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

2020-12-14 雅痞鮮師

氣球

Balloon

電影《氣球》經歷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釜山國際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節等多個電影節的展映後,屢獲殊榮,廣受讚譽,如期而至。氣球是一種經常被符號化的表達,時而演繹自由,時而詮釋歡樂,而本部影片也延續帶有萬瑪才旦獨特的導演色彩,在藏區的語言環境之中,關注最普通的人的故事,將一些不為人知的普通人的故事,一點點地用自己的視角記錄、呈現出來。

《氣球》改編自萬瑪才旦的同名作品,電影本身的故事並不複雜。影片將故事的核心,集中在傳統信仰與現代文明的衝擊之下人物的命運選擇上,以女主人公卓嘎的意外懷孕作為主要衝突點,講述了青海藏區牧民達傑一家的故事。

文化與信仰的不同給藏地人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在《氣球》中,這層面紗卻漸漸被導演掀開,向我們娓娓道來藏區人物的真實生活。

電影的主人公卓嘎即使羞於談性,但依舊心有渴望,在談及精力充足的丈夫時,臉上也總是帶著羞澀;卓嘎的妹妹,一名正值芳齡的女孩,因為一段失敗的愛情,竟不惜剃髮為尼,不再為愛欲牽動,但即使是這樣的女孩在看到前任後也內心不曾平靜,她一切的舉動都在訴說著她未曾放下這段感情,訴說著她對愛情的嚮往。

而這就是影片的精彩所在,藏區有著極其濃厚的藏地文化和宗教信仰,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薰陶成長的人們,自然在性話題方面有些躡手躡腳,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思想漂泊的漩渦。在觀影的過程中,總會讓人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不過導演所選擇的拍攝手法卻為故事的講述增色不少,氣球的隱喻也使故事的各個情節環環相扣,觀眾一點一點地被故事所說服,也對故事中的人物也多了些感同身受。

說到《氣球》的拍攝手法,不得不提下導演這次所採用的大量長鏡頭跟拍。在長鏡頭的展現下,人的一舉一動都被凸顯地如此生動:長鏡頭下展現出的達傑,是在追逐羊群時的勇猛與熱烈,帶有野性的荷爾蒙呼之欲出;在送葬爺爺時,各大僧人圍聚在狹小的房間中,暖黃色的蠟燭搖曳在他們臉上,家人們在一旁都雖沒有大哭大鬧,但卻多了幾分克制,用一種隱忍的方式去送別親人;在卓嘎將妹妹前任送來的圖書扔進火裡時,妹妹在那一剎那的反應竟是不顧一切的將手伸進火內,不畏炙熱只為拿回那僅有的依戀。在這些在長時間跟拍鏡頭的展現下,我們很難去定義演員的表演,卻能熱切地感受到一個個鮮活的形象。

除此之外,整個影片為了能與主題相映襯,在畫面色彩上也偏冷色調。影片從頭至尾都用清冷的色彩與藏區經典色系形成對比,用這份冷靜彰顯出更多的暗潮洶湧。正是在這種色彩選擇的襯託下,影片中的幾段超現實片段才能更加突出,兩個孩子拿著哥哥背上的痣在草原上奔跑的片段以及影片結尾在空中飄搖的紅氣球才會讓人如此印象深刻。

這紅氣球不光代表著被吹成氣球的保險套和卓嘎因懷孕而挺起的肚子,也代表著一個個生活在藏區的藏地人民們,在各自的生活中搖曳著的人們,卓嘎對是否應該留下孩子的矛盾,達傑對妻子和父親的選擇,卓瑪對前任的固執,姜洋對是否繼續上學的徘徊,他們不斷成長卻又不斷自我否定,不斷尋覓生活真正的意義所在。

藏地人民的生活,與輪迴轉世的命運緊密相連,因這獨特的宗教信仰,而擁有不同的生活形態:孩童背上長痣,被長輩說是奶奶轉世留給他的記號;老人死去後,家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安葬,而是向上師請教老人轉世的去處;甚至丈夫強迫妻子生下孩子,就是奢望能為死去的親人前世接環……

萬瑪才旦用自己的視角去講述了一個藏族女人乃至藏地人民的命運,這個看上去是講述藏區家庭和生育、生命和信仰的故事,實際上卻是萬瑪才旦一直探討的傳統和現代兩種觀念碰撞的主題,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找到生活的答案才是他們所探討的問題。片中所述的困境雖然被放在了特殊的背景裡,但這份迷茫與自我懷疑是所有人都可能遭遇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信仰,這份信仰不一定是像影片中一樣帶有宗教意味的,但它都有很大的概率會和你的現實人生相撞,令人不得不面對如何抉擇的難題。所以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部類型電影,它更像是一部普世電影,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觀影,照應到內心的種種困惑。

影片結尾那飄搖在空中的紅氣球,也像是人們想要得到答案。達傑從鎮上給兩個小兒子買來紅氣球,其中一個破掉,另一個在被爭奪中飛向天空。

由此,抬頭凝望氣球的眾人們——妻子卓嘎、丈夫達傑、妹妹卓瑪、哥哥江洋、醫生周措——組成電影裡的一組特寫肖像,在觀望氣球的同時他們也被氣球所觀望,沒人知道氣球飄往哪裡,一如他們腳下共有的土地,他們在此生活,也將被帶往未知的未來。我們終究還是會發覺,文化的差異帶不走人們情感的共通,信仰的不同抹不滅人們內心共同的慾火。人生或長或短,起起伏伏,不妨坦蕩些,不妨勇敢些。

電影|書評|視頻剪輯|音頻

希望我們都不要喪失對美好的熱情與期待,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萬瑪才旦電影《氣球》發布終極預告 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的哲學思辨
    在電影《氣球》中,一個普通家庭面臨的真實困境,被升華為關於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的哲學思辨。通俗易懂略帶黑色幽默的故事背後,是值得仔細咂摸的人性深度,萬瑪才旦導演的才華在《氣球》中被彰顯的淋漓盡致。這部屢獲殊榮的電影佳作,更得到了電影界、文化界等社會各界意見領袖的一致讚揚,被稱為萬瑪才旦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
  • 萬瑪才旦談《氣球》:信仰和現實如何抉擇?
    多年前在北京中關村街頭,萬瑪才旦看見天空中一隻紅色氣球,被這個意象打動,創作了小說《氣球》。電影裡,氣球變成了白色的保險套。卓嘎已經育有三個孩子,她向鎮上的女醫生要來了保險套,被不明所以的兩個兒子當成氣球吹著玩。 丈夫達傑的老父親去世後,上師預言,老人的靈魂將會轉世回到這個家庭。
  • 電影《氣球》上映,一個保險套引發家庭危機,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
    路上,他遠遠看見兩個小兒子,各自牽著一個氣球似的奇形怪狀的玩意兒在玩。走近一瞧,達傑氣不打一處來,不就是家裡最後那兩個安全套麼?結果就因為小小一個普通的安全套,將他們生活捲入了一系列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他們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家裡三個孩子,已經是很重的負擔,多生一個,還算是超生,得交罰款。
  • 《氣球》:白與紅,現實與信仰
    人們羨慕藏族人民信仰的聖雅高潔,留戀青藏高原的絕美壯闊,就連藏族少年的自然灑脫、不修邊幅的長相裝扮也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喜愛。在喧譁聒噪的現代世界裡,藏族文化世界如同寧靜的理想鄉一般存在,不受打擾。「性愛」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人們不願意直接談起的話題,在深受宗教信仰影響的藏族世界中更是如此。在本片中,萬瑪才旦不斷地用白氣球與白羊這兩種意象開著有關「性」的荒誕玩笑。藏人達傑家的兩個兒子偷拿父親的保險套吹出來的白氣球當作玩物,去與夥伴交換哨子,因此達傑在同鄉人面前受盡了屈辱,也因此導致妻子意外懷孕,破壞了計劃生育的條例。
  • 藏族電影《氣球》定檔 呈現靈魂與現實的普遍困境
    中新社西寧10月16日電 (孫睿)由中國青海籍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編劇、導演,中國藏族演員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氣球》16日發布定檔海報,將於11月20日全國上映。電影《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達傑(金巴飾)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妻子卓嘎(索朗旺姆飾)意外懷孕想要打掉孩子,但信仰虔誠、思想傳統的達傑堅信孩子是去世的父親靈魂輪迴轉世,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和壓力,原本恩愛的夫妻倆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氣球》:舉重若輕的氣球
    文/夢裡詩書面對生育問題,以藏族女性視角為出發的《氣球》,用一個被當作氣球的保險套作為了貫穿始終的張力,由此電影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在宗教信仰與現實問題的矛盾間,衍生著耐人尋味的現實意蘊,而這一次將鏡頭回歸現實主義的藏族導演萬瑪才旦,他對這邊故土的深諳
  • 朱婧汐獻唱《氣球》歌曲《生生不息》 與萬瑪才旦合作
    而MV中,生死輪迴的信仰與現實欲望之間的矛盾衝突,被展現的細緻動人。《氣球》中,現實與夢境交相輝映,圓滿了對人性的深思,而流行音樂與藏地文化碰撞出的跨界火花,則為更多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優秀藏地電影的新大門。
  • 電影"氣球"發布導演幕後製作特輯
    在特輯中,導演與合作多年的演員、幕後主創們配合默契,在對電影高品質及追求極致審美的不變堅守中,不斷探索改變,打造出更貼近普通觀眾、更具大眾共情的藏地故事,對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這一普遍人生困境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
  • 《氣球》電影評價怎麼樣 劇情故事內容演員導演介紹
    電影《氣球》上映了,一個普通家庭面臨的真實困境,一部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電影,從這個故事當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那麼,電影《氣球》講述了什麼故事?電影《氣球》影評怎麼樣?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電影《氣球》講述了什麼故事  《氣球》是由北京盛唐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於今日上映。
  • 「氣球」發布藏語片尾曲「度母讚歌」
    直面信仰與現實的抉擇困境 度脫苦難的靈魂洗禮電影《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達傑(金巴 飾)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
  • 萬瑪才旦電影《氣球》發布藏語片尾曲
    而輕嫋空靈的嗓音,配合電影MV中唯美浪漫的超現實畫面,仿佛引領觀眾進入空靈之境,心靈滌蕩間收穫寧靜與安詳。  直面信仰與現實的抉擇困境 度脫苦難的靈魂洗禮  電影《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達傑(金巴 飾)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預告 官宣11月20日上映
    欲望似被信仰所束縛,在矛盾與對立中,氣生氣滅如生命始終。是從信仰裡悟透解脫,還是得到枷鎖綁縛,電影中充滿著現實與信仰的哲理思考。電影《氣球》是萬瑪才旦電影作品中少有的以女性、家庭為主視角的現實主義口碑力作,呈現藏地人家面臨信仰與世俗選擇困境時的掙扎與衝突,故事相比以往作品更加通俗易懂、節奏簡潔明快、風格兼具現實與唯美夢幻,曾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上榮獲眾多獎項及重要提名,眾多影迷和觀眾期待已久。
  • 《氣球》: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豆瓣評分7.9!國產電影再出力作
    頗為炫技的《撞死了一隻羊》,雖口碑褒貶不一,但現實與夢境互補的超現實感仍是極為迷人;另外複習了幾部萬瑪才旦的舊片,加上近日《氣球》的上映。細細回味,可以比較清晰地捋出一條一直延續並發展著的創作軌跡。《氣球》故事發生在藏地,講述靈魂與現實的緊張關係。 主人公達傑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他們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生老病死如日月流轉,當靈魂遭遇現實的挑戰,該如何抉擇?向魚問水,向羊問路,向上師打聽阿爸轉世的去處。女人受孕,是亡靈選擇了她的肉身,還是孩子弄丟了她的氣球。
  • 《氣球》發布藏語片尾曲 《度母讚歌》滌蕩心靈
    直面信仰與現實的抉擇困境度脫苦難的靈魂洗禮電影《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講述了 20 世紀 90 年代,達傑(金巴 飾)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
  • 萬瑪才旦電影《氣球》發終極預告 11月20日全國上映
    在電影《氣球》中,一個普通家庭面臨的真實困境,被升華為關於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的哲學思辨。通俗易懂略帶黑色幽默的故事背後,是值得仔細咂摸的人性深度,萬瑪才旦導演的才華在《氣球》中被彰顯的淋漓盡致。這部屢獲殊榮的電影佳作,更得到了電影界、文化界等社會各界意見領袖的一致讚揚,被稱為萬瑪才旦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
  • 《氣球》:關於藏地信仰與世俗的思考
    從海報上女主人公腹前的紅色隆起,到影片中反覆出現的紅白氣球,可以說這部影片的核心和主旨都由氣球呈現。在普遍信仰佛教的藏地,通過卓嘎對「轉世」與現實的糾結,將鏡頭對準宗教與人性的矛盾,不得不讚嘆導演的大膽突破。同樣的,在大兒子的夢境中,自己背上象徵著奶奶「轉世」的黑痣被兩個弟弟拿走,在茫茫沙漠中追逐,暗示了他在接受現代教育之後,在信仰和世俗中的搖擺與疑惑。這樣的隱喻表達手法,頗具文學色彩。 在宗教之外,卓嘎流產手術被阻所反映的,更是女性生育權被徹底的剝奪。
  • 豆瓣7.9分的電影《氣球》有多好看?容中爾甲將包場打call
    信仰與現實發生衝突該如何抉擇?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將於11月20日在全國上映,電影中表達了導演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11月16日,電影《氣球》亮相成都峨影1958路演,封面新聞影迷受邀到現場與導演交流。萬瑪才旦多次來到成都,他向觀眾分享了這部電影創作的由來,以及背後對於人性的探尋。
  • 《氣球》中國文藝片為什麼會洩氣?
    此外,《氣球》的拍攝手法頗為獨特,唯美的畫面令人神往,影片的主題圍繞女性、信仰和現實的衝突徐徐展開。如此背景,令很多人對影片充滿期待,但尷尬的是,影片上映之後,排片率長期低於1%,以至於很多觀眾要去非常遠的地方才能看到《氣球》。一些著名的影評人氣不過,開始在微博上發聲,連一向淡泊明志的萬瑪才旦也轉發了相關微博,但即便這麼鬧騰,《氣球》的排片率也僅有1.4%.
  • 《氣球》導演萬瑪才旦:電影的本質是一場夢
    紅色的氣球代表著什麼隱喻?信仰與現實之間如何抉擇?生不生孩子該由誰說了算?導演萬瑪才旦接受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分享這部看似通俗易懂,甚至略帶黑色幽默的新作背後的深思。生育焦慮:生不生孩子誰說了算?  生育焦慮不僅是引發社會討論的熱點,也是熱門影視劇中製造矛盾衝突的推手。
  • 萬瑪才旦《氣球》正在熱映 大咖明星齊推薦助力文藝電影突圍
    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妻子卓嘎(索朗旺姆 飾)意外懷孕想要打掉孩子,但信仰虔誠、思想傳統的達傑堅信孩子是去世的父親靈魂輪迴轉世,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和壓力,原本恩愛的夫妻倆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