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動物裡,印象中最兇猛的動物一個是老虎,一個就是獅子了。老虎被稱為「百獸之王」,是全世界最兇猛的貓科動物。而獅子則被稱為「萬獸之王」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兩種動物的實力可謂不分伯仲,在古羅馬時期,甚至有去權貴特地搜索這兩種動物,把他們關在籠子裡做困獸之鬥,那場面別提有多刺激了。
而無論是老虎還是獅子,它們都是肉食動物,它們的味蕾也能夠感覺到肉食的鮮美。在國內,大熊貓很有名,如今大熊貓已經成為了我國的國寶了,大熊貓是素食主義者,平時愛吃竹子,在動物園裡賣賣萌就能收穫一大票粉絲。人到了野外,大熊貓的兇猛卻堪比老虎和獅子,老虎和獅子這兩種動物即使在飢餓極了的時候,也是不敢主動去招惹大熊貓的。
大熊貓看起來溫和,但實際是殺傷力很大的一種動物。他的爪子尖銳如刀鋒,用盡全力一拍,直接接回拍的其他動物皮開肉綻。同時大熊貓的牙齒也非常尖利,因此才可能撕碎竹子這樣堅硬的食物。
大熊貓的歷史可以直接追溯到大約800萬年前的中新時期,那時候大熊貓也叫做吃熊貓。在當時的生存環境下,能活下來的動物都是通過基因篩選了的,大熊貓是為數不多的動物倖存者。在一些史料中也曾經記載過大熊貓。《書經》叫它貔,《毛詩》叫它白羆(pí),《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
而到了近代,大熊貓又被稱為「貓熊」,因為他本質上是熊的一種,卻長得像貓一樣可愛,後來又被人們叫做熊貓。當然不管叫什麼,名字只是一個代號。在動物世界中只有實力才是生存下去保障。在《神異經》有寫道:
「南方有獸,名曰齧鐵。」
那時候大熊貓還有一個稱號叫做食鐵獸。相傳有一戶人家看到了大熊貓,十分的害怕,便掄起了鋤頭想要打它,結果鋤頭卻被大熊貓吃了,可想而知當時熊貓的牙齒是何等的鋒利。
在《列子·黃帝》裡還有記載,皇帝於炎帝大戰與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其中羆就是大熊貓,由此可見以前的熊貓可是參過戰的。
熊貓的祖先其實是吃肉的,但是現在隨著生存環境已經慢慢退化了,到現在居然啃起了竹子。不過雖然現在大熊貓性格憨厚,實力還是在的,一旦發起威來,誰都要懼怕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