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江蘇省教育廳召開2020年度全省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視頻推進會,針對在職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取酬難以監管的難題,我省探索並建立校外培訓機構智慧監管機制,彌補監管力量不足、難以辨認教師是否在職的短板,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教育教學全過程錄像,教育主管部門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監控錄像,並對外公布抽查結果,對監控錄像弄虛作假的,嚴肅查處並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對此,培訓機構有哪些反響和作為?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記者 王穎
老師違規補課為何屢禁不止?
據了解,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印發了《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明確六種嚴禁的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行為,隨後各省市出臺了具體禁令和懲處措施,近幾年一直開展重點整治。
但嚴禁之下,仍有教師「頂風作案」。教師違規有償補課為何屢禁不止?有需求就有市場。家長望子成龍,在對分數、成績的追逐下,讓孩子補課的熱情從未降低;教師參與補課收益豐厚,借補課掙外快;部分地方和學校追求升學率,對有償補課態度曖昧。於是幾方形成「合謀」,禁令之下,補課從公開走入「地下」,彼此心照不宣。
對教師違規補課,雖嚴令禁止,卻沒有嚴格的懲處標準。各地出臺的懲處辦法不一,大多數採取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晉升資格的方式,被處罰對象仍然可以繼續任教或擔任其他職務,違規成本不足以讓其忌憚。有的學校對有償補課「睜一眼閉一眼」,特別是對名師,縱容包庇,寬大處理。
走入「地下」的教師補課本就隱秘,加之少有人舉報,對其的監管幾乎全靠管理部門摸查。多久查一次,下多大力度查,查到什麼程度,決定了教師違規補課的生存空間。違規補課屢屢見諸報端,可見查處力度尚需加強。
省教育廳將持續開展專項治理
公職教師在校外實施有償補課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到明年2月,省教育廳持續開展中小學師德師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聚焦「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取酬」「頂風違紀有償補課」「違規向學生推銷教輔材料」3個方面重點內容,將師德師風專項治理與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服務結合起來,與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結合起來,斬斷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的利益鏈條。
這家機構回應「全程錄像」
記者聯繫了市場上一些知名培訓機構,對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錄像、杜絕公職教師兼職取酬一事,多家培訓機構拒絕接受採訪,只有新東方對此事做出回應。
「這個政策出臺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之前我們就一直這樣做了。」南京新東方負責人表示,由於他們的培訓主要面向未成年人,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和教學質量審核要求,新東方每一個教室都有監控錄像,即使是一對一的教學和公共空間,監控都是100%覆蓋,並且錄像視頻至少留存30天以上。
「我們有專門的教學管理部門,相當於我們的質檢部門,他們可以看到所有的監控錄像,分析教學內容有沒有按照教學大綱來、形式是不是兒童容易接受的形式,老師對課堂的把控等等,既保護了學生,又對教師的教學動態有所了解,也方便主管部門的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