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我老公的妹妹,自打結婚後就經常往娘家跑,每次回來都怒氣衝衝,也沒什麼大事,就是抱怨她的婆婆。
每天最少往家裡打三個電話,不是婆婆今天往湯裡放了胡椒和姜,就是沒有幫自己給孩子換尿布。芝麻綠豆大點兒事兒,讓人特別不理解她怒不可遏的語氣。
一次,她回娘家,趁著我和我老公都在,硬是拉住我們,沒完沒了地抱怨她們婆媳關係如何疏遠,我老公聽得煩了,就問她:
「你婆婆走路聲音大,你可以說,『媽,輕一點,我怕嚇到孩子』;
衝奶粉的活兒又不累,她不會,你完全可以自己衝;
嫌她做飯不好吃,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告訴她你愛吃什麼;
你總和我們抱怨,有什麼用嗎?」
沒有得到意料中的安慰和同情,她氣鼓鼓地說:「我說也是白說,她根本就不會改!」
我老公沒有讓步,繼續問她,「你看看你自己的說話方式,三句話不到頭就發火,誰敢和你親近?你好好表達,結果肯定不一樣。」
也許是戳到了她心裡,她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後來,她再回娘家,不像之前那樣負能量爆棚了,聽我老公說,她現在也會去廚房幫婆婆洗洗菜、說說話,婆媳之間談不上血濃於水,但也不像之前那樣陌生了,來接她的妹夫也比之前愛笑了。
別人的臉,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其實是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
一個有控制欲的人,他遇見的都是敵人;
一個戒備心強的人,他感受不到他人的善意;
一個滿懷怨恨的人,他留不住生活的確幸和美好。
量人先量己,責人先問己。任何一種關係,都遵循同一個樸素的原則:愛出愛返,仁往仁來;恨出恨進,怨往怨來。
種下什麼因,就會結出什麼果。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弱者遇見障礙,強者遇見機會
以前單位來過一個實習生,志不在教育,也不想提前去社會上吃苦,所以,打著實習的旗號,在學校水經驗,她很少去聽課,每天都坐在辦公室吹空調,戴上耳機刷網頁、看小視頻。
老教師們經常勸她,「沒事多做做題,多聽聽課,實習期就是沉澱期,就算你不打算做教師,學學總沒有壞處。」
她總是嘴上答應,結果還是重複之前的日子。久而久之,領導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次聯考後電腦閱卷,上面派發給每個人的任務都是300份試卷,結果就是她負責的這300份試卷,方程式全部批改錯誤,我們所有人連夜又從題庫中挑出了這300份試卷,逐一修正。
實習期結束時,總共4個實習生,3個被評為「優秀實習生」,1個還獲得了留校資格,唯獨她與這一切優待絕緣。
她心裡忿忿不平,話裡話外都是留校的那個實習生家裡有關係,負責考核的老教師不會做人,學校對實習生不夠寬容.
總之,整個單位沒一個好人,每一個人都缺乏愛心,不能感同身受學生的不易。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那個留校的實習生和她一樣,只有一次登臺機會,但卻硬是將一節課準備了三個版本;負責考核的老教師當然知道年輕人不易,所以將一個能力不出眾但態度端正的姑娘,也評為了優秀。
一個人臉上的態度,是最好的履歷。平步青雲的背後,是不斷地自我修煉;舉步維艱的現狀,是一味地埋天怨地。
一位多年做HR的朋友曾和我說過,「職場裡,那些多年來仍處於基層的人,並非全是平臺太差、個人能力不夠,更多的是態度不端。」
有人破格錄用,也有人被辭退,抱怨時代殘酷時,是否意識到自己只是沒有優秀到無可替代?
有人橫空出世,也有人被忽視,慨嘆懷才不遇時,是否清楚自己其實只是「懷才不夠」?
有人久坐地厚,也有人被取代,怨恨職場無情時,是否告誡過自己能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職場中,每個人所處的位置,都是自己一貫以來所有態度的總和。
弱者遇見的都是障礙,抱怨環境,苛責別人,路越走越窄;
強者遇見的都是機會,反躬自省,調整自我,前途越來越光明。
優秀的人,才能遇見優質的愛情
鄰居家的妹妹今年25歲了,別看她年紀小,已經是相親場上的「老人」了。
畢業後找了幾份工作,不是嫌棄工資低,就是抱怨離家遠,輾轉幾年,也不想再摸爬滾打,夢想靠結婚來走上人生巔峰。
有一次,我們共同的朋友結婚,席間,她豔羨地看著臺上不斷循環播放的影像,對我說,「姐,你看她多幸運,嫁得這麼好。」
新婚的那對小兩口,男生一表人才,畢業於985高校,目前是市區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確實優秀。但他旁邊的女孩兒,同樣不容小覷,研究生學歷,現在是名小有名氣的檢察官。
我說,「不存在誰運氣好,兩個人都很優秀。」
她喃喃自語,「哎,我怎麼就遇不到這麼優秀的人呢!」
且不說實力不夠,眼前這姑娘目前辭職在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怎麼可能遇到優秀的人?朋友圈裡整天關注的都是星座運勢和網絡佔卜,又拿什麼去填充愛情?
這就好比:
他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她躺在床上刷小視頻;
她在圖書館裡讀書寫字,他坐在網吧通宵打遊戲……
兩類人就像身處平行時空,如何能遇到?
他熱愛文學、侃侃而談,而她只在意明星八卦、滔滔不絕;
她關注電影背後的深層意義,而他只介意演員的妝容和服飾……
就算坐到一起,又如何能聊到一起?
所以,不要把別人的般配歸結於運氣,不要把他人的幸福總結成命好。
想擁有優質的愛情,自己首先要做個優秀的人。
道路相同,才能為謀;同頻共振,才叫天作之合。
願今後的我們,都能懂得:
抱怨環境,不如改變心境;
嚴苛他人,不如嚴於律己;
羨慕別人,不如修煉自我。
無論將來遇見誰,生活都是先從遇見自己開始的。你是吉人,自有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