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跟希小瑪說,以前戴眼鏡的時候還不怎麼在意自己的顏值,現在做了摘鏡手術,再也不用戴框架鏡了,眼袋和淚溝毫無遮擋的暴露出來了,反倒是令自己愈發在意了。
是不是很多小夥伴都有這樣的煩惱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眼袋大不是眼病,但確實有點影響美觀。今天希小瑪就來給大家掰扯掰扯眼袋這個玩意兒~
眼袋是皮膚鬆弛,脂肪突出和臉頰下垂的症候群引起的結構性問題。
眼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習慣和遺傳。
長期熬夜、晚睡、工作壓力大等,都是眼袋出現的主要誘因。部分人因為經常戴隱形眼鏡或內分泌原因而出現眼袋。還有一些年輕人,生活作息規律,仍然出現眼袋,便與遺傳因素相關。
此外,眼袋的形成還與臉頰的老化成正比關係。看看下圖的對比,右邊的下瞼光滑,下瞼到臉頰的過度連續、自然;左邊的當頰膠原蛋白流失並下垂,引起眼袋和臉頰連接處分離,加重眼袋的形成。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一個人的眼袋很重,就給人一種衰老的感覺。
我們眼睛周圍有一圈眼輪匝肌,控制著我們睜眼閉眼,而臥蠶是最靠近下瞼緣的眼輪匝肌部分。
臥蠶本體為肌肉,和脂肪無關。有臥蠶的人在笑時會讓人覺得有種可愛以及楚楚動人的感覺。
眼袋主要是眼瞼中下部的眶隔脂肪,臥蠶是下眼瞼緣下方的眼輪匝肌,兩者在位置上有一定的區別,如下圖所示。
而眼袋在臨床上主要分為五類:脂肪型眼袋、鬆弛型眼袋、混合型眼袋、淚溝型眼袋、水腫型的眼袋。
下眼瞼眶隔筋膜脂肪膨大,突出於眶外。但是一般皮膚狀態較好,沒有明顯鬆弛。常見於年輕人。
單純型的下瞼皮膚鬆弛,無脂肪膨出,眼周伴有細小皺紋。較多見於中老年人。
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既有眶隔脂肪膨出,同時又伴有下眼瞼皮膚鬆弛。
由於脂肪層的下垂和肌肉組織鬆弛而逐漸形成的眼袋。除了眼袋較大,淚溝的位置也明顯凹陷。
這個很常見,通常是短暫性的。一般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睡前喝水太多,導致第二天起床時下眼瞼浮腫而產生的眼袋,屬於假性眼袋。但是如果經常性浮腫,建議必要時檢查腎功能、甲狀腺功能。
眼袋的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現在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有雷射、射頻、超聲刀等,可以改善眼袋,但治療效果慢,需要多次治療。因為風險低,沒有手術創口,比較適合早期的保養及修復。
常見的手術是通過切除多餘脂肪,收緊眼部皮膚肌肉,達到消除眼袋的效果。手術治療持續時間長,效果也比較穩定。手術包括內切法、外切法和溶脂去眼袋等,各有利弊,建議詳細諮詢專業醫生再做選擇。
手術可以達到長久而顯著的改善效果,但手術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復發或引起其他併發症,比如下瞼外翻和視力障礙,術後需一定時間恢復。
冷知識:對於真性眼袋,手術是改善眼袋的最有效手段,眼霜起不了多大作用。
既然眼袋是下眼瞼衰老的體現,那麼預防眼袋要從生活習慣入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作息規律可以維持平穩的晝夜節律,改善眼瞼組織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減緩眼瞼衰老。
平時多攝入綠色蔬菜和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均衡營養。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戒菸戒酒,尤其是香菸,會加快面部衰老。
選用眼霜眼膜時注意質量,儘量選擇對眼瞼皮膚刺激小,適合自己的化妝品。
眼瞼皮膚比較薄弱,易產生細紋、眼袋,進行眼瞼皮膚的護理及化妝時應儘量動作輕柔。
研究表明,在眼袋人群中,35%存在日曬損傷。日曬損傷可能是導致眼瞼衰老和眼袋形成的其中一個危險因素。
建議大家外出時可通過戴墨鏡或其他防曬手段,減少紫外線損傷。
關於眼袋的知識希小瑪就科普到這裡啦,希望大家不僅有好視力,還有漂亮的眼睛和好狀態的眼周,還想看什麼科普可以留言告訴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