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裡跑出的雲原生2.0,華為雲告訴你什麼是「立而不破」

2020-12-13 至頂網

華為有你很多不知道的新技術一直都在內部實踐:

比如華為研發團隊的全面雲化,華為數萬研發人員的開發、構建、測試等研發作業已經全面雲化,實現雲下無代碼,雲上流水線作業,重構研發作業模式;

比如華為基於財務報銷已經實現OCR文字識別,100%支持發票驗真,報銷規則結構化,全流程效率提升100倍;

再比如華為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7億+用戶、180萬+開發者提供的具備強大資源獲取和彈性伸縮能力的「超大規模雲原生應用」平臺——華為消費者雲等等。

而支撐華為業務應用背後是華為對於新技術的理解和實踐。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一些新技術在2020年之前好像沒有那麼緊迫,以前企業擁抱新技術,慢慢悠悠的也不太影響企業業務。但是在特殊的2020年這個節點上,對於不擁抱新技術的企業來說是暴擊。

但是新技術也在不斷進化,就像雲計算,這才發展了幾年,如果不是2020年各種不確定性,大家沒有意識到傳統的雲計算技術已經無法應對企業的需求。在2020年11月30日華為雲聯合Forrester共同發布的雲原生白皮書顯示,已經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意識到傳統的雲計算以及基礎架構技術已經無法使得企業更加有效的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和各方的挑戰。而與此同時,雲原生技術成為企業現代化IT基礎設施的重要力量。

雲原生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企業具備雲原生能力

雲原生很重要,因為以容器技術、面向微服務以及動態編排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目前已經在各個行業和業務場景都展示了其優勢。雲原生在基礎架構、應用、行業等層面也都在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賦能業務應用雲上遷移以及為各個行業的生產力帶來了全面的提升。

企業的需求倒逼雲計算進入新的時代,對於更多的企業而言,一方面要考慮企業多年構建的IT架構,一方面又要向雲原生靠攏。但是實際上很多企業並沒有像華為雲等雲廠商那樣具備很強的技術實力來利用雲原生技術,目前除了幾家大的雲廠商,很多企業不僅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進行自研和組件的集成,即便如此,也很難在短時間實現規模化的應用。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企業而言,利用雲原生一方面面臨著架構、生態等方面的平臺現代化進程阻礙,另一方面雲原生的開源技術的複雜性與不成熟性也帶來各種風險。一個現代化的企業背後一定有擁抱雲原生,但是擁抱雲原生不一定成為現代化企業。

因此華為雲定義為雲原生2.0。雲原生2.0的架構要解決的就是以「應用」為中心的企業需求。

華為雲CTO張宇昕

就像華為雲CTO張宇昕認為「雲原生不僅是產品和技術,它會讓企業的生產方式產生變化,來帶來的整個組織和能力的變化,利用雲原生技術是一個全面性變革,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整個能力全面能力的變革。」

雲原生2.0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要立而不破

按照華為的觀點,雲原生2.0時代,企業應該成為業務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的「新雲原生企業」,同時要保證企業的傳統的業務和雲上的業務實現統一管理。

華為雲提出雲原生2.0,就是希望實現企業的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要立而不破,有機協同,實現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

張宇昕在11月30日的華為雲媒體溝通會上多次強調,華為云云原生2.0希望的是能夠讓企業現有的業務系統和雲上的業務系統以及未來的業務系統統一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

張宇昕表示:「新雲原生企業既需要讓新生能力生於雲、長於雲,把AI、大數據、邊緣計算、視頻等新生能力用於企業,同時也需要繼承和發展既有能力,並與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雲原生2.0,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華為云云原生2.0全景圖具備真內核能力

這幾天華為云云原生2.0全景圖正在業內飛傳,這張圖裡面包含了華為雲的全棧雲原生技術和能力。這個圖裡面包含了很多技術,從擎天架構到數據使能服務DAYU、GaussDB資料庫等數據賦能能力,以及敏捷靈活的華為雲微服務解決方案。

華為雲產品副總裁方國偉在介紹為華為雲的雲原生2.0全景圖時表示,目前華為雲原生基礎設施全面升級,來更好的賦能企業智能升級,助力企業能夠隨時隨地的實現 「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的雲原生服務。

資源高效:華為雲開創性的提出了「以應用為中心」的雲原生基礎設施理念,支持多元算力,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個性化算力需求,基於華為雲擎天架構的軟硬協同能力,為應用提供極致性能的雲原生算力;同時,基於多雲治理和邊雲協同,打造高效、高可靠的分布式泛在計算平臺,並構建包括容器、裸機、虛機、函數多種資源的統一計算平臺,讓傳統企業應用與雲原生應用能更好的協同;並以「應用」為中心打造標準、開放的企業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為企業提供一鍵式部署、可感知應用的智能化調度、全方位監控與運維能力,使應用生命周期管理更高效、智能。

應用敏捷:華為雲DevCloud支持全流程DevSecOps,3種開發模式覆蓋7大開發場景,實現10倍效率提升,讓應用開發更敏捷;華為雲微服務解決方案具備雙棧和全場景兩大特點,業界最強,讓應用治理更靈活;華為雲能實現傳統應用和雲原生應用並存、協同,讓應用集成更高效。

業務智能:華為雲通過FusionInsight及數據使能服務DAYU,GaussDB資料庫,實現雲原生的數據使能,助力企業把數據資源加工為數據資產,AI能力貫穿數據處理流程,實現數據智能化治理;雲原生加持的知識計算解決方案和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從知識高效、模型高效、算力高效、數據高效四個維度出發,加速行業AI落地。

華為雲產品副總裁方國偉

此外,華為在企業安全方面釋有近30年的技術積累,能為企業提供技術、產品、安全合規能力經驗以及安全治理體系等全方位的安全服務,為新雲原生企業保駕護航。

讓數位化轉型實踐見證華為雲原生2.0的內核含義

就像文章開頭華為的真實案例,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表示,華為數位化轉型實踐見證了自身從「非雲原生企業」逐步成為「新雲原生企業」的發展歷程。對於眾多企業很有實踐意義。

比如華為商城按照雲原生架構來構建企業垂直電商,依託華為雲,提供立而不破、與企業傳統應用平滑連接的強大能力,極致彈性支持雙11秒殺等高並發。華為實現超大規模企業雲原生研發應用,重構研發作業模式,大幅提升效率,資源復用率提升3倍,部署效率提升10倍。

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

同時針對不同行業的業務特點,華為云云原生技術應用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與之相對應,針對泛網際網路行業的應用迭代速度快、數據密集程度高以及需要分布式架構保障高可用性等特點,華為云云原生能夠通過服務網絡提升運維自動化水平,通過全棧雲原生能力更好的滿足動態變化的客戶需求;針對製造業,可以通過大規模集群支持提升基礎架構彈性;針對金融行業,可以通過全棧雲原生能力實現基礎架構現代化,並更好的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以及針對政府機構、交通運輸、物流等行業都能充分利用雲原生技術來實現基礎架構的升級和現代化,來滿足不同行業的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在我看來,雲原生2.0這個稱呼的意義遠遠小於華為雲整個技術鏈、生態鏈所蘊含的價值。實際上,華為雲一直是雲原生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從華為雲的雲原生2.0全景圖,到華為云為華為業務賦能,再到華為雲帶動整個產業的行動,無不包含著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的願景。

今後,華為雲將圍繞聯合創新、產業促進、社區貢獻、全面賦能等內容,重點打造「創原會」等雲原生高端交流平臺,持續開源社區貢獻,通過雲原生2.0產業峰會等多種方式全面技術賦能,促進雲原生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不確定的2020,與確定的雲原生2.0
    從 ON 到 IN,雲原生正進入到 2.0 時代以雲原生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程度來進行劃分,可以大致分為 1.0 與 2.0 時代。1.0 時代的雲原生可以理解為 ON Cloud,是指雲原生能力簡單疊加在現有基礎設施之上,在網際網路行業下表現比較突出。
  • 華為雲在容器軟體市場拿了中國第一,憑什麼?
    在此背景下,華為雲在今年9月率先提出「雲原生2.0」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雲原生2.0全景圖,推動企業雲化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讓企業在智能升級中真正做到「立而不破、有機協同」,可以更快的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 華為雲FusionInsightMRS直擊傳統大數據三大痛點賦能新雲原生企業
    早期,雲原生只是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技術,包括開源、容器、微服務、編排工具等,並沒有給出一個關於雲原生的具體定義,各廠商根據自身的理解對雲原生進行探索和實踐。歷經五年的野蠻生長,雲原生技術和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如今,雲原生已被各行業廣泛接受,加速進入雲原生2.0時代。在這個全新時代,數據作為雲原生體系中的重要生產資料,如何發揮出數據最大的價值成為客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騰訊雲十年新風向:雲原生與開源的未來
    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告訴雷鋒網:「說實話,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原計劃三年實現增量業務全部上雲,實際上只用了兩年,這個進程的加速主要還是源於我們所採取的戰略和路線,執行團隊能夠將具體的事情落地。這不僅僅是說將資源進行了容器化改造,而是更多的實現了資源的集中、研發模式的統一和標準化、管理的便利性,且最終能帶來服務和產品的穩定性。」騰訊會議,已是檢驗雲原生的關鍵先生。
  • 邊雲協同,匯聚生態,華為雲使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
    本次大會以「智聯邊雲,共創產業新價值」為主題,邀請產學研專家共聚一堂,全方位探討邊緣計算前沿學術與技術、與5G的深度結合以及產業生態等話題,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快速發展。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受邀參會,並發表主題為「邊雲協同,使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的主題演講。同時,華為雲IEF憑藉「雲原生+邊緣」的創新理念、領先的產品競爭力以及豐富的產業落地實踐,榮獲2020年度「邊緣計算十大解決方案」。
  • 技術驅動創新,華為雲在MongoDB上的創新實踐
    華為雲DDS資料庫架構師受邀參加並發表了《MongoDB內核源碼分布式事務》主題演講,分享了MongoDB社區版的技術能力、存算分離架構下的GaussDB(for Mongo)技術創新,以及DDS在社區源碼上的實踐,對企業上雲和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多元融合,匯聚生態,華為雲GaussDB打造金融政企上雲首選
    華為雲資料庫攜手優秀客戶和合作夥伴發表了重要主題演講,分享了華為雲GaussDB在核心技術創新、行業實踐、生態建設等方面內容,積極打造開源開放生態和優秀解決方案,加速金融政企數位化轉型,並在會上榮獲兩項榮譽獎項。華為雲資料庫現場榮獲DTCC 2020兩項大獎隨著雲、AI、5G等技術發展,資料庫行業迎來新的需求,雲資料庫也在不斷演進升級。
  • 2020,來「盤」|雲計算市場「馬太效應」加劇,雲原生異軍突起
    蘇寧雲、美團雲的黯然退場也進一步說明了中國雲計算市場正在加速洗牌,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頭部玩家則會在馬太效應下,強者愈強。從雲計算市場佔比來看,阿里雲在全球雲計算市場排名中位列第三,是亞太及中國市場最大贏家。在阿里巴巴發布的2020財年業績裡,阿里雲的收入超過400億,如此強勁的表現,讓阿里雲的估值水漲船高達到770億美元。
  • 聚焦真實場景和痛點,騰訊雲首次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
    12月19日,在騰訊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上,騰訊雲正式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騰訊雲容器產品總經理鄒輝表示,基於服務超過100萬用戶的雲原生實踐經驗,這份路線圖通過剖析真實的行業、真實的場景、真實的痛點、真實的步驟,幫助企業找到符合自身業務環境的最佳上雲實踐路徑。
  • 雲原生時代下的開發機遇,騰訊雲Nocalhost助力開發者創新實踐_發現...
    12月20日,在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 DevOps分論壇上,騰訊雲CODING DevOps CEO張海龍對CODING DevOps技術進行解讀,並發布了助力開發者的開源工具Nocalhost,與行業大咖共同探討雲原生時代下的軟體工程的演進方向,為技術管理者帶來啟發。
  • 青雲科技KubeSphere:加速落地雲原生,深化數位化轉型2.0
    提到雲原生(Cloud Native),一些人可能並不理解, 殊不知,通過近幾年的發展,雲原生已經成為解決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位化、網際網路化趨勢時,一個很實用、很有效的解決架構。CNCF基金會對雲原生的定義最精練,就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
  • 華為雲的Go語言云原生實戰經驗:建立雲原生應用開發基礎能力
    在近日於上海召開的第六屆Gopher China大會上,華為雲微服務首席架構師田曉亮就受邀分享了《華為雲的Go語言云原生實戰經驗》,講述如何構建韌性、高可靠、安全的雲原生應用系統,並孵化雲原生應用開發框架Go chassis,以提升團隊開發效能。
  • 雲原生生態大會Day2,網易數帆Service Mesh與百勝中國中臺架構實踐
    12月16-17日,由CNCF、網易數帆、VMware、PingCAP和阿里雲聯合主辦2020 Cloud Native Day雲原生生態大會線上召開,來自聯合主辦方及字節跳動、Zilliz、百勝中國等公司的17位重磅演講嘉賓,帶來2天主題分享,解析雲原生領軍企業和組織
  • 雲原生時代下的開發變革,騰訊雲Nocalhost讓雲原生開發更簡單
    12月20日,在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 DevOps 分論壇上,騰訊雲CODING DevOps CEO 張海龍對CODING DevOps技術進行解讀,並發布了助力開發者的開源工具 Nocalhost,與行業大咖共同探討雲原生時代下的軟體工程的演進方向,為技術管理者帶來啟發。
  • 華為雲企業級雲網絡,助力企業化繁為簡
    隨著5G、雲、AI等新技術的興起,全球經濟數位化也進入了新的徵程,企業的智能升級正當時。企業上雲過程面臨的諸多問題中,網絡首當其衝,統計表明,43%的企業應用在上雲過程遇到了網絡問題。不論是雲上原生VPC模型對企業級特性的缺失、雲邊協同對低時延高帶寬的網絡訴求、還是基礎網絡和雲原生應用的難以適配,都讓雲網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 落地雲原生加速數字創新 首屆阿里雲原生實戰峰會開幕在即
    2020阿里雲原生實戰峰會5大亮點值得期待   1. 主論壇及四大分論壇匯聚300位技術管理者,共話雲原生定義及應用實踐。來自雲原生實踐先鋒企業的技術負責人、資深架構師、技術專家現場分享,議題覆蓋在線教育、互動娛樂、數位化轉型等不同領域,為企業落地雲原生提供有力參考。   2. 發布雲原生落地權威報告,深度剖析雲原生驅動企業轉型落地痛點。
  • 華為雲發放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福利包」
    網際網路技術是不是已經沒有任何新意了?但是華為雲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並非如此。10月28日,「智美蓉城·進而有為」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舉辦,「華為雲網際網路技術創新高峰論壇」同期舉行。期間,華為雲專屬月迎來了全面升級,「十大專屬政策」重磅發布,華為雲利用5G、雲、AI、雲原生、音視頻等創新技術,加速網際網路行業雲上5G創新的腳步。
  • 數據中臺的雲原生機會|甲子光年
    據36氪報導,「投資人已聞風而動,有先人一步的快槍手早已將雲原生『概念公司』掃了一遍,尋找著下一隻獨角獸。」 什麼是雲原生?簡單來說,雲原生是一種專門在雲上(而不是傳統的數據中心)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式的方法論。企業的業務或應用生在雲上,長在雲上,即Cloud Native。 因此,雲計算是雲原生的基礎,沒有雲計算就談不上雲原生。
  • 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很多時候,圍繞雲原生的討論會直接進入技術選擇,如容器化和微服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雲原生項目的潛在組成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探索雲原生,包括技術和基礎設施,還包括架構、設計,以及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人員和流程。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雲原生不只是說要遷移到雲,而是要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獨特性來快速交付業務價值。
  • 雲原生時代,CI/CD,Serverless 和 Service Mesh趨勢解讀
    在雲原生技術成為各大廠商雲基礎設施建設事實標準的當下,一些火熱的新概念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究竟什麼是CI/CD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何為Serverless無伺服器技術?ServiceMesh服務網格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