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八)|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2020-12-2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數位化校園建設成果展示

教育信息化

成就智慧幼兒園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位於紅星家園D區,成立於2015年9月,隸屬於紅星建築有限公司,目前,幼兒園共設有小、中、大共18個班級,設有生態智能鋼琴教室、生態科學創課教室等特色教室,是一所高標準、高配置的小區配套普惠性幼兒園。

為了便於小區居民0—3歲的幼兒提供早期教育服務,於19年成立明德託育園,園區佔地11畝,建築面積3770平方米。目前,園所共設有託、小、中、大共10個班級,室內安裝新風系統,中央空調,配備40℃純淨水直飲機,房間定時紫外線消毒,衛生清潔。

信息化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責任。

一、強建設,助智慧管理

信息化管理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和投入,在硬體設備的投入上,在園所信息化發展中凸顯亮點。

NO.1 班級設備完善,助力教育教學

近年來,加大配備資金力度,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各班級配置新型臺式計算機、高清投影儀、超大電子觸摸白板,使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NO.2 園所設備增進,確保安全

園所新增通信設備,方便工作傳達;並設有網絡監控系統136處,保證園內幼兒以及教職工安全。

NO.3 辦公設備充足,提高工作效率

園內辦公室配備彩色智能印表機一臺、黑白印表機兩臺,滿足全園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需要;

NO.4 多媒體會議室,實現共學共育

擁有大型會議室、多媒體教室,方便幼兒園全體教師教育教研工作、家長會議等。

NO.5 網絡辦公,家園共育

2015年開通園所網站,2016年微信公眾號正式使用,成為了幼兒園對外宣傳的主要陣地。充分利用美篇,每周宣傳班級動態,獲得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二、強引進,助高效管理

幼兒園始終堅持以「教育信息化」為原則,以「成就智慧校園」為目標,將信息化建設作為幼兒園整體工作的一部分,納入規劃,並逐步落實。

NO.1 智慧掌通,溫馨家園

為進一步提高園所各項事務效率,幼兒園引進掌通家園這一平臺體系:1、實現打卡拍照 2、實現打卡語音播報 3、支持校園信息播放 4、支持無線音箱分班播報

NO.2 科技興國,智能教育

幼兒園始終堅持以「科技興國」為引領,為幼兒創設科技環境,從小就感受科技的力量。

【科學發現室】

園所設立專門的科學發現室,讓幼兒探索引發對於科學的認知,激發探究興趣。

【機器人編程】

機器人編程已經成為孩子所需掌握的四項必備技能之一,專注3~6歲幼兒計算思維訓練。

NO.3 MR直播,走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前端

MR技術的介入將平面靜止的事物變得立體活躍起來,激發了幼兒興趣並改善了教學效果。

【六大場景助力教育教學】

侏羅紀時代、太空漫步等六大智能場景,教師可根據教學所需隨時切換,幫助教育教學更好的開展。

MR應用於各教學領域:

(1)繪本——讓孩子身臨其境;

(2)科學——領略科技的便利;

(3)數學——情景化教學發散性思維;

(4)音樂——藝術來源於生活;

(5)語言——幼兒話劇表演;

(6)探索——從戶外探索延伸;

(7)親子讀書會——讓閱讀成為樂讀;

(8)線上家長會——溝通零距離;

【線上家長會——家園共育零距離】

疫情期間,為了增進師幼間的情感溝通,採用視頻互動等方式開展了線上家長會,與孩子們進行了一場場甜蜜的「雲約會」。

三、精教研,助教師專業成長

利用信息化設備積極開展優秀教案評選,引導教師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研活動。

NO.1 網絡線上培訓

定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線上培訓,幫助教師及時學習新的內容。

NO.2 線上培訓,線下實地操作

線上培訓學習理論知識,讓教師提前了解重點難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NO.3 網絡評教,更好進行家園共育

利用網絡平臺,家長對園所工作進行評議,既做到了保密性,又增加了家長和園所的溝通交流。

創新和發展是永恆的主題,信息化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學校將努力在信息化應用提升管理實效、增強科研意識提升科研素養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原標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八)|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奎文區櫻園幼兒園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濰坊錦程初級中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雙平臺」戰略驅動 卓雅教育以優質教育賦能未來
    在新技術與新商業模式對教育行業的重構浪潮中,中國領先的教育企業都在擁抱變化,結合自身的規劃、資源與優勢,探索麵向未來的發展道路。卓雅教育集團就是近年來引人矚目的一支中堅力量。  2020年,已有18年辦學經驗積累的卓雅教育集團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敏銳把握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和期待,重新定義教育的邊界,提出了全新的「雙平臺」戰略,致力於為學生、為行業、為產業賦能。  「雙平臺」發展拓寬教育新邊界  卓雅教育集團負責人介紹,「雙平臺」指的是一個全學齡段辦學平臺、一個教育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 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開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11月23日,為了提高全市教師的學科融合創新教學能力和技術保障維護能力,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來自各縣區教育局和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示範校「融合創新專家團隊」成員,
  • 「區塊鏈 教育」備受矚目 趣鏈科技區塊鏈技術賦能教育系統升級
    如今,教育資源如何全面普及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近年來,我國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人們的期望仍有距離。作為區塊鏈準獨角獸企業,趣鏈科技與通關中輔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在線教育。
  • 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制高點 上海打造全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
    來源:證券時報網主題為「新技術、新動能、新生態」為主題的2020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年度峰會12月17日在滬舉辦。此次峰會聚焦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關注信息技術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展現金融科技應用創新與發展前景。
  • 發揮在線教育的優勢 阿卡索為教育均衡發展賦能 - 綜合資訊 - 嶽西...
    近日,「十四五」規劃正式公布,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發展具有轉折點的意義。在這次規劃中,首次提出了「發展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明確了在線教育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他認為線上教育已經興起,要充分認識融合教育對構建高質量教學體系的戰略意義,打造上海虛擬學校體系,建設數位化教育資源,建立學分銀行、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教師要在智能技術支持下協同育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穩定發展。同時在第三次教育大變革的起點上,應組織各方協同力量對信息教育風險要有效進行防範。
  • 發展優質普惠學前教育,新加坡伊橋臨沂幼兒園再發力
    2020/12/22 9:50:16   來源:消費日報網       為了解決家長「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山東省政府大力推動發展普惠性幼兒園
  • 創新教育 共同成長 ——蜀山區幼兒園多媒體信息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12月11日上午,蜀山區幼兒園多媒體信息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合肥市棗林幼兒園舉辦。蜀山區幼教教研員唐金華應邀出席,大柏、南崗、惠民片區30多所幼兒園的業務園長、骨幹教師7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分享信息化教學成果、探索新媒體課堂的創新應用。
  • 2020中國國際教育裝備博覽會「賦能教育」雲展開幕式在上海舉行
    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上海市教育學會主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支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上海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承辦的2020中國國際教育裝備(上海)博覽會「賦能教育」專題雲展開幕式於2020年11月19日在上海舉行。
  • 「創新賦能高質量 擴大開放新格局」—2020中德園高質量發展大會...
    主活動「創新賦能高質量 擴大開放新格局—2020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於12月17日上午在瀋陽世茂希爾頓酒店隆重舉行。大會首先播放了中德園五周年祝賀視頻。隨後,鐵西區區長,經開區、中德園管委會主任郭忠孝向大家介紹了中德園五周年建設情況。
  • 波網聯手GAEA 為全球教育賦能
    今日,波網Boboo.com交易所「星耀全球」世界巡禮第23期中國站開啟,項目方GAEA分享了「GAEA,重新定義學習教育邊界」的主題,分析了區塊鏈如何賦能教育領域,解決教育條件不平等、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致力於建立共享資源模式,打造共享經濟生態。
  • 斑馬AI課三周年:深耕「教育+AI」用創新賦能2至8歲兒童教育
    近日,斑馬AI課在北京舉行三周年媒體開放日,分享最新數據的同時,也就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斑馬AI課教研負責人、斑馬兒童教育研究院院長修佳明表示,作為少兒AI課教育行業的開創者,斑馬AI課未來將持續深耕「教育+AI」,賦能少兒自適應學習。
  • 教育創新 雙軌並行 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是2020年的一大熱詞。深耕中國教培市場二十餘年,全球教育行業的優質企業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中國區總裁白皎宇女士在近期的公開演講中表示:「當OMO逐漸成為教育行業新常態,如何結合孩子發展選擇教育模式,如何結合科技發展優化教育模式,完成從『模式革命』到『質量革命』的轉變, 這是英孚在積極探索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英孚從四大維度深化對「Merge(融合)」的解讀及踐行。
  • 【重點項目巡禮】建設「設計+產業」融合平臺,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重點項目巡禮】建設「設計+產業」融合平臺,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思班奧始終堅持建設「跨學科、新商務、全市場」的發展思路,成為具備創新概念、客戶資源、專業技術、產業孵化、媒體運營和品牌建立等綜合能力的整合運營平臺,涉及的領域包括文化教育、新田園經濟、城市更新、設計建造等。
  •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創新 引領帶動各領域數位化轉型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成重點  記者17日從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和工信部電子五所共同舉辦的「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研討會」上獲悉,工信部將把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大數據產業、兩化融合「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加大融合發展布局
  • RCEP注入新動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賽場成市北發展新引擎
    其中,聚集了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三條發展賽道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賽場,正通過科技加持、數字賦能,爭奪新一輪科技競爭主動權,搶佔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助力市北區乃至全市成為國內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
  • 五中全會解讀:加速核工業數字信息賦能發展
    推進信息技術與項目產業的深度融合,打破傳統領域的信息壁壘,實現項目資源的統籌優化適用和項目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有利於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是公司治理能力與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四)推進技術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動力先進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推動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正在深刻改變著傳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