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國粹中唯有它一枝獨秀,它是啥呢?

2020-12-14 祭祀文化網

中國的國粹可謂數不勝數,五千年華夏文明傳承的精華實在太多太多。享譽中外的四大國粹: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和中國醫學,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只可惜很多國粹在現如今這個文化斷層、信仰缺失的年代,或被遺忘、或失傳、或被丟棄,已經不復當年盛世。然而中華傳統國粹中有一支「奇葩」的力量,至今仍然不斷創新,不斷改變,不斷發展,還能帶動了一大批新型產業。更強悍的是,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經濟危機」,它仍然屹立不倒,一派生機勃然,欣欣向榮。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沒錯!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它就是哪怕到了奧運會中國也可以穩穩奪冠的項目——麻將!

麻將是誰發明的?網絡稱:漁民!

為什麼?

漁民捕魚論什麼?一條二條三條!

漁民捕魚之後放哪裡?一筒二筒三筒!

漁民捕魚做什麼?賣錢!一萬兩萬三萬!

漁民關注什麼?出海打漁最關注東西南北風!白板是船帆、紅中是桅杆、發財是目標……

咋一聽還真是那麼回事。但如果簡簡單單這麼來評價麻將的話,那就稱不上是國粹了。麻將之所以成為國粹,最主要的就是它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和玄機。

麻將,是當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博戲。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古代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學者們普遍認為,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長期以來關於麻將的起源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其中不少傳說相當精彩,如起源於古糧倉、起源於鄭成功、起源於唐朝的葉子戲、起源於馬吊牌等等。現如今,我們已沒必要去研究麻將究竟起源於哪裡,因為無論如何,麻將作為中國傳統國粹,至少都會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了。從麻將牌的組合設計來分析,一副麻將牌中的任何一張牌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意境,更蘊含著中國古代的樸素哲學觀。

我們知道,我國古代的樸素哲學觀以陰陽五行學說最為著名。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物無一不可用五行來概括。五行為金、木、水、火、土,其方位相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在古人的「天圓地方」世界觀之中,他們認為「宇宙」應該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東南西北四方,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空氣。是不是很清晰了,麻將中,東西南北風的前後左右環繞,「發」是頭髮,在人的最頂部,代表天;「白皮」代表地;而「紅中」代表天地之間的人。這就是古人的傳說中的「三才觀」。

在古人的數字觀中,我們曾經講到過「九」和「五」的重要意義。事實上,「十二」這個數字也被認為是最「吉利」的數字。比如「十二生肖」、「十二時辰」、一年有十二個月、天幹地支也是用「十二」這個數字。在麻將當中,天罡星36和地煞星72,都是12的倍數,而麻將的總牌數(144),更是12的平方。也有傳說稱麻將的108張(不算東西南北和中發白),都是以水滸傳108將為原型,如九紋龍史進、雙鞭呼延灼等等。還有傳說認為,玩家四人分別坐於東西南北四方,代表著春夏秋冬,而每人的13張牌代表著每季的13個星期(364天),最後和牌的人多出的1張,正好是暗合一年的365天。

此外,我們知道,麻將中有四個花牌,分別是「梅蘭竹菊」,代表著春、夏、秋、冬的「四君子」,「梅」代表著高貴,「藍」象徵著優雅,「竹」蘊含著虛心,「菊」則暗示著冷豔。可以說除了東南西北和中發白之外,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是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訴求。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連「中發白」都代表著仁愛、真誠和孝心的傳統美德,至少「孔子」是這麼認為的。

我們之所以稱麻將為國粹,正是因為其中蘊含著數不清的中華文化、哲學思想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現如今,麻將作為逢年過節餐桌上的最佳「調劑」,縱然全國各地風俗習慣各不相同,依舊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帶動了諸多行業的發展。我們在娛樂消費的同時,以之為寶,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麻將的來歷、歷史、傳說和其中隱藏的玄機呢?如果以後有人再反對你打麻將,你完全可以用這些常識來為自己證明,「哥玩的不是麻將,是中華的文化和智慧」!

(《祭祀文化網》小編溫馨提示: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凡事都應適度,不可過於沉迷)

相關焦點

  • 我校在「花季杯」蘇州市青少年國粹文化系列活動中喜獲佳績!
    在蘇州市教育局主辦的「我們的節日」——2019「花季杯」蘇州市青少年國粹文化系列活動中,我校「小白馬烙畫社」榮獲蘇州市中小學傳統手工藝作品展一等獎,在蘇州市中小學花燈作品展中,我校學生吳宇軒和潘振宇的花燈作品榮獲二等獎。
  • 你可能不知道,瓷器沒有納入四大國粹,但它有那實力
    說到國粹,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是京劇,中國功夫,中國書法,中醫。其實我要說,瓷器也是我們的國粹。之所以稱它是國粹,在於它在歷史長河中所擁有的世界影響力;它的精美和實用程度;它代表了古代匠人的工匠精神;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審美典型代表。中國考古發掘最早的原始青瓷是在山西的馮龍山文化,距今約4200年,而歐洲的瓷器直到1708年才被製作出來。中國瓷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獨孤不敗般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 國粹京劇亮相「讀懂中國」 晨光文具打造國粹禮盒
    會議圍繞「中國發展新動能·全球合作新機遇」這一主題,包括全球近40位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和企業家在內的約600名嘉賓展開了深入探討。會場內外,與會代表們在思想激蕩中感受著中國發展的活力。12月16日晚,由京劇表演藝術家儲蘭蘭任團長的蘭新劇團,為第三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歡迎晚宴的中外嘉賓組織了精彩的新京劇專場演出。
  • 起源中國的摺紙,被日本奉為「國粹」,40歲大叔憑它一年還清房貸
    文/卡斯媽媽其實摺紙的藝術最早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日本發揚光大了。日本還把摺紙藝術奉為他們的「國粹」。現如今日本把摺紙藝術納入了幼兒園學習的內容裡。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摺紙的藝術。為什麼說摺紙藝術起源於中國呢?接下來帶大家看一下茶筅(xiǎn)看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的,它是宋代人發明的竹製的刷帚,用來點茶的工具。
  • 誰說國粹沒有國際市場?國風剪紙走紅澳洲網絡,國粹的另一面
    引讀:誰說國粹沒有國際市場?國風剪紙走紅澳洲網絡,國粹的另一面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在中國,無論是家有喜事還是逢年過節,剪紙、窗花都是必不可少的。火紅色的剪紙藝術,代表的是吉祥如意,預示著之後的生活中,能過得紅紅火火。
  • 中國「五大國粹」,文化價值與底蘊,延古至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見證著中國幾千年來的發展,然而,你知道中國「五大國粹」是什麼嗎?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華服、漢衣冠、漢裝,中國「五大國粹」排名第五位。很多人可能對漢服的理解出現過偏差,漢服並非指「漢代」的服飾,而是指漢族民族服飾,它「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後漢書·輿服制》],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包括至明末清初。
  • 日本國粹相撲,中國2000年前已經在玩了
    提到體術,每個國家都有引以為豪的國粹:巴西人有柔術、泰國人有泰拳、中國人有太極、韓國人有跆拳道,而我們的鄰國日本的相撲,也是他們的文化名片之一。 相撲是日本國粹,由兩位力士束髮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裸地格鬥。
  • 日本視為傳統國粹的木屐,被中國出土的文物錘了?
    木屐,一種走起來吱吱作響的木底鞋,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鞋類,但離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有點遠,而且現在說起來,大家普遍都會想到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著小又快步伐的日本女性,並覺得木屐是他們的傳統木鞋,這種印象太令人深刻了。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他們的文化輸出做得確實挺不錯的。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而中國飲食文化就是在特有的重食傳統和觀念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的重養、重味等觀念都是以重食為基點而產生的。重養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養者,養生也,就是養的方式以求得人身體保持健康狀態並達到長壽的最佳效果。倘若說重食的目的是為了生存,那麼,重養則是追求人的生存質量的問題了。
  • 起源中國的「摺紙術」,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後,如今成為了日本國粹
    而它就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對於人類的影響十分重大。而對於摺紙其實我們就沒有那麼注重,並且如今它還成為了「日本國粹」,很多外國人都以為它是日本人發明的。摺紙的起源因為紙張難以保存所以無從考證,於是中國起源說和日本起源說乃至西班牙起源說的出現。但在國內外專家看來,摺紙的起源就是來自中國,並且時間可能在2000年多年前就起源於中國。
  • 晨光文具「盛世新顏」全球亮相:讓世界愛上中國國粹
    活動現場,晨光文具運用高科技投影技術,在南京城牆上投射出融國粹藝術特色與時尚元素於一體的「4D時光戲院」,以傳統京劇藝術演繹時尚新品,為觀眾呈現全景沉浸式大秀的同時,也傳遞出晨光文具堅持將傳統國粹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全新品牌升級理念。
  • 老外評出中國「最好吃」的糕點,圖1是家常便飯,圖5堪稱國粹!
    老外評出中國「最好吃」的糕點,圖1是家常便飯,圖5堪稱國粹!中國的美食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名氣的,很多老外都喜歡吃中國菜,不僅吃中國菜,對於中國的糕點也是非常喜愛的。很多老外到中國旅行品嘗了美味的中國糕點之後都會讚不絕口,甚至還有一些人特意來中國學習製作糕點的方法,把這些糕點引進到自己的國家去。所以現在在國外也可以見到一些中國的糕點。老外評出「最美味」的中國糕點,圖1是家常便飯,圖4堪稱國粹!
  • 「鎮江」京口區象山街道: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精華
    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近日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桓王亭社區於在香江不夜城廣場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精華」為主題的戲曲演出活動。演出活動在一曲悠揚的《梁祝》中開始,康盛劇社的演出人員們創新地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與傳統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選段相結合,中西合璧,開創新意。現場居民看得如痴如醉。為了方便居民對戲曲加深了解,社區貼心地在現場安裝了字幕機,方便居民理解劇情,也使許多之前對中國傳統戲劇沒有過多接觸的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戲曲有了新的認識。
  • 相撲、和服、木屐和抹茶,日本的這些國粹竟都源於中國
    提起鄰國日本的國粹,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比如相撲、和服、木屐、抹茶、榻榻米,這些國粹都是來源於中國,來源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國粹如何傳入日本,又是什麼原因在日本保留至今,然而卻在國內式微或者消失的。
  • 462米歐洲第一高樓,孤獨矗立在海邊,周邊唯它一枝獨秀
    不過近年來,俄羅斯也在開始不斷修建高樓大廈了,或許是受了中國的刺激,也開始想展示自己的建造能力。 因為修建的地方相對比較偏遠,這座大樓周邊幾乎沒有什麼高樓建築,就像是一枝獨秀一般。現在拉赫塔中心已然成為了聖彼得堡的一個地標性建築,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讓「八字」基本道德成為驕世的國粹
    這八字基本道德構築了炎黃子孫道德準則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是我們可以驕世的國粹。「忠孝仁悌,禮義廉恥」是我們的祖先對於如何做人、做事的精闢總結,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有千條理由萬條理由繼承和發揚光大,沒有一條理由可以把它忘卻了,只有學習和踐行,人們的情操必會趨於高尚,社會必會趨於和諧。
  • 中國國粹馳名中外,戲曲臉譜又是如何識別,懂了這些就會區分
    中國國粹——臉譜中國國粹遠近聞名,馳名中外,不少的人就戀上了臉譜,有些朋友可能還不知道臉譜是什麼。總的來說,就是演員會給臉上裝扮各式各樣的繪畫,然後用來充當不同的角色。這些臉譜一般人還真不能分辨得出來,要不怎麼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呢?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一下大家識別臉譜的小妙招。
  •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 小姐姐穿在身上真好看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是中國與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旗袍是民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女性服飾,被譽為是中國的國粹,也是華人女性代表性的服裝,現在隨著國際文化的碰撞,產生了很多的流行元素,現在西方很多的時尚,都很喜歡借鑑中國風的元素。其實我一直好奇。
  • 中華國粹,美到極致!
    圍棋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絲綢主要分為14大類紡,縐,緞,綾,紗,羅,絨,錦,綃,呢,葛,綈,絹,綢
  • 中國女性經典國粹服裝,越來越不受女性歡迎,現代女性的審美觀
    旗袍是中國女性的經典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旗袍越來越不受女性歡迎,是女性拋棄了傳統,還是旗袍不適應時代?中國女性經典國粹服裝,越來越不受女性歡迎,現代女性的審美觀。而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旗袍經過長久更新,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相信旗袍終有一天會走上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