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你一定要去看——聖馬可教堂裡,安吉利科的溼壁畫

2021-01-11 說說藝術

陳丹青在節目《局部》裡說,如果去佛羅倫斯只能待一天,可以不去烏菲茲宮不去皮蒂宮,但一定要去聖馬可教堂看看安吉利科的溼壁畫。

佛羅倫斯城市中有二十多所教堂,每所教堂中都有壁畫,但對於聖馬可教堂中安吉利科的溼壁畫,他說:「有時候你會迎面撞見一幅畫,當你撞見這幅畫,你好像第一次看到了繪畫」,這樣的畫家,他再也想不出除了安吉利科之外第二個。

弗拉·安吉利科「基督變容」

弗拉·安吉利科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畫家,原名圭多·迪彼得羅,安吉利科是後人給他的美稱,意為天使。他自己也是一位修士,在成為修士之前,他為教堂繪畫,成為修士之後,仍然以宗教畫著名,聖馬可教堂二樓的溼壁畫大多都是安吉利科所畫,並且他一生只畫宗教題材。

其實現在歐洲各地的重要美術館都藏有安吉利科的畫,他和當時所有宗教畫家一樣,在木板上畫聖經圖解。但一幅畫最好是掛在它原來的建築和位置上,安吉利科最重要的畫不是在各國美術館,是在聖馬可教堂,這裡的安吉利科畫是一整個系列。

安吉利科著名的繪畫《受胎告知》,就在聖馬可教堂二樓的樓梯口。聖馬可教堂的二樓不是展廳,而是原來修士修道的地方。整個二樓是一個狹長的甬道,在甬道的兩側有一間間的小修士房,一間只有幾平米,每個經房靠窗的位置就有一幅安吉利科的溼壁畫。

聖馬可教堂二樓

安吉利科,人如其名,他是一個清高、虔敬的人,據說畫畫的時候,總是一面祈禱,一面作畫。他又是非常謙遜的人,有一次,羅馬教皇讓他作主教,他說:「不,我雖然能夠畫畫,但不能作主教,去管理僧侶們」,而加以拒絕。

聖馬可教堂二樓的修士小禪房

據說安吉利科從小就喜歡樹木、花和小鳥。他二十歲時進修道院作僧侶,當時的僧侶除了奉祀神以外,每個人還要作一種世俗人的工作,如農民、木匠、醫生、學校的教員等等。因為安吉利科喜歡畫畫,當然選擇了拿畫筆的工作。

眾所周知,當時,印刷術還處於萌芽階段,書籍都是手抄的。安吉利科擔任寫經文的工作。不僅僅寫文句,而且還要在上面作精美的插面、裝飾等,他一點也不嫌麻煩,長年累月地工作。但是,自從有一天出現天使的幻影以後,就畫了許多天使的畫。傳說他有一次畫天使,沒畫完就疲倦地睡著了。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真的天使,拿起安吉利科的畫筆,把那幅畫畫完了。

安吉利科的畫純潔清高,又有點孩子氣,使人看起來非常美好優雅,只要看看《受胎告知》就可知道。也因為安吉利科的虔誠,他的畫更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即使看《聖母加冕》這樣的大作, 也仍然有這樣的感受。

弗拉·安吉利科「聖母加冕」1440-42 171 x 151cm

越過有《大衛》雕塑,人群吵雜的藝術學院, 走幾分鐘,轉個彎,聖馬可教堂就在這樣一處鬧中取靜的地方,相比佛羅倫斯其他著名的教堂和藝術學院,聖馬可教堂顯得有些落寞,但也正是在聖馬可教堂這樣還留有虔誠修道,簡樸靜穆的氛圍下,安吉利科的畫才會讓人恍若隔世,靈魂出竅,而這, 也是他繪畫的本意。

安吉利科的的畫中,有溫柔的抒情,這也可以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自由主義的一種表現,同時,他畫的題材幾乎都有關宗教,在這方面,似乎還沒有擺脫中世紀的教會主義,但,他在繪畫的處理方法和畫法中,一定感受到了一種嶄新的精神。他的畫中,基調雖然仍是對信仰的虔誠,但其中人物的表情又充滿著愉悅與自信,神性與人性很難區分。

弗拉·安吉利科「三博士的朝拜」1438-46

《三博士的朝拜》這幅畫,人們認為是安吉利科「一次愉悅的出軌」,這幅畫與二樓修士房中的畫不太一樣,證明了安吉利科既是一個卓越的聖經畫家,同時又是一個不自覺的純畫家,甚至是前衛畫家。

相關焦點

  •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
    先通過這張教堂的頂視圖,看幾個穹頂的關係。進入教堂,只有西側和北側有這樣的門廊(南面的被封起來改做了洗禮堂)。這是西側的,因為頭天廣場上剛剛發過大水,門廊地面的水還沒有退乾淨。進入教堂有臨時搭起的架子。門廊上方全部是馬賽克壁畫,西面和北面門廊內的馬賽克還允許拍照,教堂內部就不讓拍照了(幾年前還可以)。
  • 【鑑賞課】修士畫家:安吉利科vs菲利波利比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修士畫家,都如我們想像的那般,沉浸於宗教世界無可自拔,他們也要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總管義大利藝術史,最著名,也是最有趣的兩個傑出的例子,莫過於安吉利科修士(Fra Angelico)和菲利波修士(Fra Filippo Lippi)。安吉利科和菲利波修士的畫像並不是所有修士都很虔誠,但是若要說到一位最虔誠的畫家,那麼我們首先一定會想到安吉利科。
  •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仰望圓形穹頂,觀賞金箔的鑲嵌畫!
    位於聖馬可廣場,是公元829年威尼斯商人們為了將聖馬可(馬可福音的作者)運回威尼斯所建造的,整個教堂採用拜佔庭式建築風格,結合了東西方建築精華,內部裝飾了很多拜佔庭風格的馬賽克裝飾畫,教堂的祭壇下面就是聖馬可的墓。教堂還有付費參觀的博物館、迴廊及黃金祭壇。
  • 水鄉的記憶 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
    威尼斯橋多,每個水道間都有小橋相連,數不清的橋可以帶你去威尼斯任何一個角落。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而且聖馬可大教堂內部被希臘式十字結構分割成三個大殿,這倒跟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設計是一致的。教堂內部從地板、牆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細緻的馬賽克鑲嵌畫,主題涵蓋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難、基督與先知以及聖人的肖像等,這些畫作都覆蓋著一層閃閃發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籠罩在金色的光芒裡,難怪教堂又被稱之為黃金教堂。
  • 聖馬可鐘樓和聖馬可大教堂,值得觀看,它們都是有名的建築!
    相較於水城威尼斯的浪漫,布拉諾島更加的悠閒自然,這個小島上面的房屋被刷成很多顏色,我們進入這個小島的時候,仿佛是進入了彩虹的世界,而小島上面的人們悠閒的生活令很多人嚮往,這兩處地方都值得你逗留,接下來,再和大家介紹威尼斯的另外幾個優美的景點。
  • 教堂:阿馬爾菲、聖馬可大教堂風景-奧斯瓦爾德 美術作品欣賞
    儘管如今鮮為人知,但在他的一生中,他被認為是歐洲最重要的風景畫家之一。通過他的教學活動,他影響了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教堂一:帶有教堂的義大利風景教堂二:索倫託海岸的維科赤道與天使報喜大教堂教堂三:多吉斯宮和聖馬可大教堂的景色教堂四:阿馬爾菲大教堂廣場教堂五:威克裡的聖彼得羅01帶有教堂的義大利風景美術作品:帶有教堂的義大利風景
  • 義大利旅行:迷人的聖馬可大教堂
    位在總督府左側一座擁有五個大圓頂的教堂,就是威尼斯最有名氣的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公元829年有位威尼斯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德拉港,以半哄半騙的方式把聖馬可的遺體運回了威尼斯,運送的途中雖然遭遇大風浪,幸得聖馬可「顯聖」,船隻最終平安返回威尼斯。從此聖馬可就變成了威尼斯的守護神,帶翼的獅子是聖馬可的象徵,這也是在威尼斯處處能看見翼獅的原因。當年聖馬可的遺體被運回威尼斯後,原本只是暫放在總督宮內草建的禮拜堂中。
  • 審美疲勞的印子叔仍被聖馬可大教堂震撼,雨中嘆息橋平添幾分悲涼
    完全沒有想到遊覽了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巴黎聖母院,義大利的梵蒂岡還有佛羅倫斯世界第四大教堂後,我還會被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和廣場所震撼。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是威尼斯的驕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的出發地,是威尼斯的榮耀和富足,她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
  • 溼壁畫是溼的嗎?
    顏料被溼牆壁極細的縫隙吸收,幹了之後顏色便成了牆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溼壁畫的優點是色彩鮮豔、層次豐富,不易脫落,保存時間更長。如果硬要說溼壁畫有什麼缺點,那就是溼灰泥幹的速度快,顏色一旦被吸收要修改就很困難了,因此溼壁畫的創作十分考驗繪圖者的技巧。
  •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位於聖馬可廣場,與總督宮毗連的聖馬可大教堂建於828年,因火災在11世紀重建,最初只是用來安放聖馬可的遺骸,其後用來收藏十字軍東徵時期從各國掠奪回來的寶物。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 義大利的拜佔庭式建築——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義大利的拜佔庭式建築——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St Mark's Basilica),又被稱為"金色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
  • 一所華麗到讓人心生惶恐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今生一定要去一次
    米開朗琪羅,在建築上就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應尤裡烏斯二世邀請,為教皇在聖彼得教堂內建造陵墓。不過他的建造才華,受到了教皇的藝術總監的嫉妒,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而是要求米開朗琪羅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米開朗琪羅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
  • 大半個威尼斯城被淹 聖馬可大教堂也慘遭水淹
    著名的聖馬可廣場積水超過1米,聖馬可大教堂也慘遭水淹。管理員表示,教堂內部的破壞程度尚不清楚,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在2018年遭遇洪水時,一天時間內老化程度就加快了二十年。據悉,聖馬可大教堂在過去1200年間6次被淹,其中4次就發生在最近二十年裡。  威尼斯市長路易吉⋅布魯尼亞羅(Luigi Brugnaro)認為,這是氣候變化帶來的結果。
  • 「遊」聖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
    聖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貝爾格勒夕陽照在街角的建築上。白天總是擁堵的那條街道還是擠滿了車。看著街角巷尾的金髮碧眼們,又看看魚龍混雜般的各式建築們,這就一個有著社會主義影子、又走在資本主義道路上,有著東方的處事風格、又有著西方的浪漫情調,可以窺視東方、又與西方接壤,這麼一處地方啊。離開聖 薩瓦 大教堂,逍遙公子一看時間尚早,於是,便按照導航步行來到 塔什 馬奇丹公園。1999年,北約轟炸 貝爾格勒 時,公園遭到轟炸,當時公園的幾個物體遭到嚴重毀壞。
  • 聖馬可大教堂——廣場有數以萬計的鴿子及演奏樂隊
    巍峨壯觀的聖馬可大教堂坐落於廣場東邊,聖馬可廣場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於公元829年,為千年的古蹟瑰寶,值得遊客一再走訪。鄰近的總督府原是建於9世紀的防禦堡壘,後毀於祝融,現存的外貌始於14至15世紀,其建築之華麗,充分展現出昔日共和國時期之國威。
  • 「水城」威尼斯遭遇嚴重水患,著名的聖馬可大教堂被淹
    圖源:衛報著名的聖馬可廣場積水超過1米,聖馬可大教堂也慘遭水淹。管理員表示,教堂內部的破壞程度尚不清楚,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在2018年遭遇洪水時,一天時間內老化程度就加快了二十年。據悉,聖馬可大教堂在過去1200年間6次被淹,其中4次就發生在最近二十年裡。威尼斯市長路易吉·布魯尼亞羅(Luigi Brugnaro)認為,這是氣候變化帶來的結果。
  • 傳統技法—溼壁畫
    這是一個認真的公眾號每周五更新,賞個面子,點進來,最下面右下角有個點讚
  • 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地方?你去過嗎
    另外,聖馬可廣場的咖啡店也是不可或缺的場面,把精緻的家具、高水平的帶子擺在廣場旁邊的過道上,在這裡喝杯咖啡要花一美元,在歐洲各國,大教堂前的廣場上一定有幾隻習以為常的鴿子,聖馬可廣場上的習以為常的鴿子,其數量之多,以及調教的程度,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只要你用百裡買一個玉米,你的身體就會被鴿子包圍,擺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