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服裝設計師、曾經的第一古典美人李建群老師走了,享年63歲。
李建群多才多藝,為人熟知的是她演員的身份,她是《唐明皇》中工於心計的武惠妃、《武則天》中智慧與美貌的徐才人、《漢宮飛燕》中「才女」班婕妤、《康熙王朝》中「寧折不彎」的容妃、《大敦煌》中溫柔賢惠的蘇清平等。
最深入人心的自然是《康熙王朝》的容妃,她聰明、善解人意、剛直不阿,是後宮中能給康熙溫暖的「親人」。
在江山和愛人面前,康熙選擇了江山,他不能留下一個不成器的太子,只能犧牲自己心愛的女人,這就是所謂的人在皇位,身不由己吧,就算是一國之君也不能隨心所欲。
「容妃」是一個悲劇人物,但是她的孝行、德操、堅貞和智慧掩蓋了這些不幸,李建群細膩溫柔的表演堪稱完美,再加上她身上那種獨特的典雅氣質,造就了這一經典角色,李建群之後,再無「容妃」。
「容妃」李建群的離開,又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康熙王朝》這部劇,相信許多同學又想重溫一遍了。
1、「用公家稿紙幹私活」的二月河
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當年寫作是在電廠上班完成的,而二月河同樣是「用公家稿紙幹私活」的作家,為此還被領導點名批評不務正業。
1984年,39歲的二月河開始著手撰寫《康熙大帝》,無論是炎夏或是寒冬,他都堅持了下來。夏天熱的時候,毛巾纏在手上,雙腳泡在水桶裡,冬天冷的時候,也都堅持到夜裡兩三點,最終歷時4年完成這部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了轟動,獲得各種獎項。
2001年陳道明版《康熙王朝》大家都熟悉,其實早在1994年就有人將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搬上熒幕,改編的是第一部奪宮的故事。導演林鴻當年因為此劇創造了各種「第一人」的頭銜,諸如中國歷史正劇導演第一人,中國以私人名義貸款拍電視劇第一人。
94版《康熙大帝》一開播,也是震動了影視界,比較遺憾的是只拍了康熙的青少年時代,只講述了康熙除掉鰲拜的故事。至於為什麼沒有往下拍攝,導演林鴻說二月河一稿兩賣,而二月河表示,林鴻擁有5年的改編權,當時他和劉大印籤約的時候已經過了5年,所以並侵犯任何人的權利。
2、愛演戲的導演和製片人
劉大印,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是總記得《康熙王朝》的延平王鄭經吧,索額圖的扮演者薛中銳還誇讚過他,對鄭經這種不溫不火、入木三分的角色詮釋的恰到好處。
除了是演員之外,劉大印還是《康熙王朝》的製片人和導演,當年就是他和二月河籤下《康熙大帝》的改編權,之後又集結了夢幻團隊,打造了這部古典巨片。在此之前他曾製作過《聊齋》《武則天》等劇集。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代表著清宮劇的最高水平,豆瓣評分都超過了9分,前者9.2,後者9.1。1999年《雍正王朝》的成功對後來的《康熙王朝》來說,既是壓力又是機會,看完了兒子,自然也想看他爹的戲。
為了不拖《雍正王朝》的後腿,製片人劉大印邀請陳家林聯合執導,著名作家朱蘇進、胡建新和二月河聯合編劇,又有陳道明、茹萍、高蘭村、薛中銳、劉毓濱、蘇廷石、朱藝丹多位一級演員保駕護航,組成了當時最佳的製作陣容。
當年許多人總結《康熙王朝》八大特點:大題材、大製作、大製片、大導演、大明星、大編劇、大投入、大回報。劇集播出之後,立馬颳起一股「康熙」颶風,在寶島臺灣還打破了收視紀錄,成為內地電視劇在寶島臺灣的最高收視率。
3、《康熙王朝》錯誤多多,可還是成了經典
從歷史正劇的角度上來看,《康熙王朝》是「失敗」的,當年播出的時候就被批評錯誤多多,還將許多地方改編的面目全非,比如孝莊是諡號,死後才有的,而不是劇中我孝莊怎麼怎麼樣。
劇中孝莊曾說:這耿精忠六十有二了,吳三桂也是五十有八了。實際上,吳三桂起兵叛亂的時候是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當時61歲,而耿精忠當時不過才30歲而已。
劇中為了體現周培公對大清的忠心,臨死之際獻上《皇輿全覽圖》,其實並不是周培公所繪,而是外國傳教士雷孝思、馬國賢、白晉、杜德美等。
雖然出現了歷史常識錯誤,但《康熙王朝》依然成為了經典,一樣引發了萬人空巷,這是為什麼呢?
《康熙王朝》作為一部成功的劇集,它的精彩之處在於將康熙的一生呈現給大家,八歲登基,剷除鰲拜、滅吳三桂、收復臺灣、平定噶爾丹,既有雄才偉略的一面,也有激進、犯錯的時候,既有親情、君臣情,也有愛情,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渲染上面,後來者很難將其超越。
人物塑造的鮮活生動,每一個人物都可圈可點,孝莊太后的睿智、索尼的老謀深算、蘇麻喇姑的端莊溫婉、康熙的孤獨、伍次友的智慧、明珠的圓滑、索額圖的肆無忌憚、周培公的忠心、姚啟聖的傲骨、還有李光地、魏東亭、容妃、藍齊兒、鰲拜、噶爾丹、吳三桂、施琅、李德全等。
4、幕後選角故事
《雍正王朝》中劇組一開始選定的是張豐毅出演「雍正」一角,後來他被陳凱歌拉去臨時救場《荊軻刺秦王》,雍正落在了唐國強頭上,之後他又推薦老友王繪春出演八爺,造就了一部經典。
《雍正王朝》雖說主角是雍正,不過康熙也佔了大量篇幅,焦晃老爺子的表演更是神來之筆,他不是在演康熙,而是本身就是康熙。
也正是因為精彩的表演,所以《康熙王朝》劇組一開始也考慮過老爺子出演康熙,不過等到劇本完成之後,才發現老年康熙的戲份非常少,只能另選他人。
之後劇組又敲定了姜文,但姜文因為檔期以及其他原因拒絕了,最後落在了陳道明頭上。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陳道明搜集各種資料,還專門跑到故宮去找感覺,最終呈現出一個氣宇軒昂、霸氣、溫和的帝王,顯示了高超的演技,真乃「雄才大略康熙帝, 王者風範陳道明」。
有人說陳道明的康熙不如焦晃的,其實兩者是不同時期的康熙,前者說功和名,後者說身後事,表演方式自然不同。
19年過去了,《康熙王朝》依然是歷史劇的標杆,好小說、好劇本、好演員,再配上韓磊那首豪情萬丈、霸氣十足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造就了一部不朽經典。最後再說一句,「容妃」李建群,一路走好。(撰文:鳩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