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好中央、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11月20日,在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上,南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祝國強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南昌市上下聯動、奮力攻堅,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共清查核實集體資產295.62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96.82億元; 核實集體土地總面積680.79萬畝,其中農用地578.44萬畝、建設用地67.01萬畝。共完成1180個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村級1167個、組級13個),確認成員數2829337人,量化集體資產近86.17億元,2018年以來累計分紅1.39億元。
據介紹,2019年全市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2.24億元,村均超過1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230個、佔比20.19%,資產過億元的村集體有79個。2019年度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省級驗收、2020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調研檢查成績均位於全省首位,獲得了農業農村部第三方評估組高度肯定,南昌市灣裡區被農業農村部列為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擰緊責任鏈條,上下聯動攻堅
完善領導機制。南昌市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為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業農村局,統籌推進改革工作。各縣區、鄉鎮、村參照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加強黨組織領導,農村集體在實施過程中凡是方案、辦法、結果都必須經過村民表決、鄉鎮核准和備案。
層層動員部署。市政府於2018年5月底召開了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動員暨清產核資工作部署會議,動員部署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各縣、鄉、村層層召開了動員部署會議,部署推進改革工作。其中南昌縣、青山湖區、青雲譜區黨委書記親自部署。
咬定任務目標。南昌市緊盯一年試點、一年鋪開、一年驗收的三年完成改革的目標,2018年選擇灣裡區整區和南昌縣、新建區、進賢縣、安義縣各2個鄉鎮、其他區(含開發區、新區)各1個鄉鎮共166村試點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村佔村總數14.4%。堅持每月調度,適時通報,先後印發工作通報12期。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納入了高質量發展考核、鄉村振興工作考核內容,加大考核分值權重,考評結果作為縣區黨委、政府責任制目標考評的重要依據。
強化資金保障。除中央和省級資金外,市級財政2018—2020年安排了專項經費1500萬元,用於產權制度改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經費和獎補,各縣區財政共安排了經費3097.5萬元,專項用於產權制度改革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完善政策體系,優化改革路線
出臺指導文件。市級層面先後出臺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關於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南昌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指導意見》、《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獎代補工作方案》、《關於印發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定期調度和通報制度的通知》、《關於開展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問題排查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南昌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集中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關於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強村計劃」的意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示範章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目錄》等指導文件;縣級層面先後出臺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方案》、《規範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任務分解表》、《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獎勵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相關問題處理意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帳務處理操作實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指導意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設置與股權配置的指導意見》、《南昌縣2019年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進展情況統計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集中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和《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辦法(試行)》、《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一系列文件明確了改革路線圖、目標任務和基本步驟。
制定工作流程。南昌市堅持試點壓茬推進、循序漸進推進改革的基本策略,針對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資產量化及股權配置三個重點環節,制定了「開展培訓、制定方案、鄉鎮核准、具體實施、民主表決、結果公示、縣鄉備案、檔案整理」八步工作流程(簡稱「三個八步工作法」)。創新形成灣裡區5293成員身份確認、股權配置3類8種架構模式,青山湖區羅家集鎮「以一輪土地承包為基礎、以貢獻定股權、以法律定成員」經驗做法,成員身份確認和資產量化及股權配置統籌推進方式。
堅守改革底線。南昌市牢牢守住「不能把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集體所有權改虛了、不能把集體資產改沒了」三條底線,同步開展了「三資」管理領域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共追繳、完善手續等共涉及帳款5635.11萬元,規範「三資」管理的使用,健全手續188條。
營造改革氛圍,調動群眾參與
廣泛深入宣傳。南昌市充分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公開欄、條幅等載體,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清楚的典型,廣泛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義、內容、方法和政策。全市共印發資料彙編3050本、《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26萬份、改革宣傳彩頁5000份。
加強政策培訓。先後赴杭州考察學習,組織開展業務培訓、以會代訓13次、近1000人次。各縣區開展業務培訓213次、近11000人次。
持續調研指導。市政府分管領導、各縣黨委、政府領導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市農業農村部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帶隊先後近60次到基層調研指導,聚焦重點難點環節,答疑解惑。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按關鍵環節分批次到鄉、村調研指導。
密切利益聯結,提升號召能力
堅持民事民議。南昌市始終堅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改革方案、過程、結果全面公開公示,紮實推進成員摸底調查,充分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完善治理機制。南昌市全面完成新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從組織制度上理清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的職能關係。新集體經濟組織均建立了較規範的「三會」(股東大會、董(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了較合理的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夯實了集體經濟組織規範運行的基礎。
分享改革紅利。改革後新集體經濟組織均建立完善了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積極推行村民福利和收益分紅,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分紅達到1.38億元,強化了農民作為集體成員的歸屬感、幸福感,基層黨組織的號召能力明顯提升。如進順村等經濟強村制定了長壽獎、助學金、大病救助金、各種節日費等19種福利;南昌縣銀湖管理處塔田村、管理局招賢鎮招賢村改革後2018、2019年連續分紅將近300萬,每股分紅分別3000元、1500元。
堅持因村施策,壯大集體經濟
堅持管培並重。南昌市大力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推動村黨組織書記唱主角、當主力,深入實施村幹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致富工程,將具備「雙帶」項目和能力的能人選用為村書記、村主任,選派年輕幹部到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重點難點村擔任「第一書記」,如南新鄉九聯村在「第一書記」帶領下組建南新宏鷹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註冊「九聯圩」商標,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鴨蛋、大米、菜籽油等農副產品,實現銷售收入50餘萬元,利潤超15萬元。
盤活資產資源。南昌市引導各村採取組織直接經營或者發包、租賃、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村集體現有的土地、水面、閒置房屋等資源,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回長期被低價發包或侵佔的水面、山林等資源資產重新發包,實現集體增收。如灣裡管理局招賢鎮楞上村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建設停車場,半年時間為集體創收20多萬;南昌縣幽蘭鎮羅舍村利用廢棄的30餘畝磚瓦廠地,興建1000平方的標準廠房,實現發包收入8.4萬元/年;南昌縣武陽鎮朱坊村將被侵佔590多畝的村集體水面收回,重新公開發包,實現年均增收近50萬元;新建區流湖鎮蓮塘村將村屬加油站低價合同重新議價,實現每年收入從1.8萬元增加到11.2萬元。
發展集體產業。南昌市根據不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選準產業項目,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提升村集體經濟的自我「造血」能力。如東新鄉大洲村依託緊鄰新洪城大市場、倉儲物流需求旺盛的區位優勢,將安置房二樓改造為倉庫對外出租,吸引了一批物流企業入駐,年租金收益可達180餘萬元。同時南昌縣向塘鎮向塘村參股天仙溪農業綜合項目、蔣巷鎮蔣巷村興建綜合農貿市場、進賢縣梅莊鎮傑崗村與中基公司合作建立74畝產業基地、李渡鎮焦石村投資90萬元入股進賢縣贛撫種養專業合作,前坊鎮前坊村入股紅美人種植基地、溫圳鎮羅家村入股春香柚種植基地等,為今後集體持續增收穩定來源。
加強村企合作。村集體通過與當地企業互助合作,提供中介服務等,增加集體收入。如灣裡管理局發展全域旅遊,村集體做好配合支持工作,區旅遊集團每年將受益的一部分通過分紅形式給村集體;安義縣鼎湖鎮西路村集中流轉農戶2800畝土地給安義綠能公司,綠能公司按照每畝10-20元的服務費給村集體;進賢縣梅莊鎮8個村委集中流轉農戶1萬畝承包地給中鐵中基公司種植獼猴桃,每年可獲得近50萬元的服務管理費。
實施強村計劃。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於今年10月印發了《南昌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強村計劃」的意見》,明確了落實土地保障政策、加強金融稅費支持、組織村企結對幫扶等強村八條措施,探索實施「飛地抱團發展」,力爭到2023年,全面消除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下欠發達村,推進南昌市集體經濟發展更上一臺階。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