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輪胎、一塊水泥牆,這兩件東西怎麼也想不到能和文化牆聯繫起來。可最近,在鼓樓區下關街道唐山路社區張家圩小區內就有這麼一塊輪胎文化牆。據了解,社區和轄區內的汽車修理廠合作,把廢舊的輪胎拿過來進行塗鴉,再安裝上牆,讓普通的牆面成了居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並吸引無數居民點讚。
變廢為寶,要打造出社區的文化牆
「你別看現在這座牆很好看,之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這些輪胎還有花都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一起,一點一點安裝上去的。」唐山路社區書記趙璐向記者介紹。
說到這個文化牆,還要從今年4月份講起,當時唐山路社區在社區會議室召開社區營造推進會,當時全體社區工作人員都參加了。
會上,社區主任劉翠宏和參會人員講道,要營造社區的文化氛圍,提到這個大家都進行了熱烈討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暢談自己對於社區營造的理念和願景。
劉翠宏也稱,社區營造工作要遵循三社聯動的工作模式,發揮黨建引領、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作用。同時,也有人提出,打造文化牆可以結合鼓樓區馨和友社會服務中心的社會組織資源,在保持原有社區特色建設的基礎上,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在內容上不斷豐富,全力提高唐山路社區的總體服務水平。
為了更好地做好文化牆這件事,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一起,來到位於社區張家圩小區內實地考察此處圍牆的情況。大家都覺得可以利用轄區內一些廢棄輪胎,廢物利用,打造一面綠色環保的輪胎塗鴉牆。
隨後,志願者表示將儘快開展廢舊輪胎改造行動,美化文化牆周邊環境,為營造綠色環保的文明社區奠定基礎。
居民齊動手 手繪輪胎營造綠色文化牆
既然想好了,那麼說幹就幹,社區帶領工作人員還有志願者一起,再帶上轄區馨和友社會服務中心的人,在唐山路社區擼起袖子,寫方案、做設計……利用轄區裡廢棄的輪胎,展開奇思妙想,塗鴉出生動的輪胎畫,打造社區文化牆。大家覺得要讓這座文化牆成為社區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特色亮點,營造出綠色環保的文明社區。
「還有幾個,輪胎塗鴉就完成了。趁著周末有空,想趕緊完成輪胎塗鴉,好讓社區居民早點與文化牆見面!」 志願者盧老師表示,之前,他總是講起這句話,和大家一起進行塗鴉。
社區輪胎塗鴉文化牆以一種藝術的形式,對綠色、環保理念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行宣傳,既能美化環境,又能提醒居民要注重環保,使綠色、和諧、文明的社區文化得到展現和提升。
馨和友社會服務中心的盧老師稱,工作人員以文化牆為載體,為居民營造了鄰裡和諧、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其中,張家圩小區內的居民兩兩分組,合力進行塗鴉創作,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小區文化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社區建設。
輪胎文化牆居民都覺得很贊
近日,唐山路社區工作人員將前期張家圩小區居民動手改造的廢舊輪胎,進行了初步的加工,並找來了社區的志願者,和他們一起,把這些廢舊的輪胎裝訂在了張家圩小區圍牆上,營造一面綠色環保文化牆。
唐山路社區書記趙璐表示,社區將色彩絢麗的文化牆與和諧社區建設相結合,以居民齊動手、共同打造文化牆,助推社區文明創建,營造和睦的社區氛圍。
志願者安裝的時候,張家圩小區居民自髮帶著鮮花、綠植到文化牆邊,進行裝飾輪胎文化牆。以一種藝術的形式,將廢舊輪胎重新利用起來,既美化了環境,又體現出綠色、環保的理念,打造出綠色環保的文明社區。
社區居民沈阿姨向記者坦言,她在這兒住了很多年了,從來沒見這塊牆像現在這樣好看,現在出來遛彎,都要多看上幾眼,覺得它現在就像是小區的一塊寶,夜裡下雨都怕它被淋壞了。現在街坊四鄰見面一談到這塊文化牆,都覺得很贊,覺得這是把好東西送到了自己的家門口。
實習生 華鈺
愛南京南京晨報見習記者 胡亮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