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手機電腦之前,小雷小時候的娛樂方式全靠老式電視。
沒錯哈,就是那種體積大又大又笨重的模擬電視。
跟現在動輒4K的數位電視比起來,模擬電視的畫質可以說是非常辣眼。
只是那時候作為一個小屁孩,沒那麼講究,能看個好劇就心滿意足。
看過模擬電視的小夥伴,你們都應該見過下面這張經典圖片吧?
見過的小夥伴,你們年齡要暴露了,盲猜最年輕也有個二三十歲,至於年紀大點的,孩子都開始玩賽博朋克2077了。
其實這個圖並不是用來湊時長的,它用來給用戶或維修人員調試電視色彩。
作為一個只想看電視的小屁孩,非常討厭這個定格的畫面!
因為這個圖代表著接下來一段時間都將沒有節目播放。
這張圖也是模擬電視獨有的特色,現在很多家庭都換成了數位電視或網絡機頂盒,再也沒見過檢驗圖。
小雷只有回家鄉的時候用,在老式電視上久違地看見那個讓我咬牙切齒的畫面。
讓人感嘆爺青結的是,隨著檢測圖逐漸銷聲匿跡,陪伴我們長大的模擬電視,也即將「絕種」。
今年7月份,廣電官方就下發了《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
中央節目模擬電視信號會在8月31日前關停,如果經過批准,可以延遲到12月31日前關停。
而地方節目模擬電視信號,已經完成數位化播放的,將在12月31日前關停,未實現數位化的可以延遲到明年3月31前關停。
有一說一,按照目前各個地方基本都實現數位化播放的形勢來看,這個月底前,模擬電視將全軍覆沒...
就拿香港來說嚯,在12月1日,香港就關閉了模擬信號,全港正式進入數位電視時代。
不過大夥無需焦慮,現在絕大部分家庭的電視早就換成了機頂盒或數位訊號。
So,關停模擬電視信號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它僅僅代表一個過時技術被淘汰,模擬電視的使命已經完成,接過棒的是數位電視。
辣麼,模擬電視到底啥玩意?為什麼會被數位電視所取代呢?
小雷這就來簡單聊聊。
模擬電視的顯示原理很簡單,它把接收到的模擬數位訊號轉化為圖像播放。
模擬電視信號的傳輸方式就跟無線電差不多,比如電臺音頻用FM傳輸,而視頻信號用AM來傳輸。
模擬信號跟數位訊號最大的差異是它的幅度和時間都是連續的。
而數位訊號嘛,大夥可以看到,雖然形狀大致一樣,但其實是坑坑窪窪的。
So,數位訊號的時間和幅度是離散的。
而模擬信號又有兩種制式,分別是NTSC和PAL。
日本米國那邊一般用NTSC,解析度是720*576,咱們國內用的是PAL,解析度是720*576。
所以在觀感上基本不會有啥好的體驗。
模擬電視中播放的每一幀都由垂直掃描線生成,比如這張圖,你會看到一條條直線。
那麼是怎麼進行掃描呢?比如這是一個數字23,但不發光的情況下是很暗的。
此時咱們能看得很清楚,有一個光源在逐行掃描整個畫面。
只要掃描得更快,咱們肉眼就看不見光源的路線,看到的只有完整的畫面。
說白了就是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只要光移動得夠快,我們的眼睛就處理不過來,認為只是持續的光。
OK,現在咱們可以把注意力轉回來。
以國內的PAL制式模擬電視為例,720*576解析度,每秒播放25幀,每幀576行掃描線。
算下來,每播放一幀圖像就需要掃描25*540=14400行。
這工作量可太大了,加上分配給每家電視的模擬信號帶寬量是有限的。
解析度要是太高,帶寬不足以播放視頻就會卡住,或者冒雪花。
可以理解為帶寬量限制了模擬電視的解析度。
有一說一,以前看電視出現雪花的頻率還挺高,印證了模擬信號真的很容易被幹擾。
最常見的情況,以前在家看電視,看著看著突然出現了雪花,並且伴隨著「嚓嚓」的噪音,眼睛耳朵雙重折磨。
這時候,採用最為傳統的修理辦法:趕緊跑到電視機前,給它拍兩下,雪花就消失了,噪音也沒了。
這種情況一般是信號遭到幹擾了,當接收到的模擬信號幅度足夠高,才不會出現雪花。
為了讓看電視體驗更上一層樓,最大化減少雪花幹擾,很多家庭都在天台裝上魚骨天線,增強信號接收。
小雷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我和我的祖國》,東東舉天線讓其他人順利觀看奧運的片段。
但是電視的帶寬量就那麼多,強行增強信號接收會導致音質失真或畫質降低。
模擬信號的種種缺點決定了它必定會被淘汰,只等一個更完善的技術來代替。
而數位訊號的出現,正是那個能全面代替模擬信號的技術。
數位訊號由0和1的二進位組成,每一幀圖片都由0和1組成。
它最大的優點是,只要能接收到一丁點信號,電視畫面就能完美呈現出來。
畫質不會降低,不會有雪花,更不會有噪音。
即使信號再弱,也能在經過解調器時校正和解碼,把信號重新還原。
So,相比模擬信號,數位訊號的抗幹擾性強,對帶寬量的需求小,所以電視的解析度和畫質可以提高很多。
說個最直觀的差異,數位電視比模擬電視的畫質肉眼可見的好。
上圖:數位電視 下圖:模擬電視
目前數位電視普遍的直播解析度為1080P或1080i,觀感比模擬電視強太多,更不會出現雪花和測試圖幹擾觀看。
隨著數位技術不斷發展,以後電視直播的解析度和畫質肯定能有更大的提升。
只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出現的模擬信號,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再見,模擬電視。
再見,我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