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的稀世裝備,可綰青絲可搔頭!

2021-02-08 飾迦



髮簪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之一,

具有插戴在髮髻上點綴裝飾

或挽住髮髻固定髮飾的作用。

簪子最初叫「笄(jī)」,

人們以骨作笄,收束髮絲,

讓自己的面目更為整潔並方便更好地勞作。


明 金銀琉璃琺瑯器 掐絲鑲玉嵌寶金簪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



而後人們讓笄的意義從日常用具中升華,

將它視為男女行成年禮的重要器物。

「男子二十,冠而字」,

「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

纖長玲瓏的笄,固冠於發,

綰青絲作雲髻,

為每個青澀未褪的年輕人賦予一派優雅氣質,

使男有莊重,女有韻致。



古時候,無論宮闈嬪妃,

還是閨閣小姐,

都會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髮簪。

一枚髮簪,

標誌著一個女子的成長節點,

她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孩童,

即將嫁作人婦,去經歷人情歷練。


紅寶石點翠穿珠花

清/橫23釐米/縱24.5釐米


感覺配簪的女子,

芳華長在,永不老去。

與世間靈秀女子氣息最相近的飾物,

大概就是簪子了吧。


銀鍍金吉慶紋流蘇(一對)

清/橫2.8釐米/縱18釐米


簪埋於發間,袒露天鵝頸,

若隱若現雪白香肩,絲絲碎發垂散。

無論是滾滾紅塵過後,

貴婦人遺落路途的簪釵;

還是挽簪女子「低頭弄蓮子,

蓮子清如水」的回眸淺笑,

都令人神往心馳。




唐宋及以後各代,

是髮簪流行的盛世,

我們從《簪花仕女圖》上可見一斑。

明清髮簪式樣十分豐富,

變化多集中在簪首。


碧璽鑲寶石花

清/橫11釐米/縱27釐米


據傳慈禧偏愛紅寶石、珊瑚、

翡翠質地的牡丹簪、蝴蝶簪。

她在27歲便成了寡婦,需釋服27個月,

頭上的簪子也要換成素樸的樣式。

因此勉強令造辦處趕製了一批素銀、

灰白玉、沉香木等的頭簪。

釋服期滿,

這批首飾迅速被打入冷宮,

此後,慈禧到老都一直佩戴濃豔華美的頭簪。


慈禧最愛的牡丹髮簪


還有一個與慈禧有關的簪子的故事,

更加清冷決絕。

戊戌變法失敗後,

慈禧將光緒囚禁於瀛臺。

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緒,

光緒並不喜歡她,甚至沒有回頭,

連說兩次「跪安吧」。



隆裕進退難安,

光緒便回身推她出門,用力過大,

碰下了隆裕頭上的玉簪,掉地摔成兩半。

這支頭簪是慈禧傳給隆裕的。

隆裕向慈禧哭訴,慈禧大怒,

從此更是嚴加看管光緒,

送餿飯、餵涼湯,

一支玉簪成為二人徹底決裂的導火索。


鑲嵌玉花及紅藍寶石雙珠紋金髮簪  明代   觀復博物館藏


自髮簪出現以來,

其形式不斷發生變化,

材質上也出現金、銀、牙、玉等,

還有一個不斷發展之處,便是工藝。

或鏨刻或鏤空或燒藍或點翠,各有其美。

也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首飾藝人的匠心。


鑲嵌玉花及紅藍寶石雙珠紋金髮簪局部  明代   觀復博物館藏


金簪,

費盡心思博紅顏一笑,

小小的髮簪上幾乎承載了所有的金工技巧:

捶蹀、模壓、鏨刻、掐絲、壘絲、鏤空、鑲嵌等,

工藝之精細,

達到了嘆為觀止的地步。

 

遼 銀鎏金鳳簪


明 蝴蝶形純金髮簪


明 金質花形簪 (一對)


明代 金簪


明宣德三年鐫 銘文金簪 (一對)


明代 花卉金簪


清18/19世紀 金嵌寶石「福壽長慶」圖花簪 (一對)


銀簪,

安靜而內斂,

仿佛落滿時光塵埃。


樓閣紋鏤空銀簪


清代如意頭銀簪


鎏金如意大銀簪


清 簪花銀簪 (一套五件)


明風高浮雕鳳穿牡丹髮簪



點翠,

工藝繁複,匠心獨運,

華貴而精緻,

傾注了匠人的滴滴心血。


清 點翠魚草蝴蝶鑲指南針簪


清 銀鍍金點翠龍頭福壽簪 (一對)


清 點翠嵌白玉鳳簪


清銀點翠頭簪


 

玉簪,

質地細膩,模樣古拙,

月白色流光溫潤,

間或細微雜質,些許雕刻痕跡,

帶出行雲流水之美。


唐 玉雕仙人乘鳳簪


明 白玉龍紋題字簪


明 白玉鳳頭簪


明末清初 白玉福祿壽簪


清 白玉翡翠簪 (一對)


清17世紀 玉龍紋彎頭簪


晚清 御製翠玉透雕盤龍頭簪


木簪,

以實木為原料,或桃木或檀木,

經年月累積生長沉澱,

帶著自然的香氣。

精心雕琢打磨,簪形細巧,

簪體油亮,簡潔雅致,

甚至有些許清風瘦骨的瀟灑。




髮簪的變遷,

讓我們深深地進入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讓我們深入地感受到了華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不論髮簪的前世還是今生,

都將我們拽入一幅歷史巨作,

進入一個傳奇的故事。

即使在時間的海洋中越漂越遠,

也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挖菜窖挖出的明代玉杯,牽出一段離奇姻緣(附視頻)

一位日本女藏家,用中國文物撐起了她私人博物館的半壁江山!

中國的8000件文物救活了一座荒涼的美國小城!

8代周天子王陵,國寶文物被外國人盜掘一空,看完心在滴血!

寸土寸金的古墓——龐大家產無人繼承,只能將其帶入墓中

那些頂級藏家的古玉最終都去哪了?

大雲山漢墓出土文物——還原一個極度奢華的王的生活

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

清宮后妃的極致奢華

撿漏——有「眼」也要有「膽」

匠心獨具琢美玉  千秋萬世不停休

玉藏鎌倉 悠古砡璜

65件清宮舊藏古玉帶你感受靈性之美

美國沉船上打撈出的寶藏,重達21噸黃金重見天日!

考古故事:揭秘百年前紅山文化離奇發現史

你不可錯過的25件上古之玉

封藏法門寺地下千餘年,一套世界惟一珍寶重見天日!

去臺北故宮,這些玉器珍品千萬不要錯過!

百年前外國人影像記錄中的清朝皇帝

四個盜墓賊的離奇死亡引出了一座千年古墓!(附視頻)

故宮藏寶錄,天下奇珍盡在此!

一座150噸重的中國古墓竟被搬到外國博物館,真是令人稱奇!

震驚世界的南越王墓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看看古代的吃貨們有多雅致

明代茶藝界大咖和他們的壺!

看看這些文房器物,那叫一個雅!

以圖為據,古玉之美攝人心魄!

古玉沁色紛繁,如何才能「慧眼識珠」?

一簪一花理雲鬢  三生三世情意濃

清朝珠寶就這麼潮了,讓我情何以堪?

千古「飾」變

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

漢代玉器賞析

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古玩鑑定家?

皇家奢靡——故宮御用金銀器賞析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具劍賞析

破繭成蝶——玉韘演變之路

一燈照破千年暗——古代燭臺之美

高清大圖下的古玉紋飾——每一眼儘是沉醉

微距下的高古玉

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明代髮簪賞析

馬未都:私人藏品全部捐出,一件也不留給兒子!

中國絕美配飾 ——點翠

郭沫若力主挖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楚玉作證  帶你回眸先秦璀璨文明

各大知名博物館藏精品欣賞(80張精美圖片)

溫婉之美和切身之痛——流失的國寶

案頭青松繞,掌中美扇搖---精品扇面與盆景賞析

中華之殤——美國史密森機構收藏的中國國寶

從巴黎芳登廣場穿越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法國古董珠寶

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

史海尋珍---從紫禁城到海上絲綢之路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合集——感受戰國時期的輝煌

東陵大盜秘密檔案 : 80多年前,孫殿英盜清東陵全過程揭秘!

未解之謎:3700多尊古泥塑藏身陝西水陸庵450餘年,表情無一雷同

揭秘收藏大咖馬未都的十件頂級私藏,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民國最精緻女子:此後再無大家閨秀

57歲北漂,67歲買房,83歲當爹,從木匠到巨匠,解讀齊白石的時代

閱不盡春秋風韻  賞不完高古美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飾迦」致力於原創古董首飾設計

購買首飾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發上簪,可綰青絲可搔頭
    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讓世界看見你無限可能來源:最陶瓷   微信號:zuitaoci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以下為圖文發上簪,可綰青絲可搔頭纖長玲瓏的笄,固冠於發,綰青絲作雲髻,為每個青澀未褪的年輕人賦予一派優雅氣質,使男有莊重,女有韻致。
  • 詩詞集 綰青絲
    作者昔日剪髮,時值暮春時節,桐花盛開,有感而發,作詩「金剪綰青絲,一朝隨桐花。細觀瀑發。噫!藏幾段年華?」
  • 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
  • 帶你了解古代七大頭飾
    人類佩帶首飾究竟於何時,恐怕很難精確地考證。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捨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複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
  • 髮飾:配合髮型的重要「零件」(古代女子的頭飾)
    可以想像,古代女子的髮型要想保持住精心設計的「千姿百態」,最重要的的一點就是如何「加固」的問題,而且,聰明的古代女子,也當然能想得到在髮型上添加一些點綴的飾物,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所以,髮飾也就成了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 美不勝收,古代髮飾原來這麼優雅
    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長髮,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髮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髮髻的笄叫「鬠笄」。
  • 一步一美人,一搖百媚生,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如此驚豔
    無論是「蛾兒雪柳黃金縷」還是「翠翹金雀玉搔頭」,說的都是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它們或華麗或淡雅,造型各異,風味不同,卻都有著各自的典雅和驚豔。  簪(zān)古人最常用的綰髮工具,由笄發展而來,更為華麗。《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簪也因此被稱為「搔頭」。
  • 綰·青絲 一元剪髮,敢分享我們就敢送
    綰青絲私人定製會所為了感恩新老顧客的支持,只需分享到你的微信朋友圈,就送大禮包!
  • 學習中國古代頭飾設計製作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古代女子綁頭髮沒有橡皮筋,而是通過各種頭飾來固定頭髮。古代頭飾,指戴在頭上的飾物。與其它部位的首飾相比,裝飾性最強,古代婦女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古代頭飾可分為七大類:笄,簪,釵,華勝,花鈿,步搖,梳篦。說起頭飾,西方最早在地中海發現了一具16萬年的古人類女屍,該女子身上佩戴著一獸骨和石頭串成的項鍊。可能上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首飾。
  • 中國古代女子髮飾詳解
    古代文獻中記載女子髮式多到浩如煙海,同樣,髮飾也是美發的重要部分,梳好的髮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髮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1、 笄,簪,釵,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髮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髮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
  • 知識 中國古代女子髮飾詳解
    古代文獻中記載女子髮式多到浩如煙海,同樣,髮飾也是美發的重要部分,梳好的髮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髮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1、 笄,簪,釵,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髮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髮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
  • 小說 I 綰青絲
    「阿禾,你可心悅我?」那年桃樹下的少年眉目間皆是柔情,一念一思皆只為她。「娘娘,娘娘?」  侍女曇心正站在阮思身後為她綰髮,悄聲喊道。  「曇心,你會一直在我身邊嗎?」  鏡子前的美嬌娘雙目無神,望著窗外的桃樹出了神。
  • 看中國古代那些頭飾
    古代男女均留長髮,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髮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髮髻的笄叫「鬠笄」。 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 眾籌 | 用它綰青絲、巧梳妝,美勝蘇杭西子,迷倒鬱達夫
    這是民國時,福州深巷處尋常之景。*產品專利號:ZL 2017 3 0560084.9縷縷青絲拂過螺鈿銀杏時,歲月靜謐,光陰也慢下來,心底生出幾分閒愉;那紫光婉轉,為珍重之人捎去幾分祥瑞、福意,心意之重不言而喻。
  • 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居然這樣驚豔!
    ——白居易無論是「蛾兒雪柳黃金縷」還是「翠翹金雀玉搔頭」,說的都是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它們或華麗或淡雅,造型各異,風味不同,卻都有著各自的典雅和驚豔。所謂頭飾,顧名思義,就是頭上的飾物,可以分為髮飾和耳飾。那麼,中國古代的頭飾主要有哪些呢?
  • 雲髻鳳釵,流光瀲灩——中國古代女子髮飾詳解
    古代文獻中記載女子髮式多到浩如煙海,同樣,髮飾也是美發的重要部分,梳好的髮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髮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1、 笄,簪,釵,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髮髻。
  • 古代男女定情信物,美到不可方物
    簪又稱搔頭,是古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綰臂雙金環」 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一種我國古代女性纏繞於臂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既掩去了露齒尷尬,又可平添幾分嬌媚,更可在轉身之時,輕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拋下一句「呆子」,萬般風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話或是絕唱。同心結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 古代男女,竟然偷偷摸摸的做這種事……
    都說好物比語言更能表達愛意,可在含蓄內斂的古代,人們除了語言外又是如何表達愛意的呢?曹操主簿繁欽所寫的《定情詩》中就告訴了我們,古人常用來表達愛意的定情信物。花前月下、酒後微醺,遇上心愛之人,一物定情,就是廝守終身。
  • 中國古代女子十大定情信物,中國式的美!
    戒指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尚未許配)女子都不戴戒指。手鐲「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古代的文學作品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玉佩「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 中國古代女子十大定情信物,你知道多少?
    其實中國古代女子有十大定情信物,它們有的普通,有的昂貴,適合所有人群。而每種定情信物的開頭詩,都是出自曹操的主簿繁欽所寫的《定情詩》。1、同心結「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女兒出嫁時,母親戀戀不捨地與其束結羅纓,這就是「結縭」。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心意昭昭。5、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