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陳俊傑
上海伊禾農產品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禾農產品)正準備衝刺新三板精選層,公司是一家優質生鮮、水果等產品綜合供應商。從毛利率來看,伊禾農產品符合生鮮、水果流通商品特點,毛利水平並不高。所以,伊禾農產品營收看起來很高,但淨利潤卻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伊禾農產品報告期內出現了現金流項目的巨額調整,影響超10億元的現金流科目。公司調整的理由是會計差錯更正,但監管層對此並不滿意,質疑措辭十分嚴厲,比如審查問詢函就提到,會計差錯更正是否存在惡意隱瞞或舞弊行為等問題。
16億現金會計差錯調整被問詢
伊禾農產品欲衝刺新三板精選層已獲受理。公司是全球生鮮產品流通綜合服務商,屬於生鮮流通企業。伊禾農產品流通產品包括超市可見的牛肉、羊肉、豬肉、水果、蔬菜,來自全球各地。
從收入結構看,伊禾農產品的收入主力是肉類生鮮。2019年,公司肉類生鮮實現收入19.5億元,佔比64.97%。不過伊禾農產品主營毛利率很低,2019年肉類生鮮毛利率為8.75%,2017年更是只有2.94%。
伊禾農產品的營收規模很高,淨利潤率卻一般。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7億元、21.8億元、30.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59億元、1.68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儘管伊禾農產品的現金流一項沒有異常,但相關科目曾出現會計差錯。今年4月,伊禾農產品披露了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調整了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和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這兩個科目。
不調整則矣,一調整驚人。調整前,公司2017年的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為不到4000萬元,調整後則高達16.4億元;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從調整前的不到2億元,調整後高達16.5億元。除開2017年之外,伊禾農產品2018年也對這一數據進行了調整。2018年,公司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現金的累積影響數為14.9億元。
十多億元的會計差錯更正,伊禾農產品的會計舉動引發股轉公司關注,質疑措辭十分嚴厲。
對伊禾農產品的審查問詢函中,監管要求公司披露相關會計差錯更正涉及的具體事項、差錯發生的具體原因,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說明會計差錯更正是否反映發行人存在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內控缺失、審計疏漏、濫用會計政策或者會計估計以及惡意隱瞞或舞弊行為,是否構成重大會計差錯更正。
伊禾農產品在申報稿中曾解釋稱,公司是根據銀行流水檢查結果進行的調整。
除開會計更正,伊禾農產品信息披露不一致問題也被關注,主要針對公司此次公開發行說明書與歷史財報。問詢函專列了一欄其他信息披露問題 ,其中包括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存在供應鏈平臺服務與公開發行說明書披露內容不一致;公開發行說明書中披露的其他應付款金額與《2017 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應付利息及其他應付款等金額勾稽不一致;公開發行說明書中披露的 2017 年及 2018年營業總成本、2019 年利息費用與定期報告披露不一致。
重要客戶的巨額「購銷」
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表示,如果根據IPO問答,涉及會計差錯更正,是會問詢這類問題,「但如果發行人同一會計年度內因會計基礎薄弱、內控不完善、必要的原始資料無法取得、審計疏漏等原因,導致會計差錯更正累積淨利潤影響數達到當年淨利潤的20%以上或淨資產影響數達到當年(期)末淨資產的20%以上的,就會非常嚴重,甚至可能被否。」不過這一種情況適用於IPO,至於精選層是否會按照同等要求,還不得而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伊禾農產品還存在重要客戶和重要供應商購銷問題。
2019年,伊禾農產品的第一大客戶是上海睿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睿騰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兩家公司是同一實際控制人),公司對其銷售收入6億元,佔營收比達到20.51%。然而在2017年,伊禾農產品的第一大供應商是上海睿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採購金額2.4億元,佔比17.62%。
伊禾農產品解釋了報告期內同客戶的購銷問題,認為這符合行業慣例——為了實現優勢品種之間的調配等。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末,公司對上海睿創存在預付款項 1.6 億,帳齡 1~2 年,但2019 年前五大供應商未包含該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2018年,伊禾農產品的其他應收款出現明顯增長,由418.8萬元增長至3968.6萬元。伊禾農產品的應收款大頭來自浙江瑞尚鮮水果有限公司,期末餘額達到3874萬元,佔比達70.93%。
浙江瑞尚鮮水果有限公司是伊禾農產品的一家神奇客戶,2018年,它是公司預付帳款前五名,達到3697.33萬元,佔比6.11%。
這是為何? 伊禾農產品解釋稱,公司向浙江瑞尚鮮所採購貨物質量及相關要求不達預期,公司與瑞尚鮮協商將收回預付款項,因此公司將該筆預付款項重分類至其他應收款,截至本公開發行說明書籤署日,公司已收回該筆款項。
記者查詢浙江瑞尚鮮水果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發現,該公司成立時間是2017年12月4日。這意味著該公司成立不久,伊禾農產品就支付高額預付款採購。
這一問題也被監管層關注到,要求伊禾農產品解釋採購並預付貨款的商業合理性。
對於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致電了伊禾農產品,同時向公司發送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