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創作,品牌名越往前放越好
任何一支廣告,都有可能被消費者忽略,而企業能讓廣告到達消費者面前,已經是耗費了一定的資金。因此,怎麼才能讓這一次儘可能的產生效果?品牌名一定要最早出現在廣告中,包括廣告語的創作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消費者換臺之前讓他知道品牌名。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現象,好多廣告語中品牌名出現的並不早,但品牌名一定會嵌在廣告語中。但是經典的廣告語卻是: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樣的句式。
廣告語的創作與廣告的創作,最怕創作者以為他做的廣告大家都會圍爐而坐,膜拜一樣的等待觀賞他的大作,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去醞釀,去展示他所謂的創意,最終給大家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最後美美的出現品牌名。
以上這些都屬於一廂情願!
從心裡上講,這甚至是人類思維偷懶的習慣,人類總是不願意,不習慣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競爭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廣告播放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激烈的公平競爭,要和所有臺爭奪,要和所有廣告爭奪,要和人類每天接觸的上萬條甚至幾十萬條信息爭奪,能爭奪到一點點注意力那就是廣告傳播上的巨大成功。
雖然說,廣告比賽如同君子射箭。成績好不好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但是競爭環境卻是嚴峻凜然,所以當我們把一支廣告評價列出幾個因素的時候,品牌名出現的早晚,則是第一評價要素。因為,越早出現的品牌名,在爭奪眼球注意力上已經奪得先機。
當人們不看畫面的時候,他還能聽到你廣告
品牌名出現的早,因為還要考慮到大家沒有看畫面的時候。大人在廚房做飯,孩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間插播一支廣告,如果品牌名出現的夠早,你是不是也能聽見廣告。今年過節不收收禮啊,收禮就收腦白金這,句廣告語沒準就印在你腦子裡了。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休閒方式看似繁多,其實回歸原始,大家戴上耳機聽音樂,聽書,聽相聲,已經成為暫時放鬆的重要方式,而此時有效的只有音頻廣告,而廣告語是所有音頻廣告中最重要的音頻臺詞,而廣告語中最重要的臺詞就是品牌名!
廣告語,放大產品購買理由
產品的本質是購買理由,創意一個產品就是創意一個產品的購買理由。而廣告語的目的是直接打動消費者購買,所以廣告語本質上也是產品購買理由的對外口號。
例如涼茶王老吉,涼茶是購買理由,但是表達出來卻是這樣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客必得,購買理由是高端餐飲信息化工具,但是表達出來是這樣的:做好服務,就用客必得!
人頭馬,購買理由是高端洋酒,但是表達出來是這樣的: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微信,購買理由是最流行的社交軟體,但是表達出來是這樣的:每個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阿里巴巴,購買理由是電子商務平臺,但是表達出來是這樣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OPPO手機,購買理由是充電快的手機,但是表達出來是這樣的: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
腦白金,購買理由是年輕態健康品,但是表達出來是這樣的: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
所以廣告語不是隱藏產品購買理由,而是放大購買理由。
放大後的產品購買理由才會更容易激發消費者的購買衝動,否則廣告語就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不要把策略當創意
沒有策略,創意等於零;沒有創意,策略沒落地。
但是不能把策略當成創意表達,這是策略和創意之間最大的差距。廣告語的工作範疇是營銷策略的口語表達,而策略則是戰略,政策等的書面語表達。
企業在這方面犯的最多的錯誤就是錯把策略當創意直接和消費者進行溝通,效果往往非常不好。
例如,客必得的業務定位是「客戶滿意度專家」,但是廣告語如果還用這個,一是客戶缺乏感知,二是客戶不會產生衝動購買慾望,這就是錯把策略當廣告創意的結果。
創意廣告語,戰略手藝人
制定策略,屬於企業諮詢戰略方面的工作;創意廣告語,屬於企業文案創意的工作。可是往往這兩者必不可分,在實際工作中很難發現一個文案創意能拿出精彩的廣告語。
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營銷諮詢管理公司或者營銷策劃服務公司為什麼能做呢?因為專業。企業不是不專業,但是企業的關注點在運營,而不在戰略層面。
強大如華為每年還會採購多家第機構的服務,早則邀請華夏基石為期撰寫《華為基本法》,同時邀請華夏基石諮詢集團的吳春波老師常年擔任華為內部刊物的主編,以承擔具體職務的形式來宣揚華為和任正非的企業發展觀,企業社會責任觀,企業用人觀,企業經營觀,企業管理觀等等重要企業文化。
大能做戰略,小能做創意,這才是專業人士應該具備的素質,既是戰略家,還是手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