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以來,獲得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其中的片段《回鄉之路》,涉及榆林治沙元素及治沙事跡,更是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強烈共鳴。
「大漠駝跡絕,塞上柳色新。」從「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漫天黃沙到碧水藍天、萬木吐翠的「塞上綠洲」,華麗蛻變的背後是榆林改善修復生態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近年來,榆林堅定不移把生態建設擺在全局戰略位置,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建設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榆林綠」鎖住860萬畝流沙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於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榆林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70年艱苦卓絕的徵沙治土,榆林成功鎖住了860萬畝流沙,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公裡,榆林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奇蹟,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70載治沙造林,到今天,榆林植綠的腳步未曾停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榆林市委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制定專門的實施意見和方案,開啟了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的新徵程。
特別是2017年以來,榆林開展了主城區百萬畝生態圈及環城防護林帶建設。同時,市縣兩級每年投入財政資金38億元,推動水資源供給保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綠色發展、生態文化培育等404個試點示範項目落實,帶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整體提升;實施了「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高速公路「生態長廊」和綠化示範工程,百萬畝環城森林圈加快建成,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天更藍、水更清、土更淨
推進採煤沉陷區治理和礦井疏幹水綜合利用等試點示範工程、「散亂汙」企業專項治理基本完成、空氣品質改善排名全國進位86位……近年來,榆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化鐵腕治汙30項攻堅行動,讓榆林的天更藍、水更清、土更淨。
在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榆林重點對過境的重型貨運車輛進行限行管理、人口密集區通過網格化體系強化管控、夏季臭氧汙染和工業園區無組織排放進行專項治理、汙染天氣進行應急管控。同時,投入1.7億元開展科學治汙、精準治汙,建成覆蓋工業園區和重點鄉鎮的自動化空氣品質監測系統等。
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累計治理直排口936個,新建投運城鎮汙水處理廠14座,全面消除了中心城區黑臭水體,被財政部、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確定為第二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在打好淨土保衛戰方面,榆林積極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完成重點地塊土壤基礎調查,全面實行油氣鑽採廢棄物「三統一」處置,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建成生活汙水處理設施69套,治理村莊804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榆溪濱河公園 資料圖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