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類應該是為數不多看上去就很恐怖的生物,它們不像是一些大型的猛獸,例如獅子、老虎和狼等,只要我們切實處在受它們威脅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恐懼,例如野外碰到老虎還沒有武松的本領,那就只能成為人家的盤中餐了。
而蛇類真的不同,即使是一些無毒的小草蛇,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迫感恐懼感,在於它纖細的身軀類似倒三角形的腦袋,還有它們蜿蜒前行的樣子。可以說人類對於蛇的恐懼是天生的,來自於骨子裡基因內,是從老祖宗那裡繼承來的。
可想而知,遠古時期的蛇類對於我們的老祖宗產生了多大的危害,以至於現在我們看見蛇都免不了恐懼之心。
蛇類的演化史也比較漫長在1億多年前就已經存在,是退化了四肢的爬行動物,它們是生態系統中比較重要的一類生物,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兩個極地幾乎都有分布。
蛇類共有3000多種,其中毒蛇佔據15%左右,澳洲和非洲都是毒蛇的大本營。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無毒蛇,它們的分布就非常廣泛了,在我國的每個角落都有分布,但是南方省份分布較多。尤其是一些偏遠靠近山林的村落,蛇類真的是太常見了,有的時候也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大家應該也看過一些新聞,蛇類藏在天棚裡,進入衣櫃中隱藏,如果無意間看到或者摸到,那感覺真的是無以言表。尤其是春夏之際蛇從冬眠中甦醒,活動較頻繁,那麼該如何防範蛇類的「入侵」哪?
蛇類懼怕刺激性氣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蛇類怕雄黃這種說法就傳開了,但實際上雄黃雖然有一定毒性,但是蛇類根本不會主動去吃,同時接觸雄黃也並不會帶來傷害。實際上蛇類應該是懼怕雄黃酒才對。
蛇類的嗅覺非常的敏感,對於一些有強烈揮發性並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質它們都比較反感,而酒就滿足這一特點,易揮髮油刺激性氣味。
家禽中蛇類唯獨懼怕大鵝,這一點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理解,還有傳言稱鵝糞對蛇有傷害作用,如果蛇爬過鵝糞就會全身腐爛而死,目前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它們的確懼怕鵝這種生物,一些農村的老人都喜歡把鵝稱之為大牲口,就是和豬馬牛羊一個等級的。
鵝的叫聲比較刺耳,有的時候還兼具很強的攻擊性,因此蛇對於大鵝的存在還是很恐懼的,在一些農村家裡養了幾隻大鵝,就可能減少蛇類的造訪。
第三種就是鳳仙花了,其實也算是一種野草,在很多農家前後院都種植有這種植物,它們在中醫學上還是有一定功效的,花果枝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氣味,蛇類比較厭惡因此都會躲著走。
第四種就是一些鹼性物質如生石灰,接觸身體上會有灼燒感,蛇是不會往生石灰上爬的,因此到了蛇類較多的季節,可以採用這種辦法進行驅蛇和防止蛇類的造訪。
防蛇驅蚊,市場上也有一些專門的藥劑,但在農村都有很多自己的土辦法來應對。
蛇的舌頭比較特殊是分叉結構,通常被稱為蛇信子,它們經常深入空氣中搜集化學分子,之後再送入鋤鼻器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的產生嗅覺。鋤鼻器是蛇的嗅覺器官,距離大腦較近嗅覺神經直接與腦相連,因此嗅覺非常的敏感。
因此防蛇和驅蛇的原理就很簡單了,主要是用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質,這樣可以輕鬆地嚇跑它們。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