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目鏡有助於防止
一隻手機,就可獲得用戶臉部形狀數據
護目鏡的數位化模型如何構建是生成完美貼合人體眼眶的幾何形狀的關鍵一躍。
科研人員通過直接在護目鏡上生成安裝鏡片用的片槽避免了同時要佩戴兩副眼鏡的尷尬,通過側面通氣孔增加空氣對流減少起霧,而這些關鍵功能的實現又為設計提出不小的挑戰——快速自動生成兼顧眾多目標的護目鏡設計。
眼鏡片槽形狀直接決定鏡片的無縫安裝因此在優化過程中需要始終保持;護目鏡外沿與眼眶在實現貼合過程中要接觸均勻;為了實現生產,鏡框的壁厚變化有限制;各部分的形狀線條要光順和美觀……
3D列印技術開展生產,應用前景廣闊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臉是一模一樣的,這意味著根據用戶臉型生成的每一副護目鏡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形狀。傳統開模生產方式無法生產這樣的定製化產品,而3D列印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3D列印技術的發展和快速普及,使得可以在很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完成護目鏡的定製化生產,甚至在表面彩印上個性化圖案。創新的生產方式讓這一護目鏡技術能夠順理成章地走出實驗室,直接服務廣大醫護人員。
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並在杭州兩個醫院開展了臨床應用測試。
醫護人員普遍評價:「這種護目鏡戴上去舒適多了。整個鏡圈貼合在眼眶上,臉上的壓迫感分布比較均勻,即使整天佩戴著,在臉上留下的痕跡也不明顯,取下後很快就消失了。鏡片直接安裝在護目鏡上,再不用裡一層外一層套著戴眼鏡和護目鏡了,起霧問題也大大改善。」
「實際上,作為定製化的頭戴設備自動設計,這一技術的應用場景並不限於個人或醫用防護。」周昆說,未來不管是針對運動眼鏡,還是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的頭戴設備,這都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技術。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