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東方,東方的韻味,東方的風情。東方有自己的獨特,有自己的樣子,有一種東方服飾叫做旗袍。它因為能完美地展現東方女性的魅力和東方女性的風情,所以備受女性青睞,可誰曾想,旗袍原來也是不受待見,無人問津的一種服飾,接著就一起來看看旗袍的歷史。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來世今生,儘管曾經不起眼,但如今可能光芒萬丈,備受推崇。中國的服裝也有它自己的發展過程,在遠古時期,衣服可能僅僅是為了遮羞,在生產力水平越來越進步的年代,人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才會開始關注衣服的樣式,不同階級穿的服裝樣式不同,質量也不同。
到了21世紀,人們更加關注衣服的款式,除了自己日常穿的衣服,也會有一些其他的服裝聚會要穿禮服,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服裝。如今,漢服也成為了一種文化,有那麼一群人瘋狂地迷戀漢服,並且把漢服文化發揚光大。但是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旗袍。它的命運好像就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它獨特的設計,把中國女性的身姿,韻味,風情,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但由於中國古代的一些觀點,人們在剛開始是難以接受旗袍的這些特點,所以旗袍在剛出現的時候,備受歧視。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女性要保守,要衣衫得體,不能穿得花枝招展的,不得濃妝豔抹,否則你就是不規矩,風塵之感迎面而來,旗袍因為能很好的凸顯女性的身材,就被認為是風塵之服,只要女性穿上它,就會被人歧視,被人說三道四,就這樣旗袍在剛開始無人問津,也無人敢穿。
是金子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是珍珠就不會在沙灘永遠無人問津,只要是有光的事物,總有一天會光芒萬丈。因為春晚上的《晨光曲》旗袍走進大家的視野,妖嬈的身姿,卓越的質地,讓旗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眾人開始轉變對旗袍的看法。
春晚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目,每一個小小的曲目都是被精挑細選的,所以每個演員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看在眼裡,就連演員的服裝也會被大家拿過來討論,細品。一般春晚上的服裝都比較正派,像旗袍,漢服,JK這種奇裝異服很少被搬上舞臺。但《晨光曲》的團隊則另闢蹊徑,用旗袍做舞臺服裝。
舞臺上的演員穿著旗袍,自己的身材被完美的展現出來,姑娘們各個都信心滿滿,她們拿著中國的傳統團扇整齊地走上舞臺,她們曼妙的身姿,吸引著眾人的眼球。她們在舞臺上的身影,把觀眾拉回到了幾百年前,仿佛民國女子走進舞臺,人們被,《晨光曲》鎮住了,頃刻間,《晨光曲》紅遍大江南北,旗袍這種服裝也因此劇走紅。
旗袍的優勢被大家發現,熱度不斷上升,優秀的事物始終都會是向前發展,旗袍也不例外。因為這種服裝受人歡迎,所以製作旗袍的廠商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經歷過百年孤寂的旗袍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那段黑暗,無人問津的曾經也被這股春風吹散。
旗袍的爆紅不是像煙火那樣只綻放在那一刻,而是馬不停蹄的進行改革。服裝的發展有自己的一段歷史,由原來的草皮,到封建時代的長褂,再到民國時代的中山裝,最後才是我們現在穿的簡單休閒的服裝,經過幾千年的改革變化,才有了今天這樣簡單的服飾。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止步不前,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不管是服飾,還是人,都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改革,適應時代的發展。即便曾經無人問津,也要堅持住,堅持就是勝利,旗袍就是一個很顯然的例子。
經過春晚的點染,旗袍迅速走紅,旗袍因為能夠非常完美地展現東方女性的魅力,備受人推崇,即便是21世紀,人們依然對旗袍愛不釋手,民國時期的張愛玲,就可以說是旗袍的資深愛好者,她的身體曲線被完美的展現出來,旗袍就是中國美的典型代表服裝。
21世紀的中國女性依舊對旗袍愛得深沉,它做工精細,用絲織成,真正的旗袍做出來,是要耗費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純手工製作的旗袍特別顯氣質,那緞面,那圖案,那面料,一看就讓人愛不釋手。這就是旗袍的魅力,這就是東方美!當今旗袍製作手法越來越嫻熟,人們對旗袍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大,女性對旗袍也越來越喜歡,並且也非常願意把這種旗袍文化發揚光大。
旗袍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人們也願意把這種文化,這種手藝傳承下來。從旗袍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知道,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會有那麼一段無人問津的黑暗時刻,但是我們不應該放棄,也不應該氣餒,而是要向前看,不被暫時的黑暗困住,是金子總會有閃耀的那天,沒有誰是隨隨便便地成功,成功總會經歷很多坎坷和考驗。
旗袍把中國女性的魅力展現出來,曾經也黑暗過,但終究迎來了自己的彩虹。所以我們也要堅持,不要被眼前的黑暗嚇住,風雨過後總會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