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浙江一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裡,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毛毛安靜地躺在保育箱裡。
就在兩天前,病重的他差點離開人世。重慶、杭州兩地好心醫護,為了這個小生命開始了1600公裡的時間賽跑,而這場生死大接力起自醫生發的一條朋友圈。
3月11日晚,重慶的一位朱興旺醫生發了這條朋友圈,文字間提到的早產兒叫毛毛,出生後不久就被發現小腸全部壞死,肚子漸漸鼓脹得像一面小鼓,家人只好帶他接受臨終關懷治療。
但醫生並沒有嘆息放棄,而是希望再努力一把。他將毛毛的病情和相關檢查照片發在了自己的朋友圈,等待一線生機的出現。
當天晚上11點,浙大兒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鈄金法就在微信上聯繫了他,表示去年成功救治了一名類似案例。經過仔細研究病情後,第二天凌晨2點,朱醫生陪著毛毛連夜從重慶坐救護車趕往杭州,進行搶救。
1
新生兒小腸壞死
醫生發朋友圈求助
今年2月27日,毛毛在四川省南充市出生,出生後的第三天,醫院的腹部B超顯示,孩子的消化道出了問題。
3月6日晚上,毛毛被送到重慶進行手術。醫生腹部切開探查後,發現孩子小腸全部壞死。最後,毛毛的家長籤字同意結束手術,被切開的傷口又縫了回去。
家人帶著毛毛又在重慶待了幾日,最終,毛毛來到醫院,並在這裡接受臨終關懷治療,此時,毛毛的肚子已經鼓脹得像一面小鼓。
新生兒科醫生朱興旺見到孩子了解病情後,朱醫生希望努力一把。該醫院不具備救治條件,3月11日晚上9點14分,朱興旺醫生發了上面那條朋友圈。
晚上11點,浙大兒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鈄金法在微信上聯繫了他,「去年我們醫院成功救治了一名類似案例。」朱興旺和鈄醫生研究病情後,都覺得可以嘗試轉院救治孩子。
視頻請在wifi下觀看
2
從重慶開救護車
趕往杭州救治孩子
一路上,兩位醫生都保持微信聯繫,了解孩子病情
重慶到杭州,百度地圖顯示最短車行距離1603公裡,12日凌晨2點多鐘,朱興旺和護士萬洪嬌陪著轉運箱裡的毛毛,和孩子爺爺奶奶一起坐上醫院的120急救車,趕往浙江這家醫院。
一路上,司機的車行時速幾乎都在120km以上,1600多公裡,車上的人幾乎都沒合過眼。18個小時後,當天晚上8點多鐘,救護車開進了浙大兒院。
3
手術順利
孩子目前生命體徵穩定
手術順利,孩子目前生命體徵穩定
此時,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和新生兒外科的醫護人員,已經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晚上10點,在鈄金法的帶領下,手術開始。醫生們發現,毛毛的腹腔嚴重粘連,組織液、大便和小腸都粘在一起,需要醫生一點點剝離開來,然後把壞死的小腸切除,把功能完好的小腸接起來。
鈄金法主任欣慰地發現,能保留下來的小腸有45公分左右,比想像中多。晚上12點,手術順利結束。
不過,毛毛雖然已經闖過最緊急的生命關卡,但接下來還要繼續治療。主任馬曉路說,第一關是感染關,毛毛的腹腔雖然已經衝洗、清理過,但還是要預防再次感染;第二關是營養關,小腸是消化、吸收營養的器官。現在毛毛依賴靜脈營養,接下來要逐漸過渡到經口營養。
目前,毛毛已經撤離了呼吸機,生命體徵穩定。
網友評論:
類似正能量的事情,
前幾天也發生在我們身邊!
她是一名41歲的風溼性心臟病患者,
在心臟兩次停跳的情況下,
是醫生將她從鬼門關上搶救回來。
但因貧窮,
無法支付安裝心臟起搏器的費用,
她決定出院回家,
等待命運最終的宣判。
他是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心胸外科的李旭東主任,
這位病人就是從他和他的同事手中被「拉」回來的。
面對病人的無奈選擇,
他說,「她才41歲,人生的路應該可以很長,作為醫生我不忍心看到這麼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悄然逝去。」
失聯幾年的她突然再入院
3月11日凌晨,黃女士到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看急診,當時她的心率只有每分鐘20至30次,而一個正常人的心臟,每分鐘應有70至80次的跳動。值班醫生見狀馬上將她收入院,給以藥物治療。12日上午,黃女士突然出現心搏驟停,醫生隨即進行心肺復甦,已經失去意識的她終於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李旭東發現,這名患者曾經是他的病人,2009年12月因風溼性心臟病入院治療,並進行了「心臟瓣膜置換術」,手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後出院。「人工瓣膜是個硬物,放入身體後會導致血液凝固,手術後患者必須終身服用華法林抗凝藥物。如果沒有藥物的輔助,光靠手術是根本不行的,因此,這些患者通常會與醫院保持聯繫,她手術後前幾年還有記錄,但後來就失聯了。」
5萬元手術費難倒家人
黃女士的突然出現讓李旭東又驚又喜,喜的是失聯的患者終於回來了,驚的是她的心率這麼低,隨時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險。
「13日上午,她又一次出現心搏驟停,我們再次進行心肺復甦搶救,但時間比上一次長。」李旭東請心內科專家過來會診,發現黃女士心臟突然停止搏動,是心臟傳導系統的問題。這就是說,如果安裝心臟起搏器,黃女士的狀況就可以改善,恢復正常生活。李旭東介紹,要安裝心臟起搏器,至少要5萬元,但這筆費用對家在廣西資源縣東田苗族鄉的黃女士一家來說,實在太大了。
醫生四處聯繫希望有轉機
十幾年前黃女士與丈夫李先生到珠海三灶打工,海上看蠔場的工作又苦又累,但兩人還是堅持把孩子拉扯大,第一次手術已經讓家貧如洗的他們負債纍纍。「我只給孩子留了5元錢。不知道怎麼辦?」這兩天在醫院裡守著妻子的李先生說,自己14歲的孩子目前託工友照看,就是吃飯錢也是中醫院的醫生護士捐助的。
李旭東曾幫黃女士聯繫珠海的一些慈善機構,但由於她沒有珠海戶籍,不符合有關救助條件。他又打電話給相關慈善基金會,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對黃女士來說,一天的24小時是那麼漫長,而對於李旭東來說,希望每一次聯繫都能給她帶來希望。
為挽救黃女士生命,李旭東醫生一方面尋求多個渠道的幫助,希望為患者籌集到手術費用。一方面他連夜找到醫院領導,將情況作了匯報。
「錢到位要做手術,不到位,也要進行手術。」醫院領導的這一重要決定,讓醫生心裡有了底。
一場關於愛的接力賽蔓延」開來
李旭東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當地媒體的報導後,市民通過醫院等各種渠道為患者獻出愛心。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將5萬元手術費送到醫院。
18日下午,省中醫院心臟大科主任、省內著名心內科專家陳秋雄教授趕到珠海,與珠海醫院心內心外科醫生共同會診,制定手術方案,由於患者反覆出現心室顫動,經會商後決定為患者安裝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儀。
「原來的雙腔起搏器只需要5萬元,但是患者隨時出現的心顫還是會要她的命,必須安帶除顫功能的心臟起搏器。」陳秋雄教授會診後建議,然而這個建議將增加7萬元的費用。
怎麼辦?
「救人要緊,一步到位」,所有的心念匯聚一起。同一時間,廣東陳紹常慈善基金會、金臺寺慈善基金會表示,願意伸出援手。
下午5時,患者被送入介入室,由陳秋雄教授主刀,心內科楊華偉主任配合,在局部麻醉下,經左鎖骨下靜脈送入一根主動固定除顫電極, DSA監控下送入右心室,測試電極各項參數滿意,連接ICD主機,主機植入皮下囊袋,縫合切口,18時順利結束手術。
最終經過無數人的努力,
這位患者終於迎來了新生。
她和丈夫不善言辭,
眼裡噙滿淚水。
學醫是什麼感受?
選擇學醫,
就是選擇一輩子「讀高三」。
然而既然選擇了這一條路,
就不要輕言放棄,
醫學生收到的畢業祝福:
這一路,並不容易,但只要穿上白大褂,就要對生命負責。
98歲的胡佩蘭退休20多年還堅持坐診,逝世前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一名男子心臟驟停,已無脈搏及自主呼吸,然而醫生卻沒有放棄,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搶救,醫護人員累計為患者胸外心臟按壓約15000次,從死神的手裡搶回了患者。
病人生命垂危,醫生輪流進行心臟復甦,男醫生手沒有力氣,女護士立刻化身女漢子。
為了患者順利進行心臟移植,醫生自己開私家車連夜來回500裡,去外地取來供體心臟。
連續9個小時的手術,這位醫生的脖子累到不能動,但手術還在進行,他立刻要求麻醉醫生幫他打一針封閉,順利完成手術。
大年初二,當別人還在歡度假日時。這位醫生和同事連軸轉完成了10臺手術,迎接了8個小生命的到來,並完成兩臺其他外科手術。
然而醫生不是神,他們也無法保證每一次搶救都能成功。一位急診室的醫生,在自己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默默的走到了醫院外面,痛哭出聲。
被網友稱為護士的「尬舞」,其實來自山東淄博市第一醫院肺功能檢測室。為了保證患者深吸氣、深呼氣到位,同時達到相應的呼吸頻率,肺功能檢測室的護士們就創造了一套聲情並茂的舞蹈。
照片中的嬰兒剛出生8天,因患有肺炎,鼻塞而無法在暖箱裡睡覺。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新生兒病房護士長王菲看到孩子哭鬧不止,「睡也睡不好,吃奶也吃不好,很心疼」,就想辦法把孩子用毛毯掛在了身上。
2017年12月8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兒科門診,3歲的軍軍發高燒,送醫時四肢抽搐,意識模糊。為避免孩子窒息,醫生將手指伸進他嘴裡,忍痛幫他抵住舌頭。好轉複查時,軍軍向醫生鞠躬致謝,醫生鞠躬回禮。
2017年7月12日,四川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的梁軍醫生跪在手術臺前,腰直直地挺著,神情專注地為一個幼兒做著手術。
2016年12月,哈爾濱一名102歲老人因骨折住院需要手術,擔心老人害怕,麻醉醫師評估後決定採取坐式方法進行麻醉,並由外科醫生協助抱著老人固定。
忍不住想起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張圖片:
輕描淡寫間功德無量,
強行塗改生死簿。
謝謝你,沒有放棄我。
@胡遠東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錢江晚報、廣東省中醫院、視覺志、觀察者網、生活報、浙江衛視、新浪微博等。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