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你很多不知道的新技術一直都在內部實踐:
比如華為研發團隊的全面雲化,華為數萬研發人員的開發、構建、測試等研發作業已經全面雲化,實現雲下無代碼,雲上流水線作業,重構研發作業模式;
比如華為基於財務報銷已經實現OCR文字識別,100%支持發票驗真,報銷規則結構化,全流程效率提升100倍;
再比如華為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7億+用戶、180萬+開發者提供的具備強大資源獲取和彈性伸縮能力的「超大規模雲原生應用」平臺——華為消費者雲等等。
而支撐華為業務應用背後是華為對於新技術的理解和實踐。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一些新技術在2020年之前好像沒有那麼緊迫,以前企業擁抱新技術,慢慢悠悠的也不太影響企業業務。但是在特殊的2020年這個節點上,對於不擁抱新技術的企業來說是暴擊。
但是新技術也在不斷進化,就像雲計算,這才發展了幾年,如果不是2020年各種不確定性,大家沒有意識到傳統的雲計算技術已經無法應對企業的需求。在2020年11月30日華為雲聯合Forrester共同發布的雲原生白皮書顯示,已經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意識到傳統的雲計算以及基礎架構技術已經無法使得企業更加有效的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和各方的挑戰。而與此同時,雲原生技術成為企業現代化IT基礎設施的重要力量。
雲原生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企業具備雲原生能力
雲原生很重要,因為以容器技術、面向微服務以及動態編排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目前已經在各個行業和業務場景都展示了其優勢。雲原生在基礎架構、應用、行業等層面也都在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賦能業務應用雲上遷移以及為各個行業的生產力帶來了全面的提升。
企業的需求倒逼雲計算進入新的時代,對於更多的企業而言,一方面要考慮企業多年構建的IT架構,一方面又要向雲原生靠攏。但是實際上很多企業並沒有像華為雲等雲廠商那樣具備很強的技術實力來利用雲原生技術,目前除了幾家大的雲廠商,很多企業不僅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進行自研和組件的集成,即便如此,也很難在短時間實現規模化的應用。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企業而言,利用雲原生一方面面臨著架構、生態等方面的平臺現代化進程阻礙,另一方面雲原生的開源技術的複雜性與不成熟性也帶來各種風險。一個現代化的企業背後一定有擁抱雲原生,但是擁抱雲原生不一定成為現代化企業。
因此華為雲定義為雲原生2.0。雲原生2.0的架構要解決的就是以「應用」為中心的企業需求。
華為雲CTO張宇昕
就像華為雲CTO張宇昕認為「雲原生不僅是產品和技術,它會讓企業的生產方式產生變化,來帶來的整個組織和能力的變化,利用雲原生技術是一個全面性變革,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整個能力全面能力的變革。」
雲原生2.0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要立而不破
按照華為的觀點,雲原生2.0時代,企業應該成為業務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的「新雲原生企業」,同時要保證企業的傳統的業務和雲上的業務實現統一管理。
華為雲提出雲原生2.0,就是希望實現企業的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要立而不破,有機協同,實現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
張宇昕在11月30日的華為雲媒體溝通會上多次強調,華為云云原生2.0希望的是能夠讓企業現有的業務系統和雲上的業務系統以及未來的業務系統統一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
張宇昕表示:「新雲原生企業既需要讓新生能力生於雲、長於雲,把AI、大數據、邊緣計算、視頻等新生能力用於企業,同時也需要繼承和發展既有能力,並與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雲原生2.0,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華為云云原生2.0全景圖具備真內核能力
這幾天華為云云原生2.0全景圖正在業內飛傳,這張圖裡面包含了華為雲的全棧雲原生技術和能力。這個圖裡面包含了很多技術,從擎天架構到數據使能服務DAYU、GaussDB資料庫等數據賦能能力,以及敏捷靈活的華為雲微服務解決方案。
華為雲產品副總裁方國偉在介紹為華為雲的雲原生2.0全景圖時表示,目前華為雲原生基礎設施全面升級,來更好的賦能企業智能升級,助力企業能夠隨時隨地的實現 「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的雲原生服務。
資源高效:華為雲開創性的提出了「以應用為中心」的雲原生基礎設施理念,支持多元算力,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個性化算力需求,基於華為雲擎天架構的軟硬協同能力,為應用提供極致性能的雲原生算力;同時,基於多雲治理和邊雲協同,打造高效、高可靠的分布式泛在計算平臺,並構建包括容器、裸機、虛機、函數多種資源的統一計算平臺,讓傳統企業應用與雲原生應用能更好的協同;並以「應用」為中心打造標準、開放的企業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為企業提供一鍵式部署、可感知應用的智能化調度、全方位監控與運維能力,使應用生命周期管理更高效、智能。
應用敏捷:華為雲DevCloud支持全流程DevSecOps,3種開發模式覆蓋7大開發場景,實現10倍效率提升,讓應用開發更敏捷;華為雲微服務解決方案具備雙棧和全場景兩大特點,業界最強,讓應用治理更靈活;華為雲能實現傳統應用和雲原生應用並存、協同,讓應用集成更高效。
業務智能:華為雲通過FusionInsight及數據使能服務DAYU,GaussDB資料庫,實現雲原生的數據使能,助力企業把數據資源加工為數據資產,AI能力貫穿數據處理流程,實現數據智能化治理;雲原生加持的知識計算解決方案和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從知識高效、模型高效、算力高效、數據高效四個維度出發,加速行業AI落地。
華為雲產品副總裁方國偉
此外,華為在企業安全方面釋有近30年的技術積累,能為企業提供技術、產品、安全合規能力經驗以及安全治理體系等全方位的安全服務,為新雲原生企業保駕護航。
讓數位化轉型實踐見證華為雲原生2.0的內核含義
就像文章開頭華為的真實案例,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表示,華為數位化轉型實踐見證了自身從「非雲原生企業」逐步成為「新雲原生企業」的發展歷程。對於眾多企業很有實踐意義。
比如華為商城按照雲原生架構來構建企業垂直電商,依託華為雲,提供立而不破、與企業傳統應用平滑連接的強大能力,極致彈性支持雙11秒殺等高並發。華為實現超大規模企業雲原生研發應用,重構研發作業模式,大幅提升效率,資源復用率提升3倍,部署效率提升10倍。
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
同時針對不同行業的業務特點,華為云云原生技術應用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與之相對應,針對泛網際網路行業的應用迭代速度快、數據密集程度高以及需要分布式架構保障高可用性等特點,華為云云原生能夠通過服務網絡提升運維自動化水平,通過全棧雲原生能力更好的滿足動態變化的客戶需求;針對製造業,可以通過大規模集群支持提升基礎架構彈性;針對金融行業,可以通過全棧雲原生能力實現基礎架構現代化,並更好的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以及針對政府機構、交通運輸、物流等行業都能充分利用雲原生技術來實現基礎架構的升級和現代化,來滿足不同行業的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在我看來,雲原生2.0這個稱呼的意義遠遠小於華為雲整個技術鏈、生態鏈所蘊含的價值。實際上,華為雲一直是雲原生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從華為雲的雲原生2.0全景圖,到華為云為華為業務賦能,再到華為雲帶動整個產業的行動,無不包含著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的願景。
今後,華為雲將圍繞聯合創新、產業促進、社區貢獻、全面賦能等內容,重點打造「創原會」等雲原生高端交流平臺,持續開源社區貢獻,通過雲原生2.0產業峰會等多種方式全面技術賦能,促進雲原生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