展新課,雖然疫情暫時阻斷了開學的步伐,但沒有打亂學習的節奏。
隨著各類學校線下教學進行了一段時間,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實現了較好的銜接,教學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多方攜手,溫暖就業
受疫情影響無法返校的學生中,大學畢業年級學生是最為焦急的人群。
本來計劃著春節過後找工作的畢業生們,受疫情影響,進入了就業的「寒冬」。
學校雖然無法開學,但我省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卻一直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春節過後,面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就業市場,省教育廳第一時間對全省1318家用人單位、19036名畢業生開展了就業情況問卷調研,了解掌握疫情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影響。
針對調研情況,省教育廳下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利用網絡開展線上招聘活動,全面加強就業指導服務。
2月21日,春節剛過,全省首場春季畢業生網絡視頻雙選會在蘭州理工大學舉辦,這場招聘會像是一股暖流,打破了這個就業「寒冬」的寒冷。
雙選會通過「無接觸」的方式,幫助畢業生在家用網絡求職。隨後,各所高校的線上雙選會像「雨後春筍」一般陸續舉辦,線上招聘這種方式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所接受。
3月6日,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團省委等5部門聯合舉辦的「甘肅省2020年春季高校畢業生網絡視頻雙選會」舉行,這場招聘會體現的是我省多部門對疫情期間就業工作的用心。招聘會共吸引了4萬餘名畢業生參加,簡歷投遞數突破10萬份,8198人通過視頻面試達成就業意向。
閆豔菊是蘭州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四學生。上學期,由於全力準備考研,她沒有參加學校舉辦的秋季招聘活動。春節期間,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她在家裡非常著急。
春節過後,閆豔菊通過省教育廳、學校等單位搭建的網上平臺參加了3場網上雙選會。閆豔菊說,我會提前瀏覽用人單位信息,收藏感興趣的職位,招聘會當日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經過與用人單位幾輪線上面試溝通,閆豔菊已經和東莞一家公司完成了線上簽約,畢業後就可前往該公司工作,這也讓她和家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截至目前,我省已舉辦各型各類網絡招聘會1247場,崗位需求人數139萬人次,網絡宣講會3184場,崗位需求人數19.8萬人次。
隨著疫情防控的進展,日前,我省高校首場線下招聘會已在甘肅醫學院舉行。省教育廳也下發專門通知,要求高校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會。
對於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步伐雖然因為疫情而受到了影響,但是多部門的努力,正在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大致與往年持平。
疫情,帶來變化與思考
步入6月,無論你走進甘肅的哪一所學校,都會發現校園秩序井然,學習和生活都步入了正軌。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和老師,帶來了很多的影響,也引發了更多的思考。
複課後,西北新村小學六年級學生王裔涵每天都把自己保護得很好,上學戴口罩,書包裡準備好備用口罩和消毒溼巾,下課和同學一起玩也不扎堆。西北新村小學校長馬豔萍說,這場疫情,讓孩子們有了更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衛生習慣。
在很短的時間裡,與網課「短兵相接」,對教師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甘肅政法大學網上授課從2月25日開始,就與學生見面了。經歷了兩個多月的網上教學,老師們也對此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現在已經不是一本書教一輩子的年代了,我們的學生是90後、00後,他們是網際網路一代,教學是時候該進行一些改變了。」該校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為民說。
劉為民說,面對面的教學是從古至今,經歷實踐證明最有效的授課方式。但是面對網際網路一代,網絡課堂的引入,可以作為線下課程的補充或者組成部分,豐富大學課程的呈現方式,同時也適應了大學生的需求。
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劉仲奎說,疫情發生後,各地的大中小學都是採用網上教學,這也促進了教師線上教學技術的運用。作為師範類高校,我們將進一步對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人才培養效果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在新的教學形式下,如何更好地開展人才培養。
這次疫情,也催生了全新的師生相處方式。
返校前,蘭州理工大學畢業生嚴鵬飛有些焦慮,因為他正在修改畢業論文,有些地方需要導師的指導。沒想到,導師主動聯繫了他,而且用「24小時不斷線」的陪伴幫助他完成了畢業論文。「有時候早晨5點多,老師就給我發消息。就算晚上11點遇到問題,也能夠隨時聯繫他。論文的修改並沒有受到距離的影響。」
在假期中,學生每天早晨網上「打卡」,遇到問題與老師微信、QQ交流;宿舍管理阿姨幫忙澆花、養魚;開學前,細心地幫學生晾曬被子……距離並沒有影響師生的交流,而是通過其他方式延續著。
2020年的春季開學,雖然比以往晚了一些,但是在全社會的努力下,我省的大中小學生都安全地回到了書桌旁。這場疫情,帶來了很多的改變,沒有變的,是校園那份安靜和純潔。
對於每一個隴原學子來說,這個寒假、這次特殊的開學、這個學期,都是專屬於他們的獨家記憶。
陽光無限好,正是學子讀書時。(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
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