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憶李白》

2021-02-08 無疆之休

《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集》,元廣勤書堂刊本

前幾天我寫完關於杜甫的《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之後,就感到有些後悔,我終於明白一些我之前難以明白的詩論了。譬如盧德水的看法「在杜集內,亦屬絕頂合尖,潔淨精微,衝芳瀟灑,日日吟誦,齒頰俱馨」①。當時我只覺得古人奇怪,這些話用來形容杜甫詩中「向來吟橘頌」中的《橘頌》,還差不多。杜甫自己的這首排律,顯然談不上,縱使在他許多以論為詩的作品裡,也明明是一般的。如今我才明白,古人長於「於無聲處聽驚雷」。所謂「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還是上古人的質實,後世則更不落痕跡。

我知道這些話在今天跟我一樣沒有深厚文化薰習的人看來,依舊不明所以。某種意義上,我們似乎又回到了一個講究質實的時代。其實這也有好處。

昨天我讀杜甫另一首《春日憶李白》,就被質實告知:

「龔頤正曰:王仲言自宣城歸,得杜甫詩三帙,有南唐澄心堂紙,有建鄴文房印,沈思遠印及勅賜印。筆法精妙,殆能書者。誠考一、二詩,多與今本不同。如《憶李白》詩:『白也詩無數(敵),飄然意(思)不群。清新庾開府,豪邁(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話斯(細論)文。』」②

與我們熟悉的這首詩相比,除了頸聯外,每一聯都有改動。哪一種版本是杜甫的原意呢?是一件不可知的事。哪一種版本合乎李白的實際呢?是一件頗費斟酌的事。其實我寫上一篇文章,就是一件頗費斟酌的事。但我從中得知,中國古代的詩論有一種超出狹義美學的標準和品格,它在冥冥中守護著照亮了詩與美的文明之光。

我又讀了一遍陶淵明的《詠貧士.黔婁》和劉向的《列女傳.黔婁妻》,我的心告訴我,它比讀李白的「忽憶範野人,閒園養幽姿」時得到更深的更合乎它本性的滋養與滿足,正如它讀「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比讀李白的《長歌行》更愉快一樣。

但我也不否認,寫下通行本《春日憶李白》的這位作者,他對李白的評價和王仲言本的作者的觀點,是一樣公正的。

如果「此生不悔入華夏」的感情時有激蕩,那恐怕是因為我們在閱讀古典文學時會常常發現類似的情況:儘管可能所有的士大夫都知道王仲言本的存在,但通行天下的《春日憶李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版本;儘管通行天下的《春日憶李白》,是所有士大夫家塾裡教導子弟的童蒙詩選,但等到他們足夠成熟到自己閱讀杜集時,依舊會在該詩的備考裡,發現王仲言本的存在;而他們在沉吟之餘,會按照自己所受教育的順序和隱顯,一代一代地,默契地傳承他們的教養。

順便談一談杜甫這首詩的頷聯,石閭居士曰:

「『清新』二字,拆開不得:蓋清而不新,則失之平淡;新而不清,則入於恢詭。惟清新始能與古人媲美。『俊逸』二字,亦拆開不得:蓋俊而不逸,則過於修飾;逸而不俊,則落於簡略。惟俊逸始能與古人頡頏。此公用詞用意之妙也。」③

我的看法雖然很簡單,卻敝帚自珍,勇於書寫:「新」也好,「逸」也好,或者乃至「邁」也好,皆是動詞。而且是「邁」的存在,啟發了我。

 

註:

①盧德水《杜詩胥鈔餘論.論五七言排律》,見楊倫《杜詩鏡銓》。

 

②見《杜甫全集校注》本詩備考,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北京第1版,P110頁。

 

③見《杜甫全集校注》本詩集評。

相關焦點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一、春日遐想春日午後,捧著厚墩墩的《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品味他們那光昌流麗、照耀古今的作品。年歲小的杜甫對李白無限景仰,視李白為偶像,在他的一生中寫了很多詩獻給李白,比如:《飲中八仙歌》、《贈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問隱居》、《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李白也很珍惜這個後起之秀,引為知己。
  • 詩聖是詩仙的小迷弟,想不到詩仙李白竟這樣對他?
    公元744年,四十四歲的李白和三十三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對酒當歌,攜手同遊。當時的李白已經早已名揚天下,而杜甫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萌新。作為晚輩的杜甫,對於李白,更有一種崇敬之情,在遇見李白之前,想必甚至將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杜甫對李白充滿仰慕之情,李白更是對杜甫充滿讚賞。
  • 杜甫想念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瀟灑,也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關於兩人誰是「詩壇一哥」的爭論,千年來都沒有定論。雖然後世經常有人為這兩位爭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兩人第一次在洛陽相遇時,李白已經是天下聞名懂得大詩人,而杜甫還是默默無聞的小青年。
  • 杜甫以詩寄情,贈詩十五首給李白,李白只回兩首!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李白和杜甫之間的故事,小編在讀書時,可是背了不少「李杜」二人的詩,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淚。李白和杜甫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是唐朝甚至整個古代詩壇中最閃耀的兩顆星。杜甫在認識後李白後,寫了十五首詩給李白,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但李白收到杜甫的詩,卻沒有都回復。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有專家考證: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和李白之間的奇聞軼事吧。杜甫和李白,一位「詩聖」,一位「詩仙」。古語有云:"仙近於天,聖近於地",他們都是詩中的王者。很多人可能會有「王不見王」的想法,認為向他們這樣的「詩中王者」,肯定各自處在不同的時期。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跨越世紀的偉大相遇
    杜甫屢次在詩中提到這次齊魯之行的愉快經歷:「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自此之後,他們各自飄零,動如參商,再也無緣相見。他們分手後,各自踏上了人生徵途。李白繼續自己的仗劍天涯遊歷生活,而還未嘗過人生艱辛的杜甫,也開始迎來了人生中接連不斷的風浪。
  • 杜甫都飢腸轆轆了,還在寫詩替李白擔憂,關係竟然那麼好
    在這個時期,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李白染水王璘事,長流夜郎了。杜甫在天寶初年就和李白認識,李白要比杜甫年長十餘歲,杜甫是非常尊敬李白的。他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他贈李白詩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他稱讚李白:「昔年有狂客(賀知章),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1200多年的一天,惆悵中的李白突然接到一道聖旨。當今聖上要召見李白!狂放中帶著惆悵的李白,瞬間打了雞血似的,哈哈哈哈,老子要平步青雲、一飛沖天啦!出門時,李白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41歲的李白,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地直奔首都長安。
  • 太陽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醉酒這首詩是杜甫用心靈刻畫的一幅李白肖像,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卻把李白的風採、氣度、品格都寫了出來,尤其是突現了李白的傲岸和狂放。在冬日寒冷又寂寞的書齋裡,對朋友的思念不可遏止,感嘆著未能和李白一起隱居學道。 天寶六年(747年)春天,杜甫再次寫下一首《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李白有多狂?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幸好在那個時代,李白和杜甫不僅相識而且相知,而且還有過共遊梁地的經歷,為後人津津樂道。他們的交往之中,杜甫自然是小迷弟,對名滿天下的李白充滿了崇敬之情。在現存十多首寫給李白的杜詩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詩聖的才華,更看到了詩仙灑脫豪放的形象。
  •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表面看似「高端黑」,暗裡狂吹「彩虹屁」
    後世說起杜甫,四字評語「沉鬱頓挫」,李白則是飄逸絕塵,其實,老杜又何嘗不想像李白一樣,否則也不可能寫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了,只是老杜的身世和後來的經歷,讓他不得不「沉鬱」一點,但在他心中,依然仰慕李白,從他寫給李白的一首詩,就可以看出。《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 李白詩詞裡的春天,美到心醉
    深宮春日的白天,只見黃鶯長出了新的羽毛。在花下挖空心思玩「鬥百草」,輸贏的賭注需要成鬥的金銀珠寶。到了晚上,整理下並不完整的妝容,在御前很隨意的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誰知這曼妙的身姿,不久就把君王逗的開心起來。
  •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真有那麼「塑料」?靈魂上的契合,才是神仙友情
    如果大家有了解過李白和杜甫之間的事跡,那大家一定知道,杜甫是李白這個人的頭號迷弟。同樣作為一個有才華的詩人,杜甫寫給李白的詩非常多,例如《贈李白》、《夢李白二首》、《春日憶李白》等等。但是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卻屈指可數,可考證的似乎只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這兩個人難道是塑料友情嗎?
  • 讓孩子愛上古詩詞:修真的賀知章,與李白是酒友,皇帝親自賜名
    當看到李白的詩 文,即贊為「謫仙人也」,後成為忘年之交,並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賀晚年放蕩不羈, 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常與李白、李适之、李璡、崔宗之、 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賀知章在 86 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後來死裡逃生,又 回過來了,並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準他回鄉當道士。
  • 一頁紙解讀李白的一生
    李白基本信息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託克馬克附近),傳說因其母親懷他太白星入夢,取名李白,父母對李白寄予很高的期望。718年,李白18歲,隱居戴天匡山(江油縣內)讀書,並拜師趙蕤(著名的縱橫家),他著有《長短經》十卷,這本書主要講縱橫術,分析天下形勢,安邦治亂之道。李白還幫助趙蕤整理裝訂《反經》,時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 李白深受趙蕤影響,一生渴望像諸葛亮一般,搖一搖羽扇,可以平定天下。
  • 古詩詞裡的李白,縱有千秋萬歲名,畢竟寂寞身後事
    在744年的時候,杜甫和李白第一次相遇,那時杜甫32歲,李白43歲,兩人相差11歲。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揚天下,而杜甫在詩壇還只是嶄露頭角。在杜甫與李白相遇之前,杜甫不僅早就聽聞過李白大名,而且熟讀過李白很多的詩句。杜甫第一次見李白,大有如今粉絲見青春偶像的激動。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托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鈎。月亮與故鄉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繫,人一旦離開故鄉,便會感覺到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感傷,詩人往往借月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以緩解遠離故鄉的孤苦無依感。
  • 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含蘊無窮,句句深情
    李白是盛唐偉大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浪漫奔放、富於想像,更充滿了豪情壯志。北宋文學家曾鞏讚美李白的詩文,「浩浩奔放,萬裡一瀉,末勢猶壯。」歐陽修不僅羨慕他天資獨特,還喜歡太白的詩歌氣魄壯大。下面就分享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含蘊無窮,句句深情。烏夜啼唐代:李白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 放浪的天才 凡人的悲喜——英語世界中的李白
    近日出版的《通天之路:李白傳》是英語世界第一部李白傳,其中的李白詩作全部由哈金自己譯成英文。當初,神殿出版社約稿編輯的要求是「不要學術著作,要大眾喜歡讀。」但是哈金自己的定位是「既能在學術上站得住,也適於一般讀者。」他在博覽借鑑前人李白傳記和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像,注入了特殊的精氣神,寫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李白。湯秋妍女士的譯文流利暢達,讀來親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