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如期而至,許多人都在朋友圈曬雪景,然而有人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這番美景,就發現自己的臉「歪」了。
退休的王奶奶,聽說可能會下雪,就早早起床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出門去農貿市場買菜,心想興許還能在下雪前趕到家。途中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王奶奶的半邊臉開始抽搐痙攣,之後就是麻木的感覺,她也沒怎麼在意。到了晚上準備上床睡覺時她越發覺著臉不對勁了:「哎呀,我的左眼怎麼閉不上了。」
第二天清晨起床刷牙時,王奶奶發現嘴巴會漏水,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嘴巴有點歪了,整張臉特別僵硬,並且還一直流口水。吃飯的時候,飯菜含在嘴裡,好像舌頭都在打結。兒子發現老母親的這種情況,以為是中風,馬上陪同她到醫院就診,經急診醫師診斷為「周圍性面癱」,兒子這才放下心來。
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主任李國洪介紹,面癱多由氣血不足,風寒乘虛侵襲面部經絡,導致氣血阻滯,肌肉縱緩不收而成。針灸可調節面部局部經氣血脈,疏風散寒通絡,使之衝和條達,經筋得養,面癱自復。一般來說,在發病早期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只需約3周時間做15—20次(每次半小時)針灸治療即可痊癒,不僅見效快,而且花費少。
面神經麻痺俗稱面癱、「歪嘴巴」「吊線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患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口眼歪斜,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不能閉合或者閉合不全。
引起面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季節性冷熱交替、面部受寒、病毒感染、耳源性疾病、腫瘤、中風、代謝障礙、疲勞、情緒等等。如果前幾天感冒了或者突然之間受寒凍傷了,也有可能是導致面癱的原因。
做好預防工作,可有效減少面癱的發生,提高治癒率。那該怎麼預防面癱的發生呢?
注意保暖:吹冷風、受冷水刺激是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因此要預防感冒,在乘車、戶外乘涼、洗浴、飲酒後也應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頭面部。冬季外出還應戴上口罩、帽子、圍巾,尤其是年老體弱、病後及患有高血壓、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要避免面部及耳後長時間吹風。勿用冷水洗臉,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10—20分鐘後進行足底按摩。
注意休息:面癱的預防和治療期間都應該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少看電視、電腦,避免各種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以利疾病的康復。
心理減壓:面對來自工作、學習、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時,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如傾訴、聽音樂、旅遊、適當運動等。
膳食合理:少吃油膩滯胃、不易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來維持足夠的維生素攝入。另外還要吃一些粗糧類食物,以保持機體足夠的能量供給,增強抗病能力。
如果發病後不及時就醫,或因輕信所謂的「秘方」「偏方」而延誤了病情,恢復起來就緩慢得多,而且部分後遺症可能會伴隨終生。因此面癱患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正規治療,一般都可以恢復,不會留下後遺症。
(通訊員 翁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