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我十九歲的女兒

2021-02-16 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事情都處於停擺狀態,很多人也處於疲憊狀態, 激情耗盡。


可時鐘沒有停擺,日子仍在前行。孩子的生日來了,媽媽會送什麼生日禮物?一枚生活用她的文筆點燃激情,給孩子寫了一封信。點點滴滴,透著真誠,愛和尊重。


【作者簡介】一枚:安徽人在北美。70後。理工女,地產經紀人,從方方日記和接力開始的純業餘小編。馬拉松跑者。基督徒。兩個孩子的母親。一枚園地耕耘者。

在我寫下這幾個字的時候,是星期六的下午兩點。秋日下午的溫暖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我的後背上。幾個小時前剛剛滿了十九歲的你,在客廳的鋼琴上,彈唱著你喜愛的讚美詩。而院子裡,媽媽二十年前買的那個G大調風鈴,不時在風的彈奏下,悠揚地和著你的琴聲與彈唱。


生日快樂,我親愛的女兒。

十九歲,是一個多麼特別的年紀啊。媽媽曾經告訴過你,爸爸媽媽就是在十九歲那年開始相戀的。媽媽到今天還記得,那也是一個秋天,在清華學堂前的衰草上,媽媽第一次聽到了爸爸與他的幾個好朋友一起彈唱馬兆駿的那一首《那年我們十九歲》:

經過風霜和磨鍊
如今誰也無法再改變
還記得我們一起許下心願
那年我們十九歲

隨著時間的變遷
是否應該勇敢地面對
別再用一些安慰自己的謊言
再次欺騙你自己

還記得那年我們只有十九歲
現在已不再年輕.

「渡過高山和海洋,歲月就此流過在眼前。」如今,真的已不再年輕的我,都迎來了女兒你的十九歲了。

回望有你的這十九年,媽媽滿心裡都是感慨與感激。


生你的時候,媽媽正在失業。

你出生前兩個多月前的那一天,9月11日,兩架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的大樓。那天早上,爸爸上班去了,媽媽在家上班,你在媽媽肚子裡, 陪媽媽一起目睹了電視直播中世貿大樓倒塌的那個瞬間。

矽谷的很多公司都開始裁員。10月初,公司第七輪裁員的時候,媽媽終於丟掉了MBA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雖然那時候,距離你的預產期只有不到兩個月了。而在那個春天,我們剛剛把所有的存款都拿了出來當首付,買了我們的第一個家。

所幸公司還有比較豐厚的遣送金,產假等福利也都還有。後來外公外婆來了,媽媽害怕他們擔心,不敢告訴他們我已經沒有了工作了,以至於後來你出生幾個月後,外公忍不住問,怎麼美國的產假這麼長,你還不回去上班?

媽媽於是假裝在家裡上班。每天也確實是在電話上,只是其實是在參加電話面試。

幸好很快就找到新的工作,職務和工資都比之前的更好。於是就真的要上班去了,外公外婆在的時候還好,等他們籤證延期三個月後回國了,爺爺奶奶又一次次被拒籤,你的苦日子就開始了。

每天送你去託兒所離開時,你都哭得撕心裂肺。媽媽公司遠,在海灣另外一邊,橋上經常會堵車,傍晚接你的時候,經常小朋友們都已經被接走了,只剩下你最後一個。你那時候還不會走路,趴在地上,眼巴巴地看著門口等著媽媽來接,一看到媽媽進門就飛一般地爬過來。

你那時候老不會走路,媽媽好著急啊。去問兒科醫生,醫生說沒關係,人這一輩子四肢行走的唯一階段就是這時候,多爬爬,對大腦發育有好處。——後來,果然你在14個月的時候突然就會走路了。

一歲生日剛過,你就被託兒所退學了,因為你每天都不好好午睡,自己睡不著,還從小床墊上爬起來去找別的小朋友,拉他們起來陪你一起玩。天天如此,託兒所的阿姨實在沒辦法了,只好請退你。

愁得媽媽和爸爸啊,不能送託兒所了,自己也沒法不上班在家裡帶你。(那時候媽媽的詞典裡,全職媽媽這樣的概念,還完全不存在。)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爸爸一個同學家來探親的父母,每天白天送到他們家裡請他們幫忙帶。

哎,你那時候睡覺真是大麻煩啊。白天不肯午睡,夜裡也老醒,不肯睡自己的小床,也一直不能睡過夜。我們照著書上來sleep train(睡眠訓練)你好幾回,醒了以後不管你怎麼哭也不抱你,讓你哭累了再自己睡過去。你在房間裡哭,媽媽在房門外哭,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媽媽對爸爸說,我們不訓練了,就讓你上大床,跟我們睡,又怎麼樣?

當初愁煞了我,現在回頭看,那個老是不會走路、睡覺也大麻煩的小姑娘, 後來也順順噹噹長大了。走路, 睡覺,時候到了,都不是事兒。

你快兩歲的時候,媽媽和爸爸把你送回了中國。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媽媽覺得最對不起你的一件事。

那時候媽媽懷了弟弟,工作又忙,爺爺奶奶心疼媽媽,就勸我們在回國探親的時候把你留下,讓他們來幫著照顧你一段時間。等弟弟出生了,你再跟外公外婆一起回來。

你那時有多依戀媽媽啊。連媽媽在爺爺奶奶家上洗手間,你都要搬一個小板凳在洗手間門口守著,生怕媽媽會突然消失了(媽媽之前確實有過幾次偷偷溜走去跟同學聚會)。可是,我居然就同意了把你一個人留在了中國!雖然是留在了最愛你的爺爺奶奶家,現在回想起來,也真的是殘忍。

走之前,我們給爺爺奶奶買了電腦,裝了Skype。媽媽對你說,我和爸爸先回美國,等弟弟出生了,你再回去。你跟著爺爺奶奶住幾個月,媽媽和爸爸會每天在這個電腦上跟你見面。

我不知道你聽懂了多少,但是,我們飛回美國後奶奶在視頻裡告訴我們,剛開始那幾天,你哪裡都不肯去,就坐在房間裡的電腦前等著。你對奶奶說, 爸爸媽媽在電腦裡, 我要看爸爸媽媽。

媽媽聽了,眼淚直掉。

四個月後,弟弟突然早產近一個月出生了。改了機票,你跟著外公外婆提前回了美國。是大冬天,機場看見被裹成粽子一樣的你,媽媽衝上前去想要擁抱你,你居然躲開了.你哭著說, 「我要奶奶.」

萬幸你跟我們分離的時間不算太長,沒多久後,你又開始跟爸爸媽媽親起來了。

你開始跟弟弟一起形影不離地長大。媽媽下定決心,再累也要自己帶你兩個。

你走路晚,睡覺難,但是說話特別早。7個月的時候,忽然有一天,你突然冒出來一連串的dadadadada,爸爸堅持認為你是在叫他,非常得意,因為你是先叫的爸爸後來才叫媽媽的。

你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就每天抱著你在懷裡讀童書。你最喜歡的《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灰熊灰熊你看見了什麼?》,在你還不認識英文字母的時候,就會裝模作樣地一頁頁翻著,念得頭頭是道了。媽媽知道,其實都是你背下來了而已。

尤其讓媽媽詫異的,是你在兩歲多的時候,忽然有一天,你把拔蘿蔔的整個故事都說出來了——而且從小老鼠拉著小貓咪,小貓咪拉著小花狗,小花狗拉著老奶奶,老奶奶拉著老爺爺,老爺爺拉著大蘿蔔,拔啊,拔啊,蘿蔔,就給拔出來啦!

你居然所有的順序都記得,一點都沒錯!原來,那一套兒童故事的磁帶媽媽沒白放,你聽了無數遍,把拔蘿蔔這個故事給完整地背下來了。

四歲的時候你開始學芭蕾,去Soho學畫畫,也去學鋼琴。後來,弟弟在和你看了一年的「叔叔拉琴」(Andre Rieu的Homecoming DVD)後哭著喊著要去學小提琴,六歲的你也就跟著一起去上小提琴課。

沒想到芭蕾一跳就是十四年——從四歲一直跳到了快十八歲你離開家去上大學。從原來的每周一節課到後來的每周五節課,你愛上了芭蕾,捨不得放棄。芭蕾學校的校長曾經私下裡跟我說過,要是論天賦,你跳芭蕾的天賦並不是最佳的,但是你喜歡,於是你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更沒有想到的是,跟著弟弟去學小提琴,讓你現在成為了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學生。現在,小提琴與音樂,已經成為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每天雷打不動的練琴,已經寫進了你每天的日程表裡,如果沒有做,那一天就不完整。

剛開始學琴的時候,你並不是這樣自覺的。尤其是在你八九歲的那幾年,曾經一度因為練琴,你每天都要哭好久,因為不想練,又被迫練,練得不對的時候又會被批評指責。你經常是一邊練琴,一邊流淚,平時也動不動就會突然大哭起來。

甚至,在你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你在學校的作業本上寫下了這句話:I want to throw myself into a garbage can(我想把自己扔到垃圾桶裡去),被老師看見後報告給了學校。學校從校區請來了心理輔導員,每周一次一對一來輔導你,延續了整整一個學期。

媽媽被學校告知你需要上特殊心理輔導課的時候驚呆了。經輔導員同意,我去旁觀了一次你們的課,發現輔導員先是讓你畫畫來表達你此刻的感受,然後傾聽你。多年後,我有機會系統學習了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以及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再回想那一幕,才發現,原來心理輔導員採取的,是在幫助你標明你的感受,看見自己的需要。

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你在每周這樣被老師全身心傾聽後,情緒慢慢在好轉。到那學期結束時,輔導員老師告訴我們,你的心理基本康復了,不需要繼續來輔導了,同時叮囑我們不要給你太大的壓力。

後來在你長大上高中後,不知道有多少的叔叔阿姨公開或者私下對我說過,瑤瑤的性格真陽光啊。他們不知道,你並不是生來如此的。在你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接受過整整一學期的心理輔導。

這件事給媽媽的觸動很大。我開始意識到,嚴格要求孩子沒錯,孩子學才藝,我希望她認真刻苦、有始有終也沒錯;但是,如果我對她的挑剔都已經讓她喪失學習的興趣了,那麼再多的努力也都喪失了意義。因為興趣是最前面的那個1,努力是後面的那些零,沒有了1,零再多,結果也還是零。

媽媽這時候才醒悟過來,意識到要先保住興趣這個1最重要。只要有興趣還在繼續往前走,哪怕走得慢一點,也還是在向前。

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你對音樂的興趣。萬幸的是,升入初中後,你遇到了最好的音樂老師Mr Conway。Conway老師對音樂的熱愛,對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和付出,深深打動了你,以及他一屆屆教過的很多學生們。不再需要我們提醒,你自己就開始安排時間每天去練琴了。

Conway老師對你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你高中畢業考上大學的科學(物理)與音樂(小提琴)雙學位後,你對未來可能職業的考慮之一就是,像Conway老師那樣,當一名受學生愛戴的中學音樂老師。

小時候的你,一直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在眾人面前都很少說話。

但是,十年前的2010年11月30日,小學四年級的你放學後告訴了我一件事,讓我大吃一驚 (以下摘自我那天寫的博客):

下午放學回來,瑤瑤正色告訴我,今天她在班上發表了一個即興演講,完全沒有準備的。

我覺得很有趣,問她怎麼回事?媽媽願聞其詳。

原來班上有個小男生叫G,瑤瑤二年級也同過班的,比較愛哭。越愛哭別人就越愛tease他(拿他開玩笑)。現在四年級的班上有好幾個同學就愛跟在他後面整天逗他。今天課間的時候又是,G男生大哭,那幫同學tease得越兇,還編著歌來笑話他。

一旁的瑤瑤再也看不下去了,一下子站起來對那些同學大聲宣告:

「All of you, stop teasing G! G has his weakness. He could easily burst into tears. However, who of you don't have a weakness!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we all have weaknesses. It is no big deal! Do you want others to keep on teasing on YOUR weaknesses too? If not, stop teasing G. Now!!(你們這些人,請停止嘲笑G!G是有他的缺點,他動不動就會哭,但是,你們中的誰沒有缺點呢?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有不足。這根本沒什麼。你也希望別人整天嘲笑你的不足嗎?如果不希望的話,停止嘲笑G吧, 現在!)」

我驚喜萬分。沒想到平常一向害羞的你還有這一份勇氣和魄力站起來為同學抱不平,這一番話,說得那個義正詞嚴!

那時候媽媽應該還沒有教過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成語。但是你說的,分明就是這個成語的意思。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氣,讓媽媽也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

你初中,尤其是高中後,我們成為越來越親密的母女,總有說不完的話。有時候媽媽在朋友圈曬,不少朋友都很羨慕。

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們母女並不是一直就這麼親的。

在你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一度我們的關係非常緊張。我們之間經常發生摩擦,媽媽眼睛裡看到的都是你的不好,似乎總是在批評你。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有時候會讓我無法克制地崩潰,我會對著你和弟弟發火,大喊大叫。

雖然我發洩完了後一般很快就會安靜下來,事後也會跟你們道歉,而你們,也總是非常大度地立即原諒了我,但是,這一次次周期性地爆發,讓我自己也非常苦悶,因為我不喜歡那樣的自己。

我想,這個根子還是在我自己身上,我必須要要改變。我於是開始去研讀各種育兒書籍,去學習積極心理學,去學習親密之旅和非暴力溝通.我開始提醒自己不要輕易動怒,要帶著愛,儘量多去看見你身上的優點。

而與此同時,感謝神,偶然的機遇,把你帶去了教會,讓你認識了祂。

你幾乎是立即就被吸引了,每個周五晚上和周日早晨,都盼望去教會參加Youth Program(青少年團契)。

那時候,媽媽自己也還只是個慕道友。家裡不支持你去教會參加活動,不肯開車送你去,你就自己想辦法找教會的弟兄姊妹帶你去。

你這樣每周找人接送,找了整整三年。

2018年的4月10日,媽媽在聽了馮秉承牧師的三天布道會後,終於決志信主。當我打電話告訴在家中的你時,你把自己關在廁所裡,哭了很久。你對我說,媽媽,我已經為你禱告了三年了。

同年的11月11日,在媽媽的受洗典禮上,當媽媽從水池中起身,牧師宣布我從此之後為基督徒的那個瞬間,鋼琴聲響起,全場觀禮的弟兄姊妹和朋友們一起給我齊唱《新造的人》,有細心的朋友拍下了遠處角落的你,手裡拿著小提琴,一邊笑著,一邊擦著眼淚.

之後,你給媽媽演奏了媽媽非常喜歡的那一曲《Nearer My God to Thee (與主更接近)》。據說鐵達尼號沉沒之前的最後一刻,甲板上的樂師們演奏的,就是這一曲:

2008年,四川發生了大地震。你們的小提琴啟蒙老師陳曉荔帶著你們一幫小朋友到San Jose 的Santana Row去義演,給災區小朋友募捐。


老師帶你們義演之外,媽媽也帶著你和弟弟去家門口的Walmart和Costco門口去義演。記得你和弟弟一共募捐到了84美元錢,後來這筆錢一起交到了老師那裡,送去了中國駐舊金山領事館,請領館轉交給四川災區。

你當時還給四川小朋友用中文寫了一封信,一起交給了領事館請他們轉交。信上歪歪扭扭稚嫩的筆跡,我到今天還記得,可惜那封信的照片現在找不到了,大致內容還記得:

親愛的四川小朋友,

我聽媽媽說你們那兒大地震了,我很難過。我跟弟弟去Walmart門口拉琴,掙了錢給你們.

- 張書瑤

沒能找到這封信的照片,倒是讓媽媽翻出來了2008年那年的萬聖節你跟弟弟手牽手的這張照片。那一年的萬聖節裝扮,即將七歲的你是木蘭,四歲半的弟弟是小企鵝。



2016年末到2019年的夏天,整整三年半的時間裡,你與三位同學組建了Joey's Strings(土土的音弦)四人弦樂隊,為紀念你兒時的玩伴土土的兒童癌症「Joey『s Wings(土土的翅膀)」基金會募捐義演。你們先後在臉書、Visa等公司以及私人家裡、商場或者公園演出了二十多場, 共募捐到了5000多美元,全部捐給了Joey『s Wings Foundation(土土的翅膀基金會)。

2018年,你開始課餘兼職做小提琴老師給學生上課,每個月可以自力更生掙到零花錢了。你跟媽媽申請,可以麼,我想參加一個基督徒的資助項目,每個月捐37美元,去資助菲律賓的貧困兒童。你特地挑了一位女生,和你同一天生日,比你還大一歲。你一直資助到你離開家上大學,當你不再有收入的時候,才暫停了。

你的善良,你對人發自心底的那種關切和同情,有時讓我汗顏。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去舊金山,路邊有不少無家可歸者。媽媽總是想躲著他們,離他們遠一點,甚至覺得他們中的一部分,是因為懶惰,不肯去努力勤奮工作才變成無家可歸者的。你輕聲對我說,媽媽,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經歷你所經歷的。

有時你也會讓我擔心。比如當你告訴我,去年的暑假,你跟著樂團去維也納和俄羅斯演出,夜晚在聖彼得堡的大街上,你突然看到街邊的無家可歸者被人毆打,倒在了地上。你說你當時一下子驚住了,竟然邁不動腳步,因為你心底想著你應該去幫助。幸好你身邊的同學拉住了你,拽著你趕緊離開了那個是非之地。

再比如,去年的8月,你獨自去廈門參加一個大學生夏令營。夏令營結束後,你要一個人搭高鐵去安徽看望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需要自己去高鐵站取票,然後在高鐵上好幾個小時。媽媽心裡就特別擔心,因為知道你的心地實在太善良了,萬一有騙子來扮作弱者,你會不會中了圈套?直到大舅在老家的高鐵站接到了你,媽媽才放下心來。

小學畢業的那年暑假,媽媽送你去媽媽的一個好朋友在伯克利讀大二的兒子Carl辦的《Public Speaking(演講)》的課程。在那個課程上,你第一次聽說了Growth Mindset(成長型思維)這個概念。你聽了小老師的推薦,請媽媽給你買回了《Mindset》這本書,認真地讀了。

從那之後,有時候你看到我遇到挫折沮喪時,你就會提醒我說,「We just haven't achieved yet(我們只是暫時還沒有成功)「。你也喜歡媽媽跟你分享積極心理學,關於fault finder (只找缺點的人)與 benefit finder (找有益之處的人)。

媽媽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2018年的暑假,你一個人去Boston(波士頓)郊區的Tanglewood音樂夏令營六個星期。大約第四周的時候,你不小心把你的手機,掉進了老劇場的石頭縫裡。

收到你借用同學的電話打給我告訴我件事的時候我呆了一下,因為這是爸爸新給你買了不久的華為新手機。沒想到電話的那頭,你非常平靜,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怨自哀,在兩個星期沒有手機的日子裡(最後在我們已經不抱希望的時候,那個手機在一位熱心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爭取和協助下,撬開石頭又找回來了), 你告訴媽媽,其實沒手機也挺好的,因為節省了很多零碎的網上時間來讀書練琴,而不是光在手機上跟人聊天。

今年9月初,你應邀參加一個給高中生舉辦的Zoom線上分享會,介紹你所在的大學,以及申請大學的一些體會。你對高中生們以下幾個問題的回答,尤其讓媽媽動容(分享會是英文的,中文是我翻譯的大意):

問:你申請大學最大的訣竅是?
答:退後一步看,大學並不是世界的終點。你上的大學並不能決定你的身份與價值。一切都將沒事的。

問:你看上去非常忙,你是怎麼安排你的時間的?
答:用日程本。每天一早列下今天需要完成的事。然後,記錄下來每天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在一件事開始做和結束的時候,都記錄下時間,這樣就可以提醒自己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也能發現哪些時間可能是被浪費了的。

問:你看上去好像充滿了激情和能量。請問你是怎麼得來的?
答:因為把一切都交託給神。

還有高中生問關於你與父母的關係的,因為他們與父母的關係緊張.你說你和媽媽是好朋友,同時回憶起自己在去年九月離開家的前夜與爸爸的交流,讓我聽了幾乎要落淚。

我親愛的女兒,在你小的時候,總是媽媽牽著你的手在往前走。而這幾年裡,媽媽經常覺得,似乎是你在推著我往前。你對信仰的堅定尤其是媽媽的榜樣——無論忙成什麼樣子,哪怕是在申請大學最緊張的時候,你每天雷打不動的第一件重要事就是讀聖經。

因為疫情的關係,你三月就從大學裡回家了。本以為上了大學的你已經小鳥離巢,沒想到又有這樣的機會讓你回到我們身邊,得以與你再次朝夕相處大半年,媽媽真是感恩。每天我們一起用餐前的禱告,一起讀經時候的歡喜,都是你留給媽媽未來珍貴的記憶。

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到你的大學。我知道,你想念你的校園,你的老師,你的同學們。我享受著你在家上網課的每一天,但是我更盼望著你可以早日安全地回到你那冬季厚厚白雪的美麗校園裡,那裡,才有你更加綻放的青春。

也許,等過陣子疫苗都出來了,你也就可以安心回學校去上學了?

我知道,等你回校後,我們就又將回到一年前那靠著電話、視頻與信件來彼此聯繫的日子裡——是的,信件,最古老的信件,也是其中的渠道之一。在你大一在學校的那半年裡,我們母女平均差不多每個月都會互通一封手寫的書信,你說,你每次收到媽媽的手寫的信都特別開心。媽媽又何嘗不是呢?尤其是,每封信裡,你都還儘量地也用中文來寫幾段。

更讓媽媽欣慰的是,最近你學著媽媽每天中午跟外公外婆開視頻會議,也已經養成了差不多每天都給國內的爺爺奶奶打視頻電話陪他們聊幾句天的習慣。雖然每次只能聊一小會兒,但是我知道,你的出現與問候,會給爺爺奶奶帶來多少歡樂!

孩子,你是我的天使,也是爺爺奶奶的天使。我知道,你也會成為很多人生命中的祝福。每次想到你,媽媽都無比感激上蒼的恩賜,給了我如此溫暖貼心的你。

斷斷續續,這封在你生日的當天下午開始寫給你的信,現在已經寫到了第二天的凌晨6點。因為疫情的關係,除了去買了蛋糕,媽媽今年都沒有給你準備點特別的禮物。我想無論寫到多晚,今天我都一定要把這封給你的信完成,算是媽媽送給你的十九歲的生日禮物。

今天清晨,當媽媽醒來在床上讀聖經的時候,我在想,如果要是從聖經裡來挑一句話,來送給你當生日祝福,該挑哪一句呢?

於是媽媽想起幾個月前我們倆第一次共同靈修讀經時,讀到的詩篇第一章裡的話: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 1:1-3 和合本)

媽媽記得那天討論中你順手還在iPad上畫了一幅畫:

我親愛的19歲的女兒,媽媽願你像題圖中的那棵栽在溪水旁的大樹,根深深扎在了溪水下的土裡,葉子茂盛,青青碧碧,按時結果子,凡事都順利。

求神保守你未來的歲月,讓你豐饒的生命更加成為祂美好的見證,榮耀祂的名。


-版權歸作者所有-

《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立足矽谷,放眼世界。《北美養娃那些事兒》由北美家長分享養兒育女,申請大學,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真實故事。

歡迎關注《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請掃碼。

相關焦點

  • 我的十九歲、二十九歲、三十九歲
    我的二十九歲,立業成家,兩個人的世界無比甜蜜。有時間就是和兄弟們一起喝酒、吃飯、吹牛。我的三十九歲,已經許久沒有娛樂活動,感覺每天都精疲力盡,葛優躺是我最大的娛樂。 我的十九歲,遇見喜歡的女生,和她說一句話都滿心歡喜,但這樣的感覺藏在心裡卻不敢表達。
  • 駐村書記寫給4歲女兒的家書,點點滴滴的愛都藏在字裡行間
    這句話來自於潘啟明寫給4歲女兒的家書。潘啟明本來是與孟縣法院的幹警,但是他卻在2018年4月1號的時候,主動起因駐紮在了一個貧困村裡面,幫助大夥實現致富夢想。年紀輕輕的他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讓家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走上了這一條路。
  • 我的十九歲自述
    我的十九歲嗨,你好,我是喬槿,一個完美少女。很明顯,這樣的開場白是個玩笑,但是,按大多數人的標準,我幾乎稱得上是「完美」。我不喝酒,不抽菸,不紋身,不沉迷於玩樂,努力工作,喜歡旅行。我可能偶爾有點情緒化,但是總的來說還不錯。很開心在即將快滿20歲的時候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懂得選擇為自己升值的環境與平臺,在用心經營與設計自己未來的生活。
  • 【有人默默守護你】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張超這封情真意切的《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道出了為人父母者的心聲,更是送給孩子的一份特殊而珍貴的成長記憶。居民發來的感謝信息  附: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芊芊:  很奇怪吧,爸爸竟然給你寫信了,明明你才只有三歲,可能是爸爸想你了。
  • 寫給17歲的葳葳
    這封信是我的同事寫給她17歲的女兒,但我個人覺得它的意義與感動,值得分享給我們所有的人,無論你是正處於哪一種身份。   第一次看到這段文字時,我就想到了你,你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女兒,完全符合東方審美,只不過是需要雞翅、排骨之類的肉類養活,然後就長成了禍害。
  • 「女兒,我想對你說……」 一名普通列車員寫給剛出生女兒的信
    張東超,京唐車隊一名普普通通的列車員,沉穩低調,不善言辭,正年初六,他的「小情人」——可愛的女兒出生了,一家人忙前忙後,已經忘記了「疫情」給人們帶來的恐慌。剛出生,於情於理,正常休假,可張東超在得知班組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在孩子出生第八天的時候,主動放棄休假,積極投入到工作中來。
  • 她讀出了寫給女兒的「遺書」
    >媽媽很幸運,有你陪著我度過了22年的美好歲月。無論哪個年齡段,你都是我的驕傲,更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記憶。從接到命令開始到臨行前一刻,你就像一個大人一樣絮絮叨叨地囑咐著我。「去後沒有生活用品,你一定第一時間告訴我,我會千方百計給你寄過去。我給你看好的包包、毛衣,我會用我的壓歲錢給你買。
  • 寫給女兒成人禮的一封信
    前幾天女兒的學校搞了一場成人禮,老婆說你女兒成人禮,你不寫點啥?我想了想,還是給女兒寫幾句。
  • 一封媽媽寫給女兒的信:女兒,我還是希望你結婚
    01女兒,我的寶貝。第一時間知道你來到這個世界,我和你爸爸激動得一夜未眠。我們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滿心都是不知如何是好,除了高興,還是高興,那一刻我們不關心你是男孩女孩,只是希望你能平安出生。如今,信紙已泛黃,但愛依然存於字裡行間:「寶貝,就在今天,我知道你來到了這個世界。我是你的父親,我要做父親了。那一刻,我激動地哭了。怎能不哭呢?我的生命有了全新的意義,有了你,我的生命伸向了遠方。今天,你來了,帶著綿長的希望。和我同樣激動的還有你的母親,你在她身體裡孕育,在她的身體裡成長,她將用愛伴隨著痛,誕生你。……寶貝,期待著你的降臨,我們愛你!」
  • 女兒寫給壹粉一封信,句句真情流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李佳 「每當我有困難時,第一個走出來幫助我的,是您; 每當我有意見,第一個採納的,是您; 每當我提出問題時,第一個接受的,也是您!」
  • 寫給十五歲的自己,送給未來的我
    > 15歲,激情澎湃又鬥志昂揚;15歲,青春飛揚應只爭朝夕。堅持奮鬥吧,我知道你不想在最美的年華留下遺憾,擠出分分秒秒的時間,或許能多背會一個單詞、一首古詩。努力的這條路沒有盡頭,當有一刻你真的感到無能為力時,才是你會收到努力得來的通知書之時。18歲那年,清華園中的我微微笑著,向遠方啟航。
  • 這封寫給女兒的「遺書」,讓無數人淚目
    近日,火神山醫院的護士李淑華,給女兒寫的一封「遺書」,讓眾多網友淚目這封信中,有恐懼,有擔憂,有遺憾,但更多的是愛與信念。媽媽很幸運,有你陪著我度過了22年的美好歲月。無論哪個年齡段,你都是我的驕傲,更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記憶。
  • 一位父親熬夜寫給小學女兒的十句話,感動無數人!(值得一看)
    大家好,我是雨桐,一個內心熱情洋溢,樂觀向上永遠十八歲的小姐姐!每日分享最新的學習方法、教育資訊、筆記資料等,歡迎大家的關注哦!話說作為家長,我們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了孩子,家長們可以付出一切,想要做好一個懂教育的爸爸媽媽,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但是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
  • 那一年,我十九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冰兒那一年,我十九歲,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
  • 一位父親寫給遠嫁女兒一封信,孩子,我知道你婚姻不幸福,回來吧
    都說愛情與地域無關,也不限於地域,但是,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地在眼前或遠方,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不順利,會不會被欺負,那是父親寫給出嫁的女兒的信,讓人感到父親的愛正迎面而來。妮妮,從你出生到兩三歲的時候,爸爸就知道你是一個很堅強、很倔強的女孩,以前雖然身體柔軟,但聲音很大,一有不順心的地方就大聲吵鬧,抽泣,但是,你的眼淚,只對心愛的人珍貴,對別人來說,是軟弱的象徵,現在這樣的世界裡,沒有所謂絕對的公正性的社會,這就是自己的行為準則,也從當初的我們年輕時一樣樸實,而是你的小女孩,在學校和社會中受到怎樣的悲傷,也沒有告訴父母只報喜不報憂
  • 寫給二十歲的你
    哈嘍哈嘍,二十歲的戴戴你好呀。我是十九歲的珍珍,在你二十歲的這一天,突然想寫點東西給你,成年人的儀式感是該走一遭。
  • 吳淡如:寫給三十歲還在路口張望的朋友
    【文鵬天天讀書】☆第630沒有人曾經這麼告訴過你,你的父母也只要你做一個每個月有固定薪水、老了之後有退休金的常人,但是你的血液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直有一種不服輸的冒險家因子在不時跳躍著,驅動著你的靈魂及行動。你在三十歲那年,決定要開拓自己的人生視野。三十歲之後,你開始習慣獨自旅行,足跡遍及文明的城市,以及不太容易找得到同胞的角落。
  • 2021情人節,40歲的我寫給自己的三封情書【魁北客周末薦讀】
    還是糖漬櫻桃比較應景~~~這一趟一趟的下來,終於我還是忍不住了:你們三個已經夠了!再這麼下去,我的生日驚喜都要被你們劇透完了!!是啥我都沒意見,只要別在蛋糕上把數字寫得老大老大,昭告天下你娘今年幾歲就行!!
  • 【信·心】寫給女兒和兒子:願愛陪伴你們成長
    【信·心】寫給女兒和兒子:願愛陪伴你們成長 2020-02-25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微 寫給永遠的29歲
    微微 寫給永遠的29歲水,看不到源頭盡頭,只取一瓢清澈。我問自己微微是春天輕柔不狂躁的風微微是秋天細密不兇猛的雨微微是四季不停地流轉微微是天黑明亮不耀眼的光微微是生活淡然不張揚的笑微微是人生不斷地變幻微微是生命輪迴裡微小有力的我微微是生活歷練中微弱堅強的我清晨,天微微亮,懶腰微微伸,嘴角微微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