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鈴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鈴。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稱藏鈴。為督勵眾生精進與喚起佛、菩薩之驚覺所振搖之鈴。即於修法中,為驚覺、勸請諸尊,令彼等歡喜而振搖之。其柄呈金剛杵形,以柄之樣式而有獨股鈴、三股鈴、五股鈴、寶鈴、塔鈴等五種之別,稱五種鈴,與五種杵共置於修法大壇上各相應之位置。
於修法終了,為了奉送諸尊而振鈴,稱為後鈴。鈴表示說法之義,如果配以五智,此五種鈴即象徵五智五佛說法之外用。除了五種鈴之外,天息災所譯之《微妙曼荼羅經》卷五,亦舉出九股鈴(忿怒變化明王伶)及七股鈴(金剛忿怒明王鈴)。在五種鈴中,五鈷鈴是最為重要與常見的。
五鈷鈴是指具五鈷杵形之柄的金剛鈴。五鈷鈴和獨鈷杵、三鈷杵、五鈷杵同時盛放時,要安置於金剛盤的中央。
五鈷鈴的種類依鈴身裝飾不同,可分為素紋、種子字、三昧耶形、佛像等四類,分別稱為:1、五鈷素紋鈴。2、五鈷種子鈴。3、五鈷三昧耶鈴。4、五鈷本尊像鈴。
一般而言,金剛金剛界鈴的身是屬於素紋,但胎藏界鈴則富於裝飾,在以圓圈圍繞的梵字中,具有寶相華紋與蓮華紋的裝飾。上下圍以寶珠帶,上部有獨鈷紋,下方有三鈷紋,製成蓮華座。同時,柄的鈷都在握把上附以鬼目,在脅鈷的基部上獅面花紋。
五鈷三昧耶鈴,於鈴身上刻有諸佛菩薩之三昧耶形的五鈷鈴。即以三昧耶形來代表諸尊,金剛界曼荼羅九會中的三昧耶會,乃是其基本形成。
五股金剛杵、金剛鈴是密宗常用的法器,金剛比喻堅固不壞之性,密乘中作為不生不滅之佛性的表法。金剛杵、金剛鈴是密宗專用的法器,五股表示五方五佛的智慧功德,也表示五方空行。金剛杵就是五方五佛與五方空行雙運的表法,象徵自性明空的本體功德。金剛鈴表示五方五佛自性功德任運的妙音,這是本體與妙用雙運的表法,簡單來說,就是方便與智慧一體無二的表法。
藏傳佛教法器之金剛鈴——象徵空性智慧的結晶
金剛鈴或稱法鈴,其手柄是半個金剛杵,另外半截則是身形較大的鈴,二者合成法鈴的外形。這種類似手鈴的器物,是修法時所用的法器。鈴上一般有各種圖案裝飾,上半部的圖案多是一圈蓮花,代表修持的蓮花座。鈴的柄端有佛頭、觀音或者五股金剛杵形,其身內部中間有金屬鈴舌。法鈴的開口部分代表著對智慧的領悟,即「陰性」度,鈴舌則指「空性之音」,後者掛在刻有法相的環上。法鈴是發音器物,常有令人驚覺、警悟之意。在和金剛杵一起使用時,兩者比附一陰一陽,互相補充,使佛性更為完備。
在佛教儀式中,金剛杵和金剛鈴經常搭配使用,二者在金剛乘中同樣重要,一般左手持鈴,右手持杵。杵代表陽性,象徵佛性的圓滿;而鈴代表陰性,直接體現佛的空性和智慧。鈴本身樂音清明、祥和,有如溫婉女性的撫慰。因而金剛杵和金剛鈴正如兩性的結合,其象徵意義反映了佛教金剛乘的陰陽二化概念,體現了深刻的佛性哲理。
金剛鈴與金剛杵合用,即左手持鈴,右手持杵,以驚覺諸尊,警悟有情。
佛教在法事活動中,誦經時,作法時使用。並且,金剛鈴和金剛杵也是佛教西藏密宗常見本尊的持物。
該圖片來源於瀋陽北塔護國法輪寺流通處
地址:瀋陽市崇山東路49甲1-4門
電話:18640589367
[品藏觀閣]微信號:pinzanggu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