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見習記者 趙婕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凡超
法治興則國治。律師行業黨的建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領域。
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全國各級律師行業黨組織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專業的視角為國家相關部門獻言建策,充分發揮律所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律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創新完善各具特色的黨建項目。
律師黨建如何從有形覆蓋,到做實全規範、做好全統領,實現黨建工作對律師事業發展的有效全覆蓋,是各級律師行業黨組普遍關注和深思的問題。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就此展開深入調查。
戰「疫」彰顯黨建特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東省廣州市律師行業黨委、廣州市律師協會迅速作出反應,應對防疫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型法律問題。
廣州市荔灣區近200名黨員律師投身「當先鋒 做表率」疫情防控法治宣傳活動。他們有的是區人大代表,有的是區政協委員,有的是村(居)法律顧問,此刻他們不畏疫情,紛紛亮明黨員律師身份,積極請戰,迅速組建並加入黨員突擊隊,運用微信推送、網絡視頻講座、線上問答等方式,及時調解涉疫糾紛,提供防疫應急相關法律指引,引導群眾遵守法律義務、履行法律責任,幫助群眾提高警惕、冷靜應對,堅定「跟黨走、戰疫情」的信心,多渠道聚力,營造遵紀守法的社會氛圍。
廣州市律師行業黨組織發揮黨員帶頭作用,319個黨組織和5000多名黨員律師衝鋒在前,以專業服務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確保廣州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浙江省杭州市律師行業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組織全市260多家律所黨組織、4200多名黨員律師積極投身「法雨春風」行動,以專業服務助力依法防控,為抓「六穩」促「六保」,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全勝」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杭州市律師行業「雲調解」模式應運而生。黨員律師積極擔任調解員,為社會和公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調解服務,引導分流社會矛盾,緩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了司法效率。截至目前,共線上化解800多起涉疫情矛盾糾紛,成效明顯。
共建實現雙贏發展
為充分發揮律師在疫情防控中的職能作用,杭州市餘杭區律師行業與區第一人民醫院深化合作,推出「黨建同心·醫律同行」黨建項目。其中,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等數十家律所黨支部主動參與「紅色互動」,成立「醫律黨建共建點」黨支部,為「援鄂」醫務人員提供為期兩年的免費家庭法律顧問服務,包括法律諮詢、起草合同、代擬法律文書等涉及個人和家庭的法律事務。
「通過『紅色互動』,充分發揮雙方行業專業優勢,實現共建組織基礎、共抓隊伍建設、共享信息資源、共辦實事好事、共謀雙贏發展。」杭州市司法局律工處副處長、市律師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孫青青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疫情發生以來,從行業黨委到各律所黨組織,無論是黨員律師還是普通律師,都主動加入到疫情防控之中,累計捐款、捐贈抗「疫」物資折合人民幣1340多萬元。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是開展黨的活動的基本單位,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廣州市律師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龍曉林說,疫情發生後,廣州市279家律師事務所(黨組織)共捐款742.3萬元、捐物折合100.8萬元。
從全覆蓋到全規範
截至目前,全國專職執業律師中的黨員超過13萬名,單獨建立律師行業黨組織1萬餘個、聯合黨組織3000多個,為無黨員律師事務所選派了6000多名黨建指導員,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圍繞律師事務所發展和建設開展黨建工作,是律師行業黨組織不斷鞏固、有為有位的根本保證,也是加強黨對律師行業領導的重要體現。
「律師事務所的黨建工作要立足客觀實際,富有創新性。」全國律師行業黨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告訴記者,要將黨建工作融合律師社會責任、融會律所文化建設、融通律師事業創新、融入法治中國建設。
呂紅兵認為,律師事務所黨組織和黨員律師只有紮實有為,才能真正有位,從而在有形覆蓋的基礎上,有力規範、有利發展,最終實現有效統領,切實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律師事務所黨組織應該把方向、管大事、建隊伍、創文化、擔責任、促發展。」呂紅兵說,黨建工作主要體現在理念與價值、體制與隊伍、責任與擔當上,要為隊伍建設塑造核心價值觀,為事業發展注入改革和創新理念,在業務成長中體現社會責任,在履行服務之道的同時踐行法治之道。
呂紅兵建議,律師事務所黨組織應引領廣大黨員律師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適應並滿足各個主體的法律服務需求,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出更多法律服務項目和產品。律所黨建要注重下基層、進社區、上學校、走軍營、去監所、駐農村,把法律服務帶到千家萬戶。黨組織和律師黨員應想在前、衝在前、成在前,將新成果、新技能、新模式、新業績與全體律師尤其是青年律師分享,為律所接續發展、業務創新、拓展領域發揮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