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佛教聖地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大雁塔

2020-12-21 小老闆杜先生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 永徽三年(652年), 玄奘為保存由 天竺經 絲綢之路帶回 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 卡達多哈召開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 中國、 哈薩克斯坦和 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大雁塔(Da Yan Ta)(英文:Great Wild Goose Pagoda)陝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而修建,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

大雁塔

民間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攀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誌性建築和著名古蹟,是古城西安的象徵。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因寺建塔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

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準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塔座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底層南門洞兩側嵌置碑石,西龕是由右向左書寫,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時任中書令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東龕是由左向右書寫,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人稱「二聖三絕碑」

塔身

一層:大雁塔南門

在唐代,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還有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塔座登道的東側墁磚處,平臥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裡徵途、始於跬步的奮鬥精神。

二層:釋迦牟尼佛像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遊覽的遊客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壁畫兩幅以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

三層:舍利子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比60的比例製作,惟妙惟肖。

四層:貝葉經

大雁塔四層塔室內供奉著兩片長約40釐米、寬約7釐米的貝葉經,上面刻寫著密密麻麻的梵文,據說現今全世界認識該文字的學者不足10位,其珍貴神秘可見一斑。

五層:釋迦如來足跡碑

大雁塔五層,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複製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唐詩橫幅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天寶十一年(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蓮花藻井

七層是大雁塔的最高處,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燕造塔傳說,向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古建築,納入人生必去旅遊勝地清單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雄偉瑰麗。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這是一次重大的維修加固工程。在維持了唐代塔體基本造型的基礎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釐米厚的包層。
  • 世界「十大最美建築」之一,藏傳佛教聖地,是離天最近的建築群!
    提起佛教,相信你並不陌生,但你知道藏傳佛教的聖地在何處嗎?小編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世界「十大最美建築」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宏偉建築——布達拉宮!白宮,是布達拉宮的主建築之一,因外牆為白色而得名。這裡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有七層之高。從遠處看來,白皙的牆壁與湛藍的天空相互映襯,而走進白宮之時,亦能看到到這敦厚堅實的花崗石牆體,以此可見西藏人民的粗曠豪氣。而當你走進白宮室內,精緻的器具與豪華的陳設讓人目不暇接,每走上一層都是一次美的享受!
  • 泰國佛教建築的藝術特點
    泰國佛教塔門以巧奪天工的雕塑特技體現了本國佛教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泰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是佛教藝術中的獨特創造,更是對東西方建築文化精髓的吸收,並將之融匯貫通於本國建築文化中的經典表現。 清邁佛殿建築特點   在清邁古城數百座佛寺中,以傳統建築風格的佛殿最為突出。
  • 縷縷佛香訴虔誠 細數長安城裡的那些佛教寺廟
    不得不說西安這座古城與佛凝聚著一個碩大的「緣」字,佛在漢唐的長安城成為一種信仰,而如今以佛為元素的旅遊景點則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徜徉古城,不經意間便能領略屬於這座古都的佛緣、人緣和文化緣。語言與文字不過只是佛教文化為今人留下的寶貴財富之一,佛教中的建築,文學,繪畫與音樂同樣也是古人為今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智慧成果。講一城故事,樹一城品牌,小城故事今日就帶您走進一個佛教寺廟中的西安,領略其中那不一樣的佛緣、人緣和文化緣。
  • 蠔殼屋:嶺南建築的一朵奇葩,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所以,蠔殼牆以其堅固耐用、取材方便等諸多優點,非常受人歡迎,在當地民間有「千年磚,萬年蠔」的說法,在古代被一度被用作華南沿海居民的建築材料。首先,清初的遷海政策,為了防範鄭成功的反清復明勢力,防止內地人民與沿海抗清軍聯繫,清代初年,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強制性地將沿海居民內遷,使得不少蠔殼屋被遺棄荒廢。其次,由於青磚技術的成熟與普及 ,使得沿海地區的居民更加青睞方便經濟的青磚,清朝末年以後,青磚屋成為主流,蠔殼屋逐漸被取代。
  • 日光之城拉薩,藏傳佛教聖地,這六個旅遊景點一定要去
    拉薩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拉薩以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著名,是藏傳佛教聖地。 拉薩有很多名勝古蹟,讓我們來調查拉薩最值得去的6個景點。一、布達拉宮布達拉宮是位於拉薩市區西北的馬布日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被稱為世界十大土建築之一。 布達拉宮是西藏的象徵,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宮內收藏的大量歷史文物,欣賞多彩的藏式建築藝術,還可以在神聖的氣氛中進行靈魂的洗禮。
  • 古代老百姓們發明的奇技淫巧,每一個都是智慧的結晶,我們缺一不可
    其實這個成語最初古代是個褒義詞,是指非常奇特巧妙的發明創作。不過後來它又成了貶義詞,因為大家都把心思放在這上面,有點不務正業。而由古代的普通大眾自己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也有很多,比如鍋,背簍,躺椅,扇子,筷子,牙刷,四方桌和七巧桌等等。
  • 凝聚中華文化智慧 延續經典非遺傳承 走進榆中古建築模型製作技藝...
    古人在籌劃建造建築物時,首先要搭建模型作為建築的參照本,稱其為「扎小樣」,這些「小樣」並不是簡單的搭積而成,裡面包含的「榫卯」「升起」「側腳」技術,可以讓木質建築更加穩固持久。這裡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體現了古老的力學知識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 南京「造價最高」的景點,花費四十億建造,如今成為世界佛教聖地
    在很早的時候,南京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春牛首,秋棲霞」,牛首是指牛首山,棲霞即棲霞山,現在是南京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然而,棲霞山還是以秋賞紅楓為主,而牛首山則並非以春遊踏青為主,如今已是海內外聞名的佛教聖地,一年四季都可遊覽。
  • 去西安旅遊十大必去景點是哪些?
    來源: 旅遊小信箱西安有歷史悠久有十三朝古都之號稱,從西安修地鐵進度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市有多麼的厚重,挖個坑就得考半天古!驪山也是西安摩友的跑山聖地,在驪山上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摩託車愛好者,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國家5A級景區 ,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也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
  • 拆開大雁塔,你會看到什麼?
    文章轉載自「可視化星球」大雁塔看起來樸素卻享有鼎鼎大名幾乎每個到西安旅遊的人說明:由於大雁塔歷史數次變換樣貌,過程中缺少詳細的文獻記載,致使缺少全面系統研究該建築的內容,讓建築本身存在很多爭議點,本文對爭議較大的部分分別做了標註:[1]歷史版本、[2]承重結構、[3]仿木磚結構、[4]塔內木架及樓梯等,歡迎讀者探討交流。
  • 西安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景點,就在大雁塔附近,人少景色美
    去西安大雁塔旅遊的人除了遊覽大雁塔南北廣場、大慈恩寺和大唐不夜城外,往往忽視大雁塔旅遊區東西兩側的旅遊景點。唐代慈恩寺遺址公園與兩側民俗文化名勝相比,遊客很多,但很容易被忽視。作為大雁塔休閒文化旅遊區的一部分,大旅遊區主題很強的旅遊景點。這裡原來是曲江春曉園,2007年改建,更名為唐代紫恩寺遺址公園,2020年經過晉升改造,於「5月1日」重新開放。我們現在看到的唐代紫恩寺遺址公園是黃家園林和佛教寺院建築風格的佛教文化主題公園,傳達了「善宇」、「天人合一」等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意義。
  • 中國是大城市著名標誌性建築,無一不是經典,你們那兒的經典是什麼
    但無一例外,世界各大城市都有其標誌性建築,這些標誌性建築甚至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名片,成為了它向世人開放的窗口。標誌性建築的基本特徵就是人們可以用最簡單的形態和最少的筆畫來喚起對於它的記憶,一看到它就可以聯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個國家,譬如雪梨歌劇院、巴黎艾菲爾鐵塔、紐約自由女神像等,它們就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象徵,是這個城市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經典。我國各大著名城市,自然也有這樣的經典。
  • 重慶人民大禮堂,既是天安門與天壇的完美融合,也是亞洲經典建築
    在自然資源豐富的中國,不僅有自然資源和土地遼闊這兩個標籤,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值得一提,特別是在建築物方面,比如重慶的標誌性建築,沒有人不知道吧,不僅是天安門和天壇完美結合的建築,也被稱為亞洲古典建築,我可能在這裡交了很多朋友,重慶市的標誌性建築,是必須去重慶的地方。
  • 革命聖地延安——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豐碑,陝西紅色旅遊景點概述
    在陝西這片革命的沃土上,紅色旅遊景點遍布各地。下面,我就將我省的最為著名的紅色景點作以介紹吧。一、革命聖地延安——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豐碑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被稱為「紅色首都」、「中國近代革命的搖籃」。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這裡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寶塔山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革命聖地的象徵,國家AAAAA級景區,是遊人們到延安的必須打卡之地。在山下有多處摩巖刻字,以範仲淹隸書的「嘉嶺山」和「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最為著名。
  • 泰國值得去的景點,一處享有故宮的美譽,一處是當地著名佛教聖地
    誰讓現在旅遊行業的逐步發展,泰國早已經讓全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了,並且人們都已經認可並且喜歡這個地方,因此有假日的到來。全球各地的人們想要去那裡旅遊的話,都會想要自己更熟悉一下那裡,因為他那兒不只有特多的景區,還有價格實惠的一些熱帶水果,很重要的是那裡有10分獨特並且吸引人的節日和習俗,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還有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