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6日,歷經一個月籌備、一周線上線下報名參與,由市科協主辦的「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活動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正式啟程。
兩天的活動裡,「探索號」班列帶領孩子們穿越在熟悉城市裡的孩子們,再次認識、挖掘這座創新之城裡的未知之問,先後「打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成都軌道集團軌道學院實訓基地、天府長島文創中心和光啟智能頭盔等人氣點位,用科學之眼,打開邁向未來的科學之門,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創新生活。
5日啟動儀式上,小科技迷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由三位在蓉院士專門為本次活動寄語製作的「探索號」專屬活動紀念封發布,他們用手寫體的鼓勵話語,激勵孩子勇於發現,去創造、去探索未知。
「廣大中小學生要志存高遠,努力學習,增長才幹,為國家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敢為人先,持之以恆,追求卓越,頂天立地」……院士們的寄語通過一張張明信片傳遞給中小學生,院士們的科學精神同樣在傳遞。
「探索號」科普班列活動隆重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三位院士專門為活動寄語,鼓勵蓉城青少年們學科學、愛科學。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是此次「探索號」班列的第一站,擁有兩棲爬行動物標本近10萬號,三位講解員以深入淺出講解方式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兩棲爬行動物的起源、特徵、習性,分類、現狀、生態作用等方面的知識。
學習野生動物知識,增強安全技能。
在科普館三樓,講解人員詳細介紹了如何初步區分毒蛇和無毒蛇以及在野外被毒蛇咬傷的自救方法。「咬痕間距較大,有明顯兩顆牙印的就很可能是毒蛇,因為毒液需要從毒牙中注射。」講解員告訴小朋友們,如果無法判斷蛇是否有毒,最好把它一同帶去醫院。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氣象災害中的雷電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氣象災害中暴雨預警信號是什麼樣的?……「探索號」班列車抵達第二站——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同樣乾貨滿滿。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的重建項目,運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宣傳和普及自然災害知識。
來到第三站,「探索號」班列抵達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在首提地帶小朋友提前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美好。
這是全球首個以公園城市為概念的展廳,主體建築以3萬多塊木頭通過「拼積木」的形式拼接而成,室外景觀則以「茂林修竹」的手法營造川西林盤。
公園城市展廳總共分為三部分,序廳、總覽廳和實踐廳。在序廳,講解員介紹了新時代公園城市的理念,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以及多元城市理念的誕生,讓小朋友有了更系統的認知。
走進全國最大的沉浸式展廳,屏幕上,媛媛一家人在天府新區工作、學習、生活的情景層層展開;舞臺下,孩子們的憧憬之情充滿小臉。
「哇!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在這種場景裡生活?」7歲的姚遠望著媛媛一家遠去的背影,告訴老師,原來公園城市裡的生活這麼美好,自己長大也要把家鄉變成屏幕裡的樣子。
當前,成都正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而朝氣蓬勃的孩子是成都蝶變的重要後備力量。
今天,他們與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相遇,通過沉浸式影片看到這座城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回家的路」已綠意蓬勃、綠道書店點綴日常生活……
其實公園城市已經走進了家家戶戶。
此次「探索號」班列中,通過專家、市民們遴選的「人氣」點位,均是各有「十八般武藝」的硬核「黑科技」擔當。熟知的地鐵出行背後,是怎樣的算力支撐地鐵出行調度,甚至還能無人駕駛?票房「爆款」的哪吒,如何孵化成為現象級產品?科技戰「疫」一線,鎖定七米外潛在高溫人群的頭盔,是如何一「眼」識人的?
從承載成都蝶變記憶的成華區一路往南,「邂逅」成都高新區與成都天府新區帶來的科技驚喜,在此次硬核科技遊的主題線路上,孩子們打開了那些熟知生活科技背後所不熟知的科技奧秘,將昨天的「未知」變成了今天的「已知」。
每天人流量數萬計的地鐵如何在「城市森林」裡有條不紊地穿梭運行?「地鐵最強大腦」COCC如何控制多條線路的運行方式、交路情況?無人駕駛的地鐵長什麼樣?帶著這些好奇,小科技迷們迫不及待地走進了成都軌道集團軌道學院實訓基地,開啟「硬核」科技體驗。
上個月,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作為我國中西部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以「最高標準」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成都軌道交通將正式邁入全自動運行新時代。
「這個智慧『小9』,就是它啦!」在成都地鐵9號線全自動運行智慧平臺,有著地鐵無人駕駛技術「加持」的智慧「小9」,成了孩子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王」。
「無人駕駛『小9』的智慧大腦在哪裡,安全監控又怎麼做到的?」「『小9』的駕駛室與乘客車廂一體設計,如何確保行駛安全呢?」面對孩子們連珠炮似的提問,講解員逐一地為孩子們現場答疑、模擬演示。
「『小9』能在車輛專家工作站實現對列車牽引、制動等信息實時遠程監控,同時具備對列車遠程操作功能。同時,駕駛室蓋板上方有相應的傳感器,如果有人打開蓋板,場景和報警信息將會反饋到OCC調度中心,通過緊急處置來進行列車制動。」
參觀了無人駕駛的智慧「小9」,那人工駕駛的地鐵又是如何運行的呢?隨後,孩子們來到仿真駕駛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15臺機器進行了地鐵模擬駕駛體驗。
記者注意到,在列車行駛過程中,操作臺正前方的顯示屏會出現與2號線犀浦段相同的市景,而兩側的建築房屋都是全真還原,力求最真實的視覺體驗。
「成都造」的《王者榮耀》火爆全球,同樣「出生」於這裡的《哪吒》也創造了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神話」。從遊戲到動漫,「文創+」「科技+」正在實現融入發展。打造文創產業之都,成都究竟底氣何在?第二站,孩子們走進天府長島文創中心尋找答案。
成都「三城三都」建設,將「世界文創名城」放在首位。成都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火鍋、大熊貓、雪山等特有IP,也已湧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數字文創企業,但總體來看,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巨頭企業依然較為稀缺。
然而,這種情況或許正將被打破。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企業、數字文創領域頭部企業均在不斷加碼成都數字文創賽道,這一趨勢,從瞪羚谷數字文創產業基地的核心產業載體——天府長島即可窺見。
影視作品、遊戲手辦、原創IP音樂、短視頻、AR直播……走進天府長島文創中心大門,放眼望去,便是成都高新區瞪羚谷數字文創基地的區域規劃圖以及陳列在牆上的大批文創產品。
穿過充滿科技感的環形走廊,最吸引孩子們目光的還是從成都「土生土長」的爆款手遊《王者榮耀》。
「從成都誕生到風靡全球,如今的《王者榮耀》已不僅僅是單一的遊戲,而是發展到了賽事、綜藝、動漫等多個外圍領域,形成了完整的價值體系。」講解員介紹,繼《王者榮耀》之後,騰訊旗下的另一款三國題材沙盤戰略手遊《鴻圖之下》,也宣布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學術研究、文化主題活動、特色文創景點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隨著騰訊新文創總部項目落子成都,雙方將繼續在文創開發、文旅資源、電競賽事等維度展開更多合作,持續參與 IP 文創開發。」
科技戰疫,「成都創新」迅速響應。
從疫情發生之初的試劑盒,到復工復產時的無人工廠,再到常態化防控時的無感測溫,這些硬核產品作為戰「疫」過程中的科技「擔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全國復工復產復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成都的秘笈是什麼?
孩子們親自戴上光啟智能頭盔,解開戰「疫」黑科技的神秘面紗。
「這款頭盔是基於警用頭盔進行的升級,模塊化的結構可以實現人臉識別和無感測溫的無縫切換。」據光啟科技西部區域總監毛宇顥介紹,得益於光啟領先的超材料技術,在集成了大量功能模塊的情況下,頭盔總重保持在不超過1200克,盔殼重量只有不到180克,相當於傳統頭盔盔殼重量的1/4~1/3,重量更輕、攜帶更方便、佩戴更舒適等特點讓這款「成都造」科技產品遠銷51個國家,同時在上海、深圳等地全面推廣使用。
此外,為更大限度地保護醫療人員,讓病毒無處遁形,光啟智能頭盔搭載了傳統紅外測溫攝像頭的自動測溫功能,還能實時識別二維碼,自動記錄人員身份信息,並且完全不需要施工布線、配戴即用、部署靈活,實現超高效率巡查發熱人員。
「我要戴一下看看!」聽完關於頭盔的講解,孩子們迫不及待圍成一圈,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款「黑科技」的神秘。
透過頭盔內置的顯示屏,孩子們環顧四周「掃描」著自己周圍同學信息和溫度。「大人流監測、精準測溫、高效無感排查,極大提升了疫情檢測速度和效率,同時也將在常態化防控中構築第一道防線。」天府新區光啟未來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歡說。
原標題:《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正式啟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