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暘:八十年代的藍顏知己

2022-01-16 私人史

八十年代的藍顏知己

© 龐暘/文

劉連增,1989年冬, 龐暘/攝


  多雪的冬天,更容易使人懷舊。今日沒來由地想起了他,劉連增。
  他早已於1991年故去。如今這個世界上除了他的親人,不會有人還記得他。但不知為何,在這樣一個混沌陰沉的冬日,他的樣子在我眼前卻格外清晰起來。
  懷念他,就是懷念八十年代,那個空氣中充滿了活力與希望,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可夢想的年代;就是懷念我們逝去的青春。

  八十年代初,我和他相識於新成立的「北京電大學刊編輯部」——年輕編輯們都來自77、78級——文革結束後首批考進大學的畢業生。
  那時社會上成人高等教育很繁盛,電大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所。說到底,這些成人高校就是為那些被「十年」耽誤、無緣進正規大學的年輕人提供一個亡羊補牢、拿到一個準大學文憑以立足社會的機會。對電大這種遠距離教學來說,教學刊物是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學員對它依賴性很強,我們這些小編輯也樂得做這種助人成才的工作。

  來自首師大中文系的我,主編一份《語文學刊》,人大經濟系畢業的劉連增,主編《經濟學刊》,還有一位理工男張平,主編《理工學刊》。我們刊登電大主講和輔導教師的教學輔導文章,同時也有一些拓展閱讀。如我編的《語文學刊》,就刊登過社會上一些著名文學家和語言學家的文章,其中最有影響的是胡風的《「寫在墳的後面」引起的感想》,那是他為電大寫的一篇講座稿,因某種原因講座受阻,只好登在我們的刊物上;同時,還刊載學員的優秀作文和我們的點評,給學員一個創作交流的園地。
  想來劉連增主編的《經濟學刊》,也會有這樣的拓展閱讀。那個時候經濟界文學界科技界思想界都比較活躍,大家都在拼命吸收各種知識,做各種探索,因為「十年浩劫」欠的債、留下的空白太多太多了,人人都在為將要到來的發展和振興做知識補課;電大學員中也不乏青年才俊,他們來這裡不全是為了混文憑,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真來充實提高的。所以我們辦這樣一份教學刊物,也是一個小小的文化交流園地,有時也會和作者、讀者碰撞出學術與思想自由的火花。

  劉連增,中等個,戴一幅黑邊近視鏡,書生模樣;他總是微皺眉頭,一副思考的神情;他很聰明,思維敏捷而健談,天然具有了一種親和力。他抽菸抽得很多,尤其在寫作和聊天的時候,他身邊總是煙霧繚繞。
  他年齡比我小几個月,但思想比我成熟。顯然對他來說,電大學刊這個池子太小了,旺盛的精力必然要向更廣泛的社會活動擴展。當時有個叫王通訊的辦了一個「人才學會」,劉連增是這個民間學術團體的骨幹。本職之餘,他成天忙於撰寫經濟學、人才學方面的文章,舉辦各種社會活動。他常利用辦刊出差的機會,到各地的企業、農村去搞調查。我和《經濟學刊》另兩位小女編輯,受他的感召,也將業餘時間投入到這些社會活動中,自願無償地幫他搞社會調查。下班後,我們常留下向他報告調查結果,還就他提出的問題一起進行討論。
  有一次,他風塵僕僕地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跑了一大圈,回來後送給我一對景德鎮的瓷花瓶,還有一大摞社會調查紀實。這些紀實不僅寫了調查成果,也寫了許多旅途中的經歷和見聞。我饒有興味地讀著,看到他怎樣冒雨夜宿雞毛小店,怎樣搭農用車在泥濘道路上顛簸,怎樣在慢車硬座上和農民工聊天……就這樣獲得了對中國底層社會比較深入的了解。
  電大學刊的印刷承包給河間縣一家小印廠,付印前,我們常要去那裡做最後的校對和修改。一次碰巧我倆一起去終校,晚上下榻縣城小旅館。小旅館被褥骯髒、蚊蟲叮咬,叫人根本無法入睡,我倆乾脆就坐在那兒,徹夜長談。
  那回,他跟我談了他普通市民的家庭,父母文化不高,但都很淳樸。他沒有什麼家世背景,卻有著大的抱負與志向——這也應該說是80年代青年的一個特點吧?他對我說,他正在參與籌辦一個能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改革產生影響的刊物,還徵詢我對刊名的意見,是叫《中國農民》、《管理的藝術》,還是其他的什麼?
  什麼叫位卑未敢忘憂國,什麼叫做以天下為己任,這不就是嗎,我想。今天的年輕人未必能理解我們那一代的胸懷,可能還會覺得好笑,但那時的有識青年就是這個樣子的。
  不久後,這個叫做《管理世界》的刊物終於問世,劉連增擔任主編,離開了電大學刊編輯部。《管理世界》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編自然就有相應較高的行政級別,按世俗的說法,他是少年得志,踏入仕途了。
  當時,社會上出現很多這樣的學術文化類報刊,官辦的,民營的(當然上面都有個有來頭的主管單位),一時間,呈現出百花競開,各領風騷的局面。知識界思想活躍,社會上鼓勵有個性的創新,年輕人對未來滿懷憧憬和希望。
  那時候,說得最多的是「民主與法治」,是「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世上本無路,人人都在探路,用一位偉人的話,是「摸著石頭過河」。在眾多參與「摸石頭」的經濟管理類學術期刊中,就有《管理世界》一席之地。
  要論物質,那時候比現在可窮多了,簡易沙發和黑白電視剛剛進入家庭,肉蛋奶等副食還要憑票供應,年輕人結婚湊齊多少條「腿」也不容易。但人們精神上是充實、昂揚的,因為相信社會在向好的方向轉變,只要努力就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人們就是在為這個希望和願景奮鬥著。
  他也提到自己的生活。那時,他正準備和未婚妻結婚,但這個婚姻似不完全出於情願,而是出於「責任」——一個男人對自己應當負責的女人的責任。像他那樣的人,兒女情長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佔比並不大。
  令我吃驚的是他對生命的態度。他說,人生的價值取決於其深度、廣度而非長度,如果做到了自己在世界上應該做的事,活到四十歲足矣。
  當時我並沒有特別在意這句話,覺得這不過是少年輕狂,隨便說說而已。誰知這話在日後竟一語成讖。
  劉連增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離開學刊編輯部的。那以後,小編們各自忙家忙工作,聯繫自然少了。兩年後,在勢不可擋的出國熱潮中,聽說他也辭職,去美國留學了。
  日後在美國見到他時,他對我談起當時出國的動機,說,辦那樣一份高端的經濟類學術刊物,難免會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改革中的社會矛盾,有些是難以調和的;自己越是接近高層,越是反感官場的角逐。我覺得他還是一介書生,富於理想主義色彩;沒有權勢背景的平民出身,也會憑添某種坎坷吧。在現實與理想的反差面前,他選擇了迴避和出走。那個時候,中國年輕知識人普遍把眼光投向西方,向西方價值觀尋找出路。
  又過兩年,我也踏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土地。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劉連增來接,幫我轉機。那晚在機場候機大廳,似乎數年前的情景再現,我和他又有了一次徹夜長談。
  當時,國內剛剛發生那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國際上也是波譎雲詭。他跟我談了來美以後的經歷和感受,也談了對中國、美國和世界的看法。
  他來美後經歷過非常困頓的時刻,因英語不過關,獎學金被取消,他只好來到紐約打黑工養活自己。他當過飯店招待、賣過報、送過外賣、下海撈過參……用辛苦賺來的錢交學費。他白天打幾份工,晚上上課,就這樣漸漸修了好幾門有用的課程,有了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得到某基金會的資助。
  他的研究課題還是關於社會經濟改革的,關照的還是中國問題。為此他輔修了一些理工課程,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方法進行研究。對這些我自然是不懂,只覺得他在美國可能還是學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儘管學的是這樣的苦。
  他談起打黑工的經歷,當餐館招待,一個人同時照顧7張桌;下海撈參,有兩次卡在礁石縫裡差點升不上來。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剛剛經歷一場車禍,死裡逃生,身上留下長長的傷疤。而這些,他家人並不知道,也讓我對朋友們保密。只差那麼一點,他就這麼悄沒聲地走了?我心有餘悸地想。
  但對這些磨難,他都是一語帶過,侃侃而談還是對中、美,對世界各方面的看法,尤其是剛剛發生的那件大事。讓我有點意外的是,與當時普遍存在的憤激情緒不同,他的分析比較冷靜客觀。也許還是在國內辦高端政經期刊的底子,他看問題比常人要深刻一些。可惜我沒能把他的話記錄下來。
  我住在巴爾的摩,感恩節期間,有個機會來紐約玩兒,劉連增安排我住在他的住處,他去同學那擠。這是一間和其他兩位留學生合租的半地下室,暖氣半冷不熱,每個人的狹窄房間只能容下一張小床、一個小桌。
  一夜大雪,清晨,窗外傳來鄰居鏟雪、掃雪的聲音。室友結伴去大西洋城玩了。劉連增披著雪花跑進來說,今天,咱們去逛逛紐約!
  我們遊覽了聯合國大廈、自由女神像、時報廣場、唐人街等名勝,劉連增說,來美兩年了,沾我的光,他還是第一次參觀這些地方呢!
  在聯合國總部大會堂,我們看到中國代表團的席位。他對我說,少年時他曾夢想過,長大要到聯合國來工作。如今才體會到「早歲哪知世事艱」道理。
  在洛克菲勒大廈前的溜冰場,我們感受到聖誕前濃濃的歡樂氣氛,年輕的滑冰者像燕子一樣輕盈飛快地掠過。但一想到正在遭遇磨難的祖國,我們的心情無論如何也輕鬆不起來。
  大都會博物館閉館,沒參觀成。他在超市買了不少菜,施展大廚的手藝,為我做了一頓感恩節大餐。邊吃,他邊勸我也來紐約,說對於沒有身份的中國人來說,只有紐約這樣的地方能找到存身之處。還說,如果我來了,他可以幫我找工作,安頓下來。
  那時候凡是到了美國的人,沒有想回去的,再難也要堅持下去——其中很大原因是因為剛發生的那件大事,涼了許多人的心。我就聽好幾位留學生說過,本來是準備學成回國的,可是……
  我也在「走」與「留」之間徘徊。對於我來說,未滿三歲的兒子難以割捨,家庭的壓力山大。留下意味著長時間母子分離,這是我難以想像和接受的。最後,我還是下了回國的決心,這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很傻。因為我回國不久以後,美國就給幾乎所有在美中國人發了工作許可,接受他們留美,而我則永遠錯過了這個機會。
  當然在我,選擇回國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我從不吃後悔藥。從人生歷程來說,任何十字路口的選擇都有它當時的道理,我們只需把目光投向今後和未來,為明天努力即可。
  回國後,我接著幹老本行,還和同事一起創辦了《英語學刊》。誰知就在第二年,正當我準備調到出版社做一名圖書編輯時,傳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噩耗:因某種不知名的急症,劉連增在紐約突然去世了!
  我想這可能是誤傳,還輾轉託人打聽過,但終於也不得不信了。惋惜、悲傷之中,想到他曾說過:「幹完在這個世界上想幹的事,我活到40歲足矣」。而現實卻是,他只活了35歲,而且,並沒有幹完在這個世界上想幹的事。
  我曾去他家,看望過他年輕的太太和幼小的兒子。一個很安靜的女子,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可憐他,爸爸長什麼樣,孩子可能根本就記不清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想到他曾經的理想和抱負,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我與這位藍顏知己,相識於八十年代初,相別於九十年代初。那是中國人從噩夢中醒來,開始睜眼看世界的年代;是告別愚昧和專制,開始有了人的意識的年代;是懷著一種純粹的嚮往,為沉痾纏身的祖國尋找出路的年代;是幸運地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想要有所作為的年代;是經歷了大活躍、大進步和大挫折,漸漸歸於沉寂和世俗的年代……對於中國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輕人,那是一個黃金年代;但也是理想之星漸落、開啟了全民拜金社會的年代。
  他去世的時間正是一個歷史的節點——在中國,帶有平民色彩的社會改革實驗式微;青年知識分子的救世理想幻滅,大量「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開始被製造。從此中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卻把道義、道德、真情等這些東西越來越遠地甩到了身後。
  我曾設想過,如果劉君不離世會怎麼樣?也許他會成為一位經濟學管理學學者,在美繼續研究中國問題,但這種研究能起多大作用,卻要打個問號;也許他會被現實淹沒,默默無為。我還設想過,他如果壓根就沒出國會怎麼樣?他也許會被那場政治風暴席捲而去;也許會經商下海,發了大財,但兇吉未卜;也許他會順應形勢,跟著口徑辦刊,成為政經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但這一切設想,都毫無意義。
  對於早逝的藍顏知己,在這多雪的冬天,我只能說:你努力了,奮鬥過了,沒什麼遺憾。一切都是瞬息,都是命運的安排,能在懷著希望的年華走,也許是你的一種幸運呢。
  願你在天國得償美好願景!

寫於2020年1月12日,修改於次日

  本文由龐暘女士賜稿並提供照片。感謝作者授權推送。

近期推文 點擊打開

守護民間記憶
Keep the Memories Alive

收稿郵箱
chings@aliyun.com

識碼關注本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最新閱讀排行

相關焦點

  • 藍顏是什麼意思?藍顏知己是一種什麼關係?
    藍顏是相對於紅顏派生而來。網絡上用詞較廣,通常是指女人對男性知己的稱呼,也可以指男人對男性知己的稱呼。一般來說就是指比朋友近一點,比戀人遠一點,比情人純一點的男性知己。由於男女的特殊性,其被譽為一種游離於親情、愛情、友情之外的「第四類感情」。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關於藍顏及藍顏知己的相關意思解釋吧。
  • 「藍顏知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聽說過「紅顏知己」,你可能不知道「藍顏知己」這個詞,那麼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就來跟大家來說說「藍顏知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藍顏知己是女人的財富
    紅顏知己之於男人是司空見慣,女人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藍顏知己呢?「做朋友得一生,做情人只得一時」,若真有個藍顏知己,那是生命的一種財富。
  • 藍顏知己---我們的秘密!!
    不能一生擁有你,就讓我做你的藍顏知己,下雨的時候我是你的傘,爬山的時候我是你的拐杖,當你流淚,我是你旁邊憤怒的閃電,當你開心,我是你忠實的伴侶不能一生擁有你,就讓我做你的藍顏知己,你冷了,我是你的衣服,你病了,我是你的藥親愛的,當你悲傷,憂鬱,當你失意,彷徨的時候,你來吧,輕輕的靠在我的肩上,我是你的依靠,我是你最安靜的港灣不能一生擁有你,就讓我做你的藍顏知己
  • 藍顏比紅顏知己更危險. ...
    紅顏知己是一個男人對女性知己的稱呼,紅顏知己對於男人來講是比朋友近一點,比情人遠一點,一直保持著這類距離,可遇而不可求,永遠不會得到其芳心,是男人心中的女神。而藍顏知己是女子對男人的稱呼,這個男人同樣對自己是比朋友近一點,比情人遠一點,一直保持著這種距離,是心中的大哥哥類型的,有什麼話都可以向他傾訴。
  • 【雞湯】紅顏知已,藍顏知己!
    給你適可而止的關照,但不給你深情,不給你感到她會愛上你的威脅,也不會讓你產生愛上她的衝動與熱情,這是做紅顏知己的技巧。紅顏知己全是些絕頂聰慧的女孩,她們的心裡最明白:一個女人想要在男人的生命裡永恆,要麼做他的母親,要麼就做他永遠得不到的紅顏知己。如果說老婆是太陽,情人是月亮;那麼,紅顏知己則是星星。太陽和月亮都有疲倦的時候,星星卻沒有,它閃閃爍爍若即若離,甘於寂寞而又燦爛長久。
  • 紅顏知己是一種浪漫,藍顏知己是一種境界!
    故能做紅顏知己的必是女人中的精品,而擁有紅顏知己的也必是男人中的智者。一個男人,假如生命中有一個刻骨銘心愛你的女人,又能有一個心有靈犀懂你的女人,夫復何求?懂你,但就是不屬於你。給你適可而止的關照,但不給你深情,不給你感到她會愛上你的威脅,也不會讓你產生愛上她的衝動與熱情,這是做紅顏知己的技巧。
  • 其實,擁有「藍顏知己」的女人,更容易遇見幸福
    很多人會覺得,藍顏知己,藍著藍著也就黃了,還有什麼知己不知己的,都是一個遮羞布而已,事實上,真正的藍顏知己確實存在著,只是很多人達不到這種境界而已,內心裡經不住誘惑的人,絕對做不了藍顏知己。第一,藍顏知己可以幫助女人更了解男人;第二,有關於男女感情的問題,藍顏知己能夠站在男人的角度,幫她解決和處理;第三,人都害怕孤獨,女人一旦有了藍顏知己的陪伴,似乎沒那麼渴望別的男人的闖入和陪伴,即使嚮往愛情,也能耐得住性子,學會了等待。
  • 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個藍顏知己
    而每一個女人的生命當中,都希望有一個藍顏知己。這樣的朋友被稱為紅顏或是藍顏知己。每個女人,生活當中都應該有一個藍顏知己,心靈上有著很多共性的人,彼此之間可以聊一聊心裡話,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時給予對方一些生活的建議。電視劇《歡樂頌》當中的老譚,是多少女人心中的國民男閨蜜。
  • 藍顏知己是什麼意思 介於情人與朋友之間的一種男人
    「藍顏知己」一詞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其語義還有些曖昧,有時指男性情人,但更多的時候指稱生活在女人身邊或遠方、關係介於情人與朋友之間的那樣一種男人
  • 藍顏知己,是女人生命中的財富丨原創
    你需要幾個藍顏知己?一個成功的女人至少要有三個「藍顏知己」:這第一位「藍顏知己」理所當然地是自己的丈夫;第二位「藍顏知己」是心甘情願地為你分擔苦惱,但沒有性別意識的男朋友;第三位「藍顏知己」是欣賞和尊重你思想的男人。親密愛人藍顏知己愛情是女人最好的美容老師。在愛情上,男人遠比女人浪漫。
  • 紅顏知已,藍顏知己!此帖很火!
    —— 藍顏知己 ——  作為一個女人,也同樣需要有一個,心有靈犀,懂她的藍顏知己。但他一定成熟、睿智、善解人意;他沒有夫的霸道和忽視,沒有情人的貪戀和痛苦,他有男子漢的寬懷氣度,也有男子漢的柔腸俠骨,你和他探討人生、社會,你和他暢談理想、心情;你和他電話裡常常笑語連聲,你總是沒完沒了地傾訴,他無論什麼時候總是默默地傾聽你的心聲;他是除了你的另一半之外最了解你的那個人,甚至有的時候有些話你不會跟你的另一半說但是你會去跟他分享你的心情故事,有些跟別人不能說的事情你卻能跟他說;有了這樣一個藍顏知己也就等於你多了一個心理醫生
  • 女生為什麼喜歡找藍顏知己 其中秘密是霸佔還是愛?
    女生為什麼喜歡找藍顏知己?藍顏知己是愛嗎?感情平淡,波瀾不驚,厭倦了老公的平庸。結婚一段時間後兩個人過著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使得女人沒有當初的新鮮感。這裡面有老公的原因,他不會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需求新奇和改變。
  • 【朗誦】紅顏知己是一種浪漫,藍顏知己是一種境界
    在她面前,你唯有投降,無路可逃,實是不能逃,更是不想逃,通常情況下,老婆是傾訴者,而紅顏知己則是聆聽者。哭,是因為愛你;不哭,是因為懂你 。故能做紅顏知己的必是女人中的精品,而擁有紅顏知己的也必是男人中的智者。一個男人,假如生命中有一個刻骨銘心愛你的女人,又能有一個心有靈犀懂你的女人,夫復何求?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遑論紅顏與藍顏!
    一個男人,假如生命中有一個刻骨銘心愛你的女人,又能有一個心有靈犀懂你的女人,夫復何求?  懂你,但就是不屬於你。給你適可而止的關照,但不給你深情,不給你感到她會愛上你的威脅,也不會讓你產生愛上她的衝動與熱情,這是做紅顏知己的技巧。
  • 假如女友有藍顏知己,十二星座男各會怎麼做
    白羊男對於女友藍顏知己的存在並不是太反感,他們還會開心有更多的人照顧女友,但他們得知後,往往都會很上心地摸清對方的底細,若真的只是普通朋友才會放下心來。2、金牛男:溝通坦白。大多數金牛男都比較成熟,他們不會得知藍顏知己的存在後就大吵大鬧,他們會專門找個時間,心平氣和地與女友溝通,向她坦白自己的擔憂和不開心,並希望女友給予自己足夠的安全感。3、雙子男:介紹對象。
  • 金牛座男生如何應對女友的藍顏知己
    不能理解藍顏知己這種概念金牛男完全不能夠理解男顏知己這一詞的意思,也完全不能夠接受這種人的存在。在金牛男看來,沒有戀愛的時候,那麼對方有多少異性自己,他們管不著,也絕對不會管的。保持表面的客氣而金牛男正是因為很成熟,所以當他們跟女友的藍顏知己直接面對面的時候,也不會因此而怒目相對。而是會跟對方保持表面上的客氣,雖然心裡氣得要死,雖然也恨不得直接衝上去大揍對方一頓,讓他們離自己的女朋友遠一點。但是最後,他們還是會選擇理性的面對。因為他們可不想讓女友因此對自己頗有怨言,影響了兩人之間的感情。
  • 永遠,不要上你的紅顏知己,睡你的藍顏摯友!
    ,藍顏知己聽起來不是一個好詞,很多人會下意識的將它們與情人劃等號。百度詞條如此解釋這兩個名詞:紅顏知己,也叫紅粉知己,就是一個與你在精神上獨立、靈魂上平等,並能夠達成深刻共鳴的女性朋友。藍顏知己,也叫碳粉知己,是一個與女性在精神上獨立、靈魂上平等,並能夠達成深刻共鳴的男性朋友。無論未婚或已婚的人們,都曾在某個片刻渴望過擁有這麼一個紅藍顏知己。說愛情可遇不可求,紅藍顏知己更甚。
  • 《娛樂沒有圈》鮑迪是最完美的「藍顏知己」
    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湖南衛視正在播出的《像傻瓜一樣去愛》(原名娛樂沒有圈),雖然自己已經過了痴迷偶像劇的年紀,卻在無意中迷上了這部劇,更迷上了劇中的幾個主演,韓雪的傻裡傻氣,朱永滕的外冷內熱,楊樂樂的聰明幹練,最愛的卻是萬思維飾演的鮑迪,絕對完美,我想,每個人女性的生命裡,都希望能有一個「鮑迪」這樣的「藍顏知己
  • 為什麼擁有藍顏知己的女人更幸福
    異性知己中,那種關注你的思想超過關心你容貌的男人,會非常尊重和欣賞你的想法,一碰到解決不了的難題,你就會自然地想到對方,找處安靜所在,交流上幾個小時,會有種釋然的感覺。如果同老公鬧了彆扭,心裡特別難過,但又想不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正苦惱著,想起了知己。一個電話,幾番話語,悲傷的臉龐終於出現了笑意。一切問題都解決了,自己的心情也變好了,生活也能看見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