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粹可謂數不勝數,五千年華夏文明傳承的精華實在太多太多。享譽中外的四大國粹: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和中國醫學,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只可惜很多國粹在現如今這個文化斷層、信仰缺失的年代,或被遺忘、或失傳、或被丟棄,已經不復當年盛世。然而中華傳統國粹中有一支「奇葩」的力量,至今仍然不斷創新,不斷改變,不斷發展,還能帶動了一大批新型產業。更強悍的是,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經濟危機」,它仍然屹立不倒,一派生機勃然,欣欣向榮。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沒錯!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它就是哪怕到了奧運會中國也可以穩穩奪冠的項目——麻將!
麻將是誰發明的?網絡稱:漁民!
為什麼?
漁民捕魚論什麼?一條二條三條!
漁民捕魚之後放哪裡?一筒二筒三筒!
漁民捕魚做什麼?賣錢!一萬兩萬三萬!
漁民關注什麼?出海打漁最關注東西南北風!白板是船帆、紅中是桅杆、發財是目標……
咋一聽還真是那麼回事。但如果簡簡單單這麼來評價麻將的話,那就稱不上是國粹了。麻將之所以成為國粹,最主要的就是它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和玄機。
麻將,是當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博戲。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古代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學者們普遍認為,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長期以來關於麻將的起源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其中不少傳說相當精彩,如起源於古糧倉、起源於鄭成功、起源於唐朝的葉子戲、起源於馬吊牌等等。現如今,我們已沒必要去研究麻將究竟起源於哪裡,因為無論如何,麻將作為中國傳統國粹,至少都會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了。從麻將牌的組合設計來分析,一副麻將牌中的任何一張牌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意境,更蘊含著中國古代的樸素哲學觀。
我們知道,我國古代的樸素哲學觀以陰陽五行學說最為著名。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物無一不可用五行來概括。五行為金、木、水、火、土,其方位相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在古人的「天圓地方」世界觀之中,他們認為「宇宙」應該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東南西北四方,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空氣。是不是很清晰了,麻將中,東西南北風的前後左右環繞,「發」是頭髮,在人的最頂部,代表天;「白皮」代表地;而「紅中」代表天地之間的人。這就是古人的傳說中的「三才觀」。
在古人的數字觀中,我們曾經講到過「九」和「五」的重要意義。事實上,「十二」這個數字也被認為是最「吉利」的數字。比如「十二生肖」、「十二時辰」、一年有十二個月、天幹地支也是用「十二」這個數字。在麻將當中,天罡星36和地煞星72,都是12的倍數,而麻將的總牌數(144),更是12的平方。也有傳說稱麻將的108張(不算東西南北和中發白),都是以水滸傳108將為原型,如九紋龍史進、雙鞭呼延灼等等。還有傳說認為,玩家四人分別坐於東西南北四方,代表著春夏秋冬,而每人的13張牌代表著每季的13個星期(364天),最後和牌的人多出的1張,正好是暗合一年的365天。
此外,我們知道,麻將中有四個花牌,分別是「梅蘭竹菊」,代表著春、夏、秋、冬的「四君子」,「梅」代表著高貴,「藍」象徵著優雅,「竹」蘊含著虛心,「菊」則暗示著冷豔。可以說除了東南西北和中發白之外,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是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訴求。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連「中發白」都代表著仁愛、真誠和孝心的傳統美德,至少「孔子」是這麼認為的。
我們之所以稱麻將為國粹,正是因為其中蘊含著數不清的中華文化、哲學思想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現如今,麻將作為逢年過節餐桌上的最佳「調劑」,縱然全國各地風俗習慣各不相同,依舊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帶動了諸多行業的發展。我們在娛樂消費的同時,以之為寶,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麻將的來歷、歷史、傳說和其中隱藏的玄機呢?如果以後有人再反對你打麻將,你完全可以用這些常識來為自己證明,「哥玩的不是麻將,是中華的文化和智慧」!
(《祭祀文化網》小編溫馨提示: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凡事都應適度,不可過於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