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
為總結行業經驗、分享行業創新成果、預警行業風險,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八年向社會公眾發布保理產業發展報告。
《報告》指出,2019年至2020年,面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新冠疫情蔓延、金融局勢動蕩以及地緣政治局勢趨緊等內外部因素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中國銀行業的保理業務在困難中前行。繼2018年中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小幅下降後,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仍是負增長,尤其是國際保理業務量依舊下降明顯。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85%。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264.76億美元,同比下降25.30%,降幅較前一年有所收窄;國內保理業務量1.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14%。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的發展,保理走上了線上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創新發展之路。各商業銀行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整合供應鏈資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業務操作便利性和工作效率。同時,保理產品創新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如何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做好已有產品的創新延展顯得尤為重要。保理資產證券化和再保理以現有產品為基礎,通過模式創新不斷發展,產品投放量和延展度得到有效提升;雲鏈保理通過利用供應鏈金融平臺,充分發揮核心企業作用,為供應鏈上下遊客戶提供融資便利。
《報告》認為,我國擁有規模巨大的保理業務需求,有待商業銀行去拓展和滲透。特別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暴發、國際貿易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監管機構發布一系列政策,指導商業銀行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暢通產業鏈資金鍊條,促進國際國內經濟的雙循環發展,為商業銀行拓展保理融資提供了新機遇。(記者 張末冬)
【關閉】
【來源:金融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