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也是運動,「Bloom」想做運動+冥想+專注三位一體的陪伴App

2020-12-26 36氪

當我們說運動的時候,通常是指身體的能量消耗,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運動不僅僅是動態的,也可能是靜態的。

沒錯,我們說的是冥想。冥想來自瑜伽,由 meditation 翻譯而來,意為禪修。其實冥想也可以算是一種廣義的運動,可以理解為人的大腦在訓練注意力。

36氪最近發現的一款名為 Bloom 的App,創始人姚冠奇認為無論是健身還是冥想,都是在專注和訓練,所以App中也是結合了這兩者。

Bloom 的定位是並不是運動,而是「陪伴」,創始人姚冠奇稱,希望Bloom成為用戶的baymax(電影《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通過技術功能,讓主人開心起來。最新的版本打開App後,首頁僅有三個選項:睡眠、專注和運動。原來的版本在點開後有一個「目標制定」環節,新版本取消了這一環節,用戶進入後可以直接開始冥想、專注和運動。

Bloom的創始團隊來自原AI 健身App「Fitmate」的團隊,姚冠奇為連續創業者,此前曾任 Keep 產品市場經理,主導 KeepKit 硬體項目產品流程設計和研發上市。在此前的 Fitmate 創業過程中,團隊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重視產品交互。原來Fitmate的重點在技術,團隊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AI健身教練,識別人們動作的規範性,進行健身指導,動作也是由真人呈現。但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受歡迎的運動和冥想軟體後,Bloom的整體視覺呈現非常簡單,以插畫風格為主。比如我們剛剛提到,首頁只有三個選項和兩個推薦內容(訓練營和AR小遊戲)。姚冠奇稱,技術很重要,但現在會更重視整體的服務鏈條,更多考慮留存。降低難度。目的只有一個,先動起來。相比主流的運動類App,Bloom的運動內容設計時長非常短,1分鐘完成前平舉、深蹲等內容。這樣也是為了減輕運動的負擔,時間的靈活性讓運動不再需要整塊的時間,可能燒水的間隙、等外賣的5分鐘,都可以完成幾組動作。即便是有一些關卡,也沒有什麼難度。重視娛樂屬性。當運動的難度降低,Bloom的長期目標是讓用戶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新版本上線了AR小遊戲,用戶可以在界面中躲避小球,完成運動,時長也是幾分鐘。娛樂性也體現在冥想的內容上,除了白噪音內容,還會考慮上線一些冥想故事、有聲讀物等,在內容穿插呼吸和放鬆,增加冥想內容的娛樂性。

左:冥想內容界面;中、右:AR閃避小球遊戲

據介紹,產品從去年9月底測試上線,到現在 7 日用戶留存在60%,30天的留存在30%,近期受疫情的影響,每日自然增長100多人,過半來自老用戶推薦,播放量也是平時的4倍多,專注模塊平均每小時16次。

在睡眠、運動、和專注三類基礎上,Bloom還是上線了減脂營,每天只需要6-12分鐘,系統會根據用戶的完成度,智能調整訓練難度和組次。目前測試幾期,12人的小班課報名了100多人。

技術方面,團隊在原來 Fitmate 的技術基礎上,做了AI 視覺識別的算法改良,可以在最低端的智慧型手機中達到流暢運動的效果。團隊目前在尋求融資,用於市場推廣和團隊建設。

相關焦點

  • 如何運用「冥想機械人」去表達李寧所主張的「運動的藝術」?
    針對該系列,中國李寧以「運動的藝術」為名,「出格」地邀請來了新媒體藝術家陸揚作為藝術總監,將虛擬數字人 DOKU 視作「運動的藝術」這一概念的表達先鋒,為我們帶來了一番充滿著機械感的未來景象。由此,「運動的藝術」這一概念得以具象化表達。然而就在最近,中國李寧與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展開聯名合作的消息於社交媒體中擴散。
  • 瑜伽、冥想、普拉提,靜態運動走出小眾|GymSquare
    靜態運動,以靜為動  如果說單車、搏擊是人體耗能的「狂歡秀場」,那麼瑜伽、冥想更像是通過「化靜為動」來強健身心。通過這些具體案例,也能理解所謂的「化靜為動」,即靜態運動用相對「靜止」的健身方式完成人體動態運動提升。雖然,在國內健身房更多還是以「動」為主流,但是現在,靜態運動已不小眾。
  • 發現適合自己的冥想方法:冥想有哪些種類?
    以下我們將介紹六種較為流行的冥想練習類型: 正念冥想 精神冥想 專注冥想 運動冥想 咒語冥想 先驗冥想
  • 5種運動冥想練習,可以使您的身體和頭腦清醒
    儘管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對冥想的有益程度有所了解,但許多人仍然對禪修持反對態度。靜坐一段時間的想法感覺很艱巨,激動,坦率地說,就像在浪費時間。但是,如果您無需坐下來就能獲得冥想所帶來的好處呢?如果您可以做其他事情,同時又保持安靜,該怎麼辦?
  • 17位會讓你想從現在開始靜心冥想的超級名人
    我們常常在雜誌上看到,名流們以享用奢華SPA、高檔餐廳美食,或是昂貴假期作為逃離壓力環境的手段。
  • 主要冥想方法
    觸覺的感知/ 掃描身體冥想: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嘗試去感受「坐在椅子上」或是「把手放在大腿上」的感覺。如果覺得很難專注的話,可以透過掃描全身的方式練習:從腳指指尖開始,試著去感受腳指尖觸及地面的感覺、再慢慢往上延伸,感受腳底板、腳踝、小腿和周遭環境的接觸。注意力隨著全身掃描的過程體會平常不太注意的地方。我時常在掃描到自己肩膀時,赫然發現自己肩膀常處於緊繃的狀態。
  • 吉小韋「冥想療愈師」200小時TTC培訓
    我也曾向外尋找愛第四、五版塊,將在重點學習相關「療愈」的知識;同時這兩大版塊的內容,將會私教課和企業課提供非常有力的工具。通過冥想與書寫療愈的結合,讓你在43個書寫主題助你療愈內在的小孩線下由於場地費等原因,我們無法提供終身免費復訓的服務。但線上網絡課堂我們將提供終身免費復訓,並且每年更新教材。人如花,每一個人的花期是不同的,學習一個課程,每一個人掌握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我們每一期復訓都會有看到不同的學員綻放自己,有同學綻放得早一些,有些同學學了三年才開始綻放……別著急慢慢學,學習一是輩子的事,做老師更是一輩子的事。給自己多一些耐心、態度溫和而幽默,總會有你自己的花開時刻。
  • 第四課(下)靜態運動——冥想
    上節課我們講了一個動態運動,(一)好處1、增加身體免疫力。>3、完成階段目標,給自己獎勵這節課,我們來講一講另一種靜態運動——冥想,它是靜態的大腦的運動。一 冥想是什麼百度百科: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達到良好狀態。卡巴金說:冥想是一種不加批判的、有意識的留心當下此刻升起的覺察,以此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並且培養智慧和慈愛。
  • 冥想,到底是在想什麼?
    實際上,冥想完全不需要被賦予那麼多意義。它就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沒有任何限制。對於冥想,在我最初的體驗中,就是靜靜地坐著,覺察自己的呼吸。什麼都不做的時間又很難熬,常常冒出很多負面的感想。腿坐久了會酸,屁股會痛,身上會發癢,老是克制不住自己想撓一下動一下的念頭。
  • 冥想到底在「想」什麼 ?
    瑜伽冥想「想」什麼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瑜伽這項運動吧
  • 冥想是什麼
    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和良好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也許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呼吸,採取某些身體姿勢(盤坐、或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從歷史淵源來看,冥想是瑜伽,氣功,魔法,宗教(佛教,道教)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 5款APP:用冥想開啟心靈之旅
    比如,加入各種健身俱樂部、跑團,徒步或者戶外的各種運動等等。但是,這些方法或需要場地、依賴天氣、藉助器具、或必須有同伴等等,要麼難以隨時隨地開展,要麼很難讓人堅持下來。也有不少人試圖藉助冥想、靜坐和禪修的方式,更好的建立與內心、他人和世界的連接,幫助自己的大腦放鬆和休息,進而紓解壓力,提升專注力,獲得內心的平和與放鬆,感知自我,感知他人,感知世界。
  • 最全居家訓練app推薦| 減脂,跑步,瑜伽,冥想用什麼app?
    「大浪淘沙」,被姥姥保留下來的;應該可以算是某個領域做的最好/專業/方便的app, 當然了像冥想類的和直播的,是我最近新下載的。在運動的時候我會帶佳明搭配心率帶,然而平時我會帶apple watch,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說我都要!為啥先說冥想?因為姥姥覺得冥想類的app, 你手機上估計還沒裝,但是你今天應該裝一個。最初級來講,冥想可以幫你改善睡眠。進一步,改善焦慮,情緒失控,並且,控制食慾!聽說過正念飲食吧?
  • 冥想是什麼,為什麼那麼酷?
    可以參考心理學家米哈裡在70年代提出的著名「心流」理論,當人們在從事的任何活動中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那便是人生最優體驗。「通過控制意識最明顯的指標就是能隨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若能做到這一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
  • 好的生活從冥想開始,那麼如何冥想呢
    分為專注冥想和專念冥想兩類:專注冥想時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調節呼吸上,採取某些身體姿勢(如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專念冥想時人們讓思想和回憶自由地穿行,而心理不對其做出反應。」,並談到「冥想對大腦本身有積極的作用。……,MRI掃描結果發現,冥想組參與者的聽覺皮層、感覺運動皮層更厚。」「研究者認為,冥想有助於減緩神經元的自然損失。
  • 冥想與睡眠:「理論+實操」瑜伽大師教你冥想入門!乾貨
    其實,冥想並非超能力,它是人心理上本來就有的一種東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當然了,冥想並非閉著眼睛什麼都不想的盤坐放空,它有一套系統化的思維和精神,幫助你清除雜念,清除負面情緒,從而去專注你想要專注的事情。
  • 冥想與正念冥想是一樣嗎?你可能不知道這些……
    正念(mindfulness) 和冥想(meditation)的差別在哪呢?正念,是有意識地察覺,而冥想則是有意識的「不察覺」。正念和冥想是兩個相輔相承的概念,正念可以幫助冥想的進行,而冥想可以協助正念的持續。
  • 如何冥想(2)嘗試基礎的冥想練習
    如果你想使用更傳統的咒語,你可以使用「唵」這個詞,它象徵著無所不在的意識。或者你可以使用短語「Sat, Chit, Ananda」,意思是「存在、意識、極樂」。當你冥想的時候,默默地對自己一遍又一遍默念這句咒語,讓這個詞或短語在你的腦海中低語。如果你走神了也不要擔心,只要重新集中你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這個單詞的重複上。
  • 冥想課程|每周一的放鬆與冥想
    放鬆和冥想是一系列科學、系統的練習方法。、專注、清晰、銳利的意識狀態。這個時候就要問問自己了,在冥想的時候去和自己對話,去觀察對外界事物身體本能的反應,我們就像舵手一樣最人生的長河裡不斷的微調方向,躲避暗礁,時而加速前進,時而緩慢漂流。而冥想就是我們手中的「舵」。當心情不好時-冥想吧,睡眠不好時-冥想吧,寫ppt沒思路時-冥想吧,它就像一個我隨時帶在身上,時刻可以拿出來使用的工具,而且還是萬能的工具。
  • 冥想、正念、敘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身心練習?I 每周五放送下周課表
    「積極身心運動」系列工作坊是基於運動、瑜伽、冥想的身體練習型課程。比傳統瑜伽、運動型課程,能夠在更小的運動量中,取得顯著、快速的身體舒壓、喚醒,身心能量充沛的效果。本系列工作坊由KnowYourself自有心理專業團隊和資深專家顧問Anna共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