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一直問怎麼高性價比地做醫美。難道是之前分享乾貨的時候,總是說這是智商稅別買,那是智商稅別買?
雖然是為了幫大家省錢,但主要還是想減少踩坑的機率。這不,網友給教授算了一筆帳,現在護膚品五花八門,好多又貴又不知道有沒有用,還基本只作用於皮膚表層,而做醫美就不一樣了,做醫美做一次就會有明顯效果。
那是不是一直做醫療美容就可以了,不需要日常太多護理?
什麼精華、肌底液的是不是就可以省了?看這兒是不是興奮了,感覺錢包又可以鼓起來了,但先別激動,這種算法看著有點道理,但本質上是錯的。高性價比這件事兒,還是主任我有經驗。
這是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醫美技術可以有效改善諸多面部問題,但其是否就和日常護膚品一樣,一直做對皮膚完全沒有負面影響?
舉一個例子,如果做完光子嫩膚後,不用護膚品補水保溼,臉部皮膚會發生什麼現象?有經驗的同學應該會猜到,會幹到起皮,哪怕是油皮去做,也照樣幹。
而且不合理地做光子嫩膚不僅皮膚會幹,還對皮膚深層細胞有影響。因為做光子嫩膚,會刺激部分細胞器分裂,但人這一生的細胞器的分裂是有限的,不合理的高頻率刺激是在提前消耗,適得其反。
所以要真正用光子嫩膚來改善皮膚暗沉、毛孔粗大等問題,需合理使用,不建議頻繁去做這個項目,否則容易造成敏感肌膚、黃褐斑加重,一般間隔2-3月或者半年做一次較為合適,具體因人而異。再說到其它醫美技術上也是一樣,一直做、不合理做醫美,對皮膚來說反而是一件壞事。
回到預算有限的時候,選醫美還是護膚品?如果站在一個精打細算的角度,當然能省一分是一分,但是教授認為,他們之間無法相互替代。
很多網友看見醫美技術效果來的快、直接,就認為還買什麼護膚品啊,只用醫美技術都可以搞定了。但日常護膚和醫美技術的定位完全不同,一個是通過日常的水乳防曬保護皮膚健康水潤,一個是通過相應的技術對有瑕疵、非疾病性的皮膚進行修正。
換句話說,日常護膚護的是皮膚,醫美技術做的是皮膚問題,兩者目標完全不同,又怎麼能相互替代。就如同生病的時候醫生建議吃藥,健康的時候則建議保持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繼續用藥維持健康。
學會在有限預算裡選擇最需要的東西。就這?很多同學可能會說大家都知道啊,有什麼稀奇。是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
舉個例,有位求美者知道自己的皮膚問題主要是斑,也知道用蜂巢皮秒改善效果最好,但錢不夠。怎麼辦?於是她選擇先做光子嫩膚,想著先稍稍改善下,慢慢來。
現實中很多人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但經濟條件跟不上,於是先將就著其他方法。但其實這樣是不划算的,應該直接攢錢做最需要的醫美,真正的高性價比是直奔主題。
這種邏輯放在日常護膚上,也是同理。現在的護膚品很多,從基礎款的水乳霜,延伸出眼霜、肌底液、精華等五花八門的產品。但皮膚最需要的是什麼?是補水保溼防曬。根據自己的預算,瞄準這個方向再去選產品就是高性價比。
今天說的有點多,但在如何高性價比做醫美這個問題上,主任我已經把自己的經驗說得很通透了。在有限預算裡選擇最需要的東西,以後咱們做醫美,做日常護膚的時候,一定記得「直奔主題」。
最後,如果你覺得說的對你有用,就請點個讚吧,如有疑問皮膚色斑或醫美項目上的疑問想詢問到我,點擊左下方「了解更多」能與我溝通並讓我詳細了解色斑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