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都市人最真實的藉慰,來自加完班推開屋門的那聲「喵~」或是撲到你身上溫軟的毛絨小獸——這屆年輕人需要養寵物,卻很少有時間陪它們。
一個真理是,愛,特別是缺乏陪伴的愛,從來不吝金錢。
2018年,張翠唯一實現的flag——養一隻貓。
這隻貓,不僅滿足了張翠二十年來吸貓的夢想,更讓她成為朋友圈最靚的仔,登上當代年輕人社交鄙視鏈頂端。
一個新詞——擼貓效應
我們發現,生活越好,可支配收入越高,養貓的人就越多。事實證明,有貓的人更有錢。
《中國寵物主人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養寵人群年度人均消費額達到6436元。這只是丐版養寵消費,實際上很多人每年給寵物花的錢輕鬆過萬,相當於多買一隻重奢包。
重奢包?不存在的。這屆年輕人拼命給自己消費降級,但給寵物花起錢來毫不手軟。寵物可以活得多奢侈?比人奢侈就對了。
2016年冬天,範曉樊在家人的百般阻撓下,養了人生中第一隻狗——吐司。
在吐司進家前,範曉樊做了足足兩個月功課。吃什麼、用什麼、怎麼培養性格…用範曉樊的話說,可以不奢侈,但不能不專業。
這也是當代年輕人養寵的特點——寵物要富養,用馴獸師的標準來養。
首先就是食品。
人的食物不能給寵物吃。鹽高了容易得腎病,調料容易溶血,吃骨頭會劃傷腸道,剩飯剩菜營養不良,甜食過多皮膚瘙癢…
在範曉樊看來,最好的愛不是給狗狗吃多貴的狗糧,而是能堅持給它做一日三餐。
雖然不算奢侈,但是範曉樊對吐司絕對上心。給吐司做飯成了範曉樊雷打不動的日程。有時候工作忙很晚下班,自己的飯都懶得吃了,但還是要把吐司第二天的飯做出來。
為了給吐司做零食,範曉樊也是豁出去了——硬是在14平的出租屋裡添置了一臺烘乾箱。
對此,範曉樊的男朋友很吃醋:「我想買一箱泡麵都嫌佔地方,然後天天給狗做肉乾丸子。以後都別說自己吃狗糧了,我們吃的那些真不如狗糧。」
對此,範曉樊的解釋是——狗狗那可是我「親生」的,男朋友不是。
範曉樊對狗的細心還體現在日常的照顧上。
範曉樊的微信,置頂在最上方的不是「老公」、不是「相親相愛一家人」、不是「XXX工作群」,而是「短腿激情飆車群」。
「誰還沒有個『家長群』啊」,每天範曉樊就像個老母親一樣,查閱每條發言,在這裡跟「家長們」分享餵養經驗,「不瞞你說,我還給群友『送過禮』。」
去年冬天範曉樊去歐洲玩,要把吐司留在北京。送去寵物店信不過,範曉樊就找了群友幫忙寄養,順便體驗了一把老母親的焦慮。
「我對老闆都沒這麼客氣過。沒辦法啊,狗狗不會說,生怕它受委屈。終於理解家長為啥要舔幼兒園老師了。」
張佳麗家的Bobbi和Bella都是兩個月時過來的,每月消費2000元。張佳麗卻說:「這不算富養吧!」
主食不費錢,像Bobbi吃渴望一個月也就200多,主要是零食,種類太多。
張佳麗每個月都在朋友圈一專門做寵物輔食的朋友那給貓狗買零食,肉乾、小餅乾、甜甜圈、羊酸奶、小魚乾、罐頭…最貴的是寵物生日蛋糕,要300多一個。
真正花錢的是寵物周邊,Bobbi在這方面比較費錢。
比如洗澡,狗毛厚,在家要用吹水機,太費事了,所以一般都外面洗。一次150,一個月兩次。如果帶刷牙、SPA那種就更貴了。
問到這錢花得值嗎?張佳麗說:「狗舒不舒服沒看出來,反正我心裡挺舒服的。」
Bella洗澡直接在家進行,每月一回,比外面洗省100,「但我敢保證,這100塊錢,是世界上最難賺的100。」
再貴就是衣服、胸背、項圈、玩具這些了,是個無底洞。
今年Bobbi生日,張佳麗送了它一條MCM狗鏈,1200多,「不說它會帶多久,我只想說它帶上很可愛!」
如今,寵物市場有多肥,相當於2017年汕頭全年GDP。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寵物產業規模達1708億元,明年將突破2000億元,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寵物消費市場。
現在養寵不再是一隻不用的破碗就能打發的了。年輕人給寵物花錢絕不手軟,寵物狗單只年均消費5580元,寵物貓年均消費4311元。近幾年線上寵物消費佔比接近四成,僅在淘寶天貓平臺寵物行業銷售額就達百億。
「這就跟找對象一樣。是不是真喜歡,錢包知道答案。愛,就想給它花錢鴨。」
劉嘉慧就是別人口中的「壕」。
家裡的兩隻拉布拉多是前年從加拿大空運回來的,光機票就花了5萬。因為拉布拉多需要很大的生活空間,她在家附近給它們租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還把自己的minicooper換成了SUV。
去年冬天,劉嘉慧把拉布拉多送去冬令營,拉布拉多是工作犬,要社交,更要立規矩。
「狗狗其實還是需要一個象徵權威的東西來鎮住他的,比如拖鞋。我們一舉起拖鞋,他就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跟小孩一樣。」
「狗狗是最單純的動物。你對它什麼樣它就對你什麼樣。比如家裡我比較兇,它就會比較怕我,我回家它會象徵性的撲我兩下。但如果是我老公回家,它那黏糊勁兒,真『舔狗』。」
最近劉嘉慧給它倆買了定位儀,亨利和巴頓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在這裡,能PK步數、能發狀態、曬照…狗狗是圈子裡的主角。
人的生活還沒完全實現智能化,狗實現了。
最近,近千元的遠程陪狗陪貓機爆火,連線、通話、投餵一氣呵成。對於白領來說,養寵是一種慰藉,但不能時常陪伴帶來的愧疚感,只能通過「花錢」來找補。
寵物生日趴,寵物健身…沒有想不到,只有沒有錢。
貓狗這種「常規寵物」,只要不得疑難雜症,你再怎麼養,它燒錢燒的是有限的。真燒錢的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比如,醫療。
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800多個新職業種類中,收入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寵物醫生、健身美容講師以及雞尾酒調酒師。其中寵物醫生的平均收入最高,近三成的人每月收入超過2萬元。
孫寧宇家的中華田園貓,每月花銷在500元左右,其中400都花在給貓看病上面。用孫寧宇的話說——寵物醫院簡直搶錢啊!
2017年底,孫寧宇在停車場邂逅了它的小祖宗「毛線」。
「當時它趴在引擎蓋上,凍得縮成一團。我本來想趕它下去,要是別的貓直接就溜了,它沒有,而是衝我喵,舔我的手,圍著我來迴轉。一米八的我瞬間融化了,養之。」
但隨之而來的不是「父慈子孝」,而是會兒耳蟎,一會兒貓癬,一會兒拉肚,一會兒吐…孫寧宇要崩潰了。
「幾乎每周都往醫院跑,我生病靠百度,貓得掛專家號。」
藥全部選進口的,光是牙膏大小的一隻營養膏就一百多,前前後後在治病這一項上孫寧宇花了不下5000。
「雖然是撿來的貓,來都來了,就是我家人,必須好好對待。眼看著它一天天好起來,長成現在歡蹦亂跳的小淘氣,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如今,給寵物看病已經不是一件稀奇事。寵物醫院更成為商場標配,永遠不缺人。
據不完全統計,在寵物行業發達的成都,有約1020家寵物相關實體店。提供專業服務的寵物醫院佔比19%。
「家長們」逛街的同時就把寶貝兒的健康安排得妥妥噹噹。要說它有多金貴,就在一樓星巴克邊上。
……
都說喜歡一個人,即使捂住嘴,也會從錢包裡流出來。
但當你問狗媽貓爸們每年給寵物花多少錢時,他們永遠回答:「不知道、沒算過、沒咋花錢。」
嗯,王可可的爸爸也這麼說。
頭圖設計:嬌嬌兔
值班編輯:急脾氣兔
微信&微博:有意思報告
喜歡請將我設為星標,不錯過每次推送
▼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勸你新年別立Flag?
據說年輕人只有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