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腐

2021-02-22 六尺巷文化

據說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朱熹曾寫詩:「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臘月二十五,磨磨做豆腐。」婆婆家每年趕在臘月二十四前,都會用自己家收穫的黃豆做一鍋豆腐。 

年關將近,婆婆家做豆腐的情景常常浮現在眼前。將黃豆中的壞豆子一粒一粒剔去,洗淨後放入缸裡用清水中浸泡一整天。第二天撈出泡發好的黃豆,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水,用石磨磨成生豆漿。

磨石磨不僅耗費氣力還要有技巧,看到婆婆輕夭夭地推著磨子,我在一旁躍躍欲試,婆婆說:「你過來磨磨試試。」我雙手扶著磨擋開始推磨,用力一推,磨擋推成了直線狀,我怎麼用力,磨盤紋絲不動,婆婆用手推了一下,磨盤終於動了,磨擋拉到懷裡,磨盤又不動彈了,怎麼也推不轉,我急得身上冒汗。看到我如此狼狽,往磨盤眼裡添豆子的小姑子笑彎了腰。婆婆說:「磨磨子甭用蠻力,要悠著勁磨,多磨幾回就磨得照了。」我又試著磨了幾次,磨盤終於轉起來了,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再也沒力氣磨磨了。孩子爸在一旁調侃道:「見人吃豆腐牙齒快,沒有金剛鑽還想攬瓷器活。」我沒好氣的說:「你來磨磨試試!」他笑著接過磨擔慢慢悠悠地磨了起來,我頗感驚訝。小姑子告訴我,他們兄弟姐妹從小就學會了幹各種農活,磨磨子就是個手邊活,個個都照。

磨好的生豆漿要用特製的槳幅布篩漿。木製的十字架用麻繩吊在屋梁下,十字架四角掛上漿幅布,將磨碎的黃豆倒入漿幅中,一邊加水一邊不停地搖晃,下面用大木盆接住篩出來的生豆漿,待豆漿水清澈時收緊漿幅布,用力擠壓,將布中豆漿榨出布袋。榨完第一次後將漿幅打開,再次加入清水,收緊漿幅布後重新擠一次,布中留下的就是豆渣。

小時候喜歡用炒豆渣拌飯,一碗米飯加一大勺豆渣分分鐘就吃光。豬油渣子炒豆渣,再加點辣椒糊,是我的最愛。至今仍然記得老人們常說的一句順口溜「豆渣拌飯,哽死之光蛋。」

瀝出的生豆漿到入柴鍋內煮沸。邊煮邊撇去上面浮著的泡沫。煮的溫度保持在一百度左右,並且控制好煮的時間。

將煮好的豆漿舀進一口大缸,再點滷凝固。婆婆家做豆腐點滷始終用傳統的石膏點滷。將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調成石膏漿,慢慢的倒入盛豆漿的缸裡,並用瓢輕輕攪勻。不一會兒,豆漿就會凝結成豆腐花。每每這時,婆婆總要拿幾個藍邊碗擺在鍋臺上,再往每個碗中舀一大瓢豆花,兄弟姐妹們爭先恐後邊往碗裡放糖邊吃豆花,那叫一個香,你們嘗過嗎?

豆腐花凝結後約十幾分鐘,用瓢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長方形木模子裡,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嚴,蓋上木板,壓一小時左右即成水豆腐。

石膏點滷一定要掌握好分量——老豆腐添加的石膏漿要多一點。婆婆家裡做豆腐都是公公點滷。

若要制豆腐乾,則須在板上再壓上幾塊石頭,延長壓的時間,待水分壓幹後,即成白色的豆腐乾。

每年做豆腐時,婆婆總要拿幾塊老豆腐瀝乾水,用刀軋成三、四釐米小方塊,放到事先準備好鋪了稻草的篩子裡,再將放滿豆腐塊的篩子端進儲藏室放好。第一次看見婆婆這樣做很好奇,「媽,這是幹嘛呢?為什麼把豆腐塊放稻草上?」「做豆腐乳邁,恩節不是喜歡吃嗎?豆腐放稻草上,等幾天它們上毫後再端出來曬幾個太陽,再把曬好的豆腐塊放到大瓦罐裡,加一些冷開水、寒鹽、大椒糊、五香粉。過十來天就能吃豆腐乳了。」

豆腐做好後,婆婆做了一桌豆腐宴犒勞全家。有大蒜煎豆腐、麻婆豆腐、肉燒豆腐、涼拌豆腐、豆乾炒肉絲還有放了好多豬油、辣椒糊的炒豆渣,最後燒一大鍋青菜豆腐湯,這碗湯永遠是大家的最愛。從菜地割一顆大包菜,去掉老葉洗淨切好,半鍋水燒開,先將大包菜斷生,然後把豆腐軋成小塊放進鍋裡燒開,再加一大勺豬油、半勺生抽、一小勺鹽,熱氣騰騰的白菜豆腐湯出鍋啦,滿滿一大缽湯,一上桌立馬一掃而空。

如今八十多歲的婆婆已經沒有力氣推磨了。小年前將黃豆送到專門做豆腐的人家,付點手續費讓他們代勞了。記得去年的年豆腐就是在五裡外的雙龍村做的,婆婆說做了一鍋豆腐,我始終沒有弄明白一鍋豆腐到底是多少。老公開車幫婆婆將做好的豆腐拿回家,我數了一下,三大桶加一小桶。婆婆讓我們帶回一小桶豆腐,豆腐雖然比市場賣的口感要好很多,但我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文中圖片系網上下載)

❖ 精華推薦 ❖

母親

 與癌共舞的日子

 【舌尖上的桐城】大塘粉絲

相關焦點

  • 磨豆腐的小倆口撿到一錠金元寶後
    而百萬富翁的隔壁,住著一家磨豆腐的小倆口。人們在描述難苦的工作時常常會說,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和磨豆腐。但磨豆腐的這小倆口卻樂在其中,一天到晚歌聲笑聲逗樂聲不斷地傳到百萬富翁的家裡。於是百萬富翁的夫人就問她老公:「我們有這麼多錢,怎麼還不如隔壁家磨豆腐的小倆口快樂呢?」百萬富翁說:「這有什麼,我讓他們明天就笑不出來。」
  • 「二十五,磨豆腐」,養人不過豆腐餐~
    民諺說:「二十五,磨豆腐」,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在民間素有家家「推磨做豆腐」的習俗,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寓意著祈「福
  • 失落東北:磨豆腐的啞巴舅舅
    文:小杜 / 獨立文學創作者--1 母親來美國幾個月,我帶她去了無數次華人超市,最常買的就是豆腐:水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凍豆腐、油豆腐、糯米豆腐、麻油豆腐……再加上豆腐乾豆腐乳之類,我的冰箱整整一層都是各種豆腐。
  • 「寡婦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看起來辛苦,實質上心酸
    「寡婦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這個俗語,字面上的意思讓人們感到好奇。01、字面上的意思:寡婦和光棍的生活辛苦古代的女子,丈夫去世後,也要生存下去,只能在家磨豆腐維持生計。磨豆腐是較重的體力活,寡婦因為死了丈夫,家裡面沒有男勞動力,只能親力親為。
  • 二十五,磨豆腐.
    豆腐是我國的「國菜」,不管是自家餐桌還是高檔宴席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豆腐烹飪方法多種多樣,到底搭配什麼吃更營養呢?豆腐有哪些食用禁忌?一起了解下。  豆腐是公認的營養食品。它不但天然健康,還簡單易做,是我們常吃的家常菜。豆腐做菜,口味可濃可淡,和所有食材幾乎都「百搭」。
  • 推碾子、轉石磨的稀罕和渣子餅子的風味——印象·過大年:二十五 磨豆腐
    從二十五這天起,家家開始做豆腐。鄉下人家,豆子不缺:黃豆、黑豆、紅豆都有。那時村子裡還沒有電動豆漿機,做豆腐要用石磨磨豆漿。石磨磨豆漿要靠人力或者畜力來完成,效率差,磨豆漿的時間比較長。而磨豆漿的石磨不是家家都有,一個二三百戶人家的村子裡,也就那麼幾盤石磨,要磨豆漿就不得不提前去排隊。
  • 〔鄞江年俗〕磨出瓊液濃如酪,佐來滷水化玉脂——手工豆腐
    / 手工豆腐 /豆腐,常見易得,又不同凡響。從選料、浸泡、磨漿,到稀釋、過濾、煮漿,再到點漿、整壓、成型,一系列流程下來,沒有十足的耐心與經驗,做不出美味的豆腐。在流水線式加工迅猛發展的今天,洪秋葉依然奉行著祖輩們製作豆腐的傳統方式——磨漿。老人用磨漿這道工序,親手為豆腐註解了微妙的情感。
  • 【活動回顧】樂享春天農場體驗樂之磨豆腐
    你們知道美味的豆腐從何而來麼?你們知道雞媽媽的寶寶在哪裡麼?粑粑麻麻齊上陣,姐姐弟弟一起來很快就可以磨出一大盆了呢~溫馨提示磨好的豆漿需要煮熟才可以喝喲~趁著煮豆漿的時候我們去雞棚裡面看看雞媽媽吧哇哦~豆腐出現啦!!!
  • 人生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早些年的謀生行當到底有多苦……
    說到哪一個行業最辛苦,民間也有一句老話來概括,那就是「人生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可見打鐵撐船磨豆腐這三個職業是多麼地艱辛。古時候鐵匠其實是一個熱門的職業,那時候戰場上的兵刃、農民勞作的工具都需要靠打鐵的一錘一錘打造出來。所以在古代打鐵鋪還是很多的,而且市場需求也很大。只不過這個職業實在太辛苦了,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
  • 為磨過年豆腐外出取柴火迷了路 七旬大爺拉著板車上高速
    為磨過年豆腐外出取柴火迷了路 七旬大爺拉著板車上高速 來源:紅網 作者:熊雙 編輯:鄧瑤 2015-02-13 11:33:50
  • 掛燈籠、蒸饅頭、磨豆腐、灌香腸……看!句容城鄉的年味越來越濃了
    點擊播放 GIF 1.6M年味兒 是老手藝豆腐香飄四方清晨5點,一陣陣濃濃的豆腐香味在後白鎮曹村村的鄉間小路上飄了起來豆腐坊的謝載生今年58歲,在春節來臨前,無論颳風下雪,他都會堅守在這裡,為大家磨出香濃的豆腐,讓村民過一個「多福都富」年。在謝載生20多歲時,就開始跟著師傅學習豆腐製作技藝,之後自己開起了作坊磨豆腐,算到現在都30多年頭了。在當地,說起他製作的豆腐,十裡八鄉的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之所以這樣受歡迎,是因為他們製作豆腐的手藝「傳統」,是傳承下來的技藝。
  • 民間故事:後生人心善,磨個豆腐,找了個「跨界」夫妻
    從前,有個後生,父母都沒了,只光棍一人,每天豆腐到半夜,第二天早早起來去賣掉,生活苦猛。有一日夜裡,他太累啦,靠在牆上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也不曉得什麼時候,豆腐都做好了,他想著豆腐可能是自已睡覺之前做好的。
  • 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人間至味是豆腐
    「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描寫的是做豆腐的情景。豆腐是一種樸素而低調的食物,可以單做成餚,也可以和其他食材搭配,豆腐魚、麻婆豆腐、文思豆腐、貂蟬豆腐等經典菜餚都享譽古今、名震中外。有人說,豆腐是繼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之後的第五大發明。
  • EACH CAMP秋季單日|自然的饋贈勞作課,磨豆腐 叫花雞 打山楂做罐頭
    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小時候每天清晨都會傳來一聲聲豆腐的叫賣聲,夾雜著濃重的鄉音和陣陣的豆腐香氣。不管是豆腐腦還是老豆腐,加上點香菜或是肉末就能在媽媽手中煥然新生。前一天晚上營地的老師傅已經把豆子泡好了,圓滾滾的豆子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就此要被改寫嘍。接下來磨豆子的工作可就要靠我們自己啦,沉重的石碾恐怕即使是爸爸媽媽都沒見過。
  • 打豆豆,磨豆豆,香噴噴!
    打豆豆,磨豆豆,香噴噴!鄧金雲、鄧華森父子在路邊擺下攤位,兩個沉甸甸的竹筐半小時就見了底,300塊豆腐被搶購一空。因特有的綠衣黃豆和山泉水,車田豆腐白、香、嫩,遠近聞名。但即便鎮裡有幾十家豆腐作坊,鄧家生意總是最紅火。
  • 【坪上美食】魔芋豆腐
    一切準備就緒,在盆中置入特製的搓板,便開始將魔芋一個個搓磨起來。磨魔芋看似簡單,其實也是體力活與技術活,必須不急不慢用力均勻,若力度與速度把握不準就會影響到成品的外相和質地。尤不為親歷者所知的是,磨魔芋還真「磨″人,因為魔芋粘液中含有刺激性成分,用手接觸時間稍長,皮膚就麻癢難忍,好在後來出現了橡膠手套,套之於手,才解此之煩。
  • 內脂豆腐製作方法
    內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其工藝簡單,質地細膩潔白,保質期長。現介紹製作方法如下:
  • 家庭簡易做豆腐方法
    我們可以選擇喝茶、聊天、翻翻朋友圈或者看看書,但有時我也會選擇給家人做塊愛心豆腐。好多朋友看到我們自己做豆腐,經常會問做豆腐會不會很麻煩?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做豆腐的過程,以此感謝關心我們生活方式的朋友,以後我也會不定期地分享我們日常製作一些傳統食品的過程。
  • 我和伯母做豆腐
    說起做豆腐這件活兒來工序也很複雜。首先要把晾曬好的黃豆用簸箕一撥一撥地除去發黴和蟲咬了的豆子,再簸去雜質。你不要小瞧這些豆皮,伯母會用它和做完豆腐的豆渣做成美其名曰的"風攪雪」,還可以和山藥傲成湯湯和高梁面魚魚調起來吃,沾點辣角倒一股老陳醋,那才是地道的農家飯,現在回想起還直咽口水。
  • 杏仁豆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