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合併中,保留雙方地名的「縣轄區」模式探討

2020-12-26 蘭津渡江湖雜談

蘭津渡/文

微信公眾號:蘭津渡同步更新

縣市合併設市,抑或分縣「鎮改市」,都是新時期我國城市化戰略因地制宜的兩條路徑,重點都是推進以縣級城市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合縣是為了將鄰近的縣城合力做大,分縣則是讓有發展潛力的城鎮擺脫束縛,獨立發展。

合縣問題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牽扯麵多頭複雜。其中,如何保留雙方的既有地名,則是尤為關鍵的問題之一。

地名承載著太多的記憶、情感、認同,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心理價值甚至經濟價值,任何簡單粗暴抹掉某一方地名的行徑,無異於是對當地居民集體記憶的一種無法饒恕的罪行。

山西侯馬曲沃的合併在縣級人大常委會上都表決通過了草案,但至今卻依然處於暫緩狀態,原因就是雙方名字談不妥。侯馬的城市意味和經濟價值更大,但曲沃卻是受保護的千年古縣名。

那麼如何尊重和保護既有地名,並能促進行政區劃改革和地方發展,不留歷史遺憾和現實創傷呢?本文試著做一些探索。

先大致羅列下目前所存在的幾種留名形式。

一,縣級市代管地級市區模式。

滿洲裡市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下轄縣級市(副地級待遇),它沒有設區的行政級別,扎賚諾爾則歷來屬於滿洲裡,卻因礦區而設立縣級區,為了保留扎賚諾爾的縣級建制,因此弄了個變通辦法,設立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名義上是在地級呼倫貝爾市名下,但實質由滿洲裡代管。

二,縣轄區模式。

縣轄區在中國大陸目前只剩下唯一的是河北省涿鹿縣的趙家蓬區,趙家蓬區的留存有其特殊原因。這種縣轄區是延續了民國的區劃。現在臺灣地區的區仍然差不多是這一概念,大陸地區早前也一直存在,即縣內將幾個鄉鎮歸為一區,設區公所。區公所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直到八十年代,縣轄區還普遍存在。

三,行政委員會模式。

青海海西州格爾木市也是縣級市,地域廣闊,為了方便管理,格爾木在2001年設立了東城、西城、察爾汗三個行政委員會,行政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下面可設財政,稅務、公安、城管等關鍵部門分局。

實際上行政委員會跟縣轄區是異曲同工。都是在縣域內將幾個街道或鄉鎮合於一區進行管轄。新時代縣城的城市化擴張或者由合縣帶來的城區整合背景下,需不需要重新考慮將城區的街道辦重設縣轄區或者行政委員會呢?

四,設置區後綴的街道辦模式

這種模式典型的為中山市的石岐區,東區和西區。中山是國內少有的幾個不設區是直筒子地級市,這幾個所謂的區其實都是街道辦事處的,比如石岐區全稱是石歧區街道辦事處。

石岐區為中山市市區,原本也是從中山縣獨立出來的石岐市,如同城市化還不發達的新中國早期,很多中心城鎮都從母縣中脫離出來切塊設市一樣。石岐市也是中山人民心中市區的象徵。

中山街道辦以區為後綴實際上也是延續了80年代縣轄區公所的設置,符合本地人的認知和稱呼習慣。

合縣中如何保留地名,設置縣轄區(行政委員會)或者設置區後綴的街道辦模式都可借鑑,不管是什麼性質的區,這種做法都要比完全抹掉地名記憶要來得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更利於社會穩定。

近期民政部官網上掛出了一篇題為《把握新時代行政區劃優化設置的著力點》的理論文章。

都市圈進一步做大和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將是新時代中央對行政區劃和城鎮化戰略的頂層精神。

在城市基層行政區劃設置中,該文還提到:

推進街道的基礎作用及街道行政區劃體制改革創新,恰好跟上面提到的增設縣轄區(行政委員會)有關聯了。

既然街道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要增強,依據人文歷史、自然地理、現實發展等狀況整合一些街道形成更加富有城市本地特色的「轄區」,下轄相關分局,提升街道(或區)的行政能量便是符合行政區劃改革方向和切實推進城市治理的良策。

這一點對於合縣後的行政設置或許更有參考意義。

合縣本身就一定存在多個主城區。兩邊經過多年的各自發展,不管如何強調同一的歷史淵源,現實的各種差異,特色必定存在,同時也一定存在地理上的距離。

如何尊重合縣各方的特色,在整合資源前提下的差異化發展,尊重既有轄區內人民的生活習慣,去行政中心的辦事習慣,可能都可以考慮整合街道辦設置縣轄區(行政委員會)的形式。

至於是叫區還是行政委員會或者是某某區街道辦事處,這都無礙實質,也尊重了合縣兩方的心理感受和共同記憶。比如合併暫停的侯馬曲沃,無論選擇哪一個名字作為市名,另一個名字以「區」形式存在,恐怕就不會遭至人民群眾的抵制,也符合既有的地理認知和指稱習慣。

對於湖南省支持的津澧合併,冷新合併在未來的推進工作中也應對此問題保持高度注意。這既是對歷史文化、心理情感、生活習慣的尊重,也是新時代改革行政區劃的積極探索,也是促進兩個不同城市各富特色融城發展的需求。

把留存地名和行政區劃改革合併考慮,才會切實、細膩、穩定、和諧地推進新時代的合縣或者分縣工作,並能為全國縣域中心城市建設作好示範效應。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閱讀,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湖南省的一個縣,人口超百萬,一縣派生出兩個地級市和一個縣級市
    湘潭縣位於南嶽衡山北部,位於湘江下遊的西岸,東臨株洲市、株洲縣,南接衡東縣、衡山縣、雙峰縣,西抵湘鄉市、韶山市,北接湘潭市,15個鎮,管轄4個鄉,共管轄645個行政村,14個居民委員會,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513平方公裡,總人口112萬人,湘潭縣被稱為「湘中的珍珠」,是中國湘湖的發祥地
  • 我國含「樂」字的縣市分布及地名的多種讀法
    地名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詞彙,在書面語中都具有音、形、義三方面的內容,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開中國地圖,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地名經常出現多音字,如河北樂亭、浙江會稽、安徽六安等,誤讀的情況比較多。
  • 山東有望「撤縣設市」的縣城,一旦合併成功,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然後實現「撤縣設市」。今天小編就帶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東聊城吧,很多同學也許聽說過聊城,但對聊城的地名也有印象。聊城的具體位置在魯西平原,而且是山東省的西大門,緊鄰河南、河北,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園林城市,還有一些其他的稱號,在這裡小編就不一一詳述了,想了解的可以查閱一些相關資料。
  • 縣改市浪潮來了?一篇文章帶你讀懂中國行政區劃
    這是今年全國第12個「撤縣設市」案例,今年還有3個月,新增縣級市卻已高達去年兩倍。我國的行政區劃調整並不罕見,行政區劃本身也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內容,但多數人卻並不十分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體系。我國的基本大法憲法的第三十條規定: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
  • 繼晉寧區之後,又將「新增」一大區,可能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
    繼晉寧區之後,又將「新增」一大區,可能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說到昆明,大家總是想那個別的名字, 春城,即使是沒有去過昆明的人,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昆明是氣候溫暖、適合居住的城市,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處於多個經濟圈的交匯點,這裡所有方面的實力當然也是可能的
  • 昆明繼晉寧區之後,有望新增一大區,可能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
    昆明目前有7個區,3個縣,1個縣級市和3個自治縣。其中的晉寧區就是在2016年實現「撤縣設市」的區域。如今的晉寧區是昆明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在昆明的所有區中排名第二。很多人都在猜測,昆明繼晉寧區之後,如果再增加一大新區,可能會是什麼呢?
  • 嘉義市反對縣市合併 議員不分黨派聯署
    華夏經緯網5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署名「大嘉義大發展聯盟」掛廣告牌鼓吹嘉義縣、市合併風波,嘉義市議長蕭淑麗在定期會提案反對縣市合併,獲不分黨派議員支持聯署。市長涂醒哲昨天再度強調,嘉市跟嘉縣合併,省轄市變縣轄市,等於是降格,絕不能接受。據報導,「大嘉義大發展聯盟」掛2面廣告牌,分別位於世賢路和北港路交叉口、北港路接近埤竹路的路邊,但幕後廣告主是誰?
  • 寧波有望與寧海「合併」的縣城,若合併成功,或將晉升為「縣市」
    在當前的城市發展過程中,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城市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事實上,邊肖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城市也位於中國東南部的浙江省,其實題目你應該猜到了,接下來自然要說寧波了,今天我要說的是寧波有望與寧海「合併」的縣城,若合併成功,或將晉升為「縣市」。
  • 成都「如虎添翼」,再添一大區,或許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
    成都「如虎添翼」,再添一大區,或許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成都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還不錯、有名的旅遊城市,還很發達的地方,經濟一直在穩步增長,地區範圍也在擴大,推動周圍的經濟發展,促進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成都的很多區經過拆遷縣的設置區被成都牽引發展,發揮很大的輻射作用,今年新設立了東部的新區,同時把新津縣納入了自己的區域範圍。
  • 青島繼即墨區之後,有望「撤市設區」,可能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青島作為山東的經濟中心,近幾年的發展也一直都是處於領跑山東的地位,城市也在不斷的建設中。目前,青島市有七個下轄區和三個縣級市。其中,即墨區的發展在青島的各個強區中也是十分亮眼的那一個。
  • 鄭州有望「合併」2個縣市,一旦成功,未來或將「撤市劃區」
    事實上,鄭州現在的發展已經很不錯了,但誰都想要更好的發展,鄭州要發展得更好,就要尋找新的發展途徑,對國內的行政區划進行一定的調整,實際上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把一些縣城或縣市「合二為一」發展,對於鄭州整體的發展,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新鄭市、新密市是鄭州所轄的一個縣市,也是兩個有希望能夠「合併」發展的縣市。
  • 湖北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市,一旦成功,黃岡或將增一員「猛將」
    目前,黃岡有一個市轄區,兩個縣級市,七個縣。其中,武穴市和黃梅縣就是湖北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市,一旦成功,黃岡或將再增一員「猛將」。武穴市是黃岡的一個縣級市,也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成員城市,作為長江流域的一個港口城市,這裡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在1987年,這裡便實現了「撤縣設市」。
  • 秦皇島2個縣將迎來「合併」,一旦敲定,或將升級為縣級市
    秦皇島是河北省的地級市,也是地處於冀西北位置的城市, 這裡是東臨海,具有先天性發展海濱旅行環境, 說到秦皇島的市名,我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由來,這必須從秦始皇求藥的歷史開始, 如今秦皇島已經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海港城市和開放城市,更是創新城市的試點單位,其發展潛力很大,今天我們說的是秦皇島
  • 繼新津區後,成都又或將增一大區,或許是由這兩個縣市合併
    成都這個地方大家是很熟悉的一個地方,即便是沒有去過,也不妨礙我們對它的了解,無論是從電視上還是親朋好友的話語中,我們都可以了解到,成都是一座很棒的城市在那裡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觸。也是一個很適宜居住的城市,吸引了很多的遊客前往這一座城市。
  • 東營這兩個實力縣,一旦成功「合併」,有望晉升為縣級市
    全市的面積有8243平方公裡,下轄有3區2縣,這樣的行政區規模也不是很大,民機不大也是東營市發展的較慢的原因之一。現在市內有兩個縣是有望「合併」的,「合併」之後,未來發展不可估量。利津縣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縣,全縣的人口只有30萬人左右,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還是創造出了近300億元的GDP,這樣一算下來,人均GDP也是近10萬元,第二產業是利津縣的主要產業,石油化工、醫藥等是其主要的產業,除此之外,縣內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3A級的景區有3處,旅遊收入都能達到5億元以上。
  • 一節語文課——那些難讀易錯的中國地名
    整理這樣一篇內容的直接動力應是一周前結束的《中國地名大會》。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兩月看電視的時長頂得上過去一兩年,盲目換臺搜索中恰巧趕上了這一節目的決賽——這,這,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比賽啊()。打趣歸打趣,在我555天的城市圖文中,偶爾會將一個城市名的讀法標註出來、或對其由來進行簡單地介紹,多多少少也稱得上一個「中國地名大使」。
  • 蒙古地名中有許多稱為浩特的,如呼和浩特的浩特,是什麼意思?
    蒙古地名中有許多稱為浩特的,如呼和浩特的浩特,是什麼意思?蒙語中的盟、旗、蘇木、嘎查、浩特及郭勒在漢語中是什麼意思?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陽面」即「陰山的南面」。截至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共轄12個地級行政區,包括9個地級市、3個盟。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為呼和浩特市,此外市盟還有包頭市、烏海市、赤峰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在內蒙古的地名中,常常會出現浩特二字,如內蒙首府呼和浩特,還有錫林郭勒盟的錫林浩特、二連浩特及興安盟的烏蘭浩特等。
  • 撫州或將「合併」的縣城,相距僅35.8公裡,未來有望「撤縣立市」
    作為江西的一個地級市,撫州市的發展狀況還是很不錯的,現在也成了「長江中遊城市群」的一員。事實上,撫州的底蘊十分深厚,自古以來就有「才子之鄉」之稱。到2017年,本地經濟產值全部實現1354.57億元,這幾年發展更加迅猛,因此其綜合實力仍然非常之高。
  • 福建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閩侯縣:1913年3月由閩縣、侯官縣合併,取首字為名;據《中國地名辭源》:閩縣因閩江得名; 侯官縣原作候官,以西漢曾在此設候官得名,清朝以後,通作侯連江縣:唐武德六年(623)析閩縣地復置溫麻縣,同年改現名;以「城域大江前橫,盈盈如束」而得名;據明《寰宇通志》:連江在縣治南,東流入海,
  • 福建或將「合併」的兩縣,如果成功,有望「撤縣設市」助泉州騰飛
    以前小編就介紹過很多城市都希望在縣城或鄉鎮設立分支機構,但一說到「一分為二」,往往會有許多反對之聲,大多都表示不利於國家統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有利於國家統一的事情——合併。談起城市合併,早在有了了城、縣鎮之後,這個話題就再也沒有中段了,甚至被其他地方一分為二也是可能的,這就是小地方的命運,小地方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任由強大的地方擺布,而身處這些地方的人們就叫日不應,叫地不靈,沒辦法自古以來就是弱肉強食,這個生存法則可是我們民族千年來一直保持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