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受蘇聯影響的芬蘭裝甲力量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兩大超級強國以及其附庸開始對立,隨著北約和華約體系的建立,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開始了,這就是冷二戰後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在冷戰時期,雖然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並未真正爆發全面戰爭,但是雙方在世界各地的代理人戰爭和衝突卻一點都沒少,另外,雙方在軍事,科技和航天等領域也展開了全面的競爭。這樣的競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最終導致了蘇聯的崩潰。
冷戰時期,芬蘭雖然未加入華約,但是實際上與蘇聯是盟友關係,所以芬蘭採用的大多是蘇制裝備
冷戰時期,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國家,它身為一個歐洲小國,雖然在名義上保持中立,但是其實際上卻是蘇聯的盟友,這個國家就是芬蘭。二戰結束後,芬蘭被迫與蘇聯籤署了《蘇芬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雖然芬蘭沒有加入華約,但是按照條約規定,芬蘭也不能加入北約,而且一旦芬蘭發生戰爭,蘇聯有權協助芬蘭擊退敵人,所以冷戰時期,蘇聯曾經在軍事上大力援助芬蘭。
冷戰結束後,芬蘭人認為他們的T-72已經很難在現代戰場上發揮作用了
這一時期,芬蘭陸軍的主要裝備基本都是來自蘇聯的,包括T-55和T-72坦克,剩下一部分則是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遺產(包括部分狀況良好的三號突擊炮)。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面對日益老舊的蘇軍裝備,芬蘭有意更新自己的主戰坦克,而目標自然就是在歐洲人見人愛的豹2主戰坦克了。
芬蘭裝備的豹2A4FIN主戰坦克,採用了獨具芬蘭特色的切割迷彩
芬蘭採購豹2A4FIN坦克後對其的改進
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是北約和華約對抗最為激烈的地區之一,所以西德,也就是聯邦德國裝備了大量的豹2坦克,以防範東德或蘇聯的突然襲擊。90年代,冷戰結束後,德國的防務任務沒有冷戰時期那樣繁重了,大量豹2坦克退出現役,這也給了歐洲其他國家以低廉價格購買先進坦克的機會。
注意,芬蘭豹2A4側裙板後主動輪處的缺口,是為防止積雪淤積到主動輪處
2002年,芬蘭與德國籤署了一份軍購合同,芬蘭將購買德國以軍事後備物資封存的124輛豹2A4主戰坦克,於2003年年初先行交付3輛,並將其維護修理到妥善狀態。剩餘的121輛則在2003年夏季交付。芬蘭購買的這124輛豹2A4中,有100輛直接進入現役,以取代落後的蘇式裝備,剩餘的24輛中,有6輛被改裝為豹式底盤架橋車,6輛被改裝為掃雷工程坦克,另外的12輛狀況較差的則作為備件使用。隨後芬蘭又追加了15輛的訂單,以替換現役坦克中狀態不佳的車輛,這些車輛分6批交付,總共有139輛。
注意芬蘭豹2A4炮塔上的防滑紋路,這是為應對北歐多雪的氣候
2003年夏,芬蘭首次公開了他們採購的豹2A4坦克,這一時期芬蘭的豹2A4還沒有做出任何改進,與德國裝備的一模一樣。只是噴塗了芬蘭陸軍常用的三色切割迷彩。2004年,芬蘭展示了另一輛豹2A4,這輛車相比前一輛更加適應芬蘭的環境,由於芬蘭氣候嚴寒,為防止車輛表面結冰,導致車組在上下時滑倒,炮塔上增加了大量粗糲的防滑層和攀爬用抓手,側裙板上的登車梯也做了相應的改良。為防止積雪和淤泥阻塞主動輪,後裙板也去掉了一部分。此外這輛豹2還更新了天線,加裝了芬蘭陸軍的無線電設備。
芬蘭豹2A4的識別特徵,炮塔左側有一個放履帶防滑齒的箱子
2006年6月,芬蘭對現役的豹2A4統一進行了改進,包括在炮塔左前方加裝一個工具箱,用來存放雪地用履帶齒,炮塔右前方則多了一個滅火器。2007年6月,芬蘭陸軍公開展示了其對豹2A4坦克的所有改進,包括安裝儲物箱,增加車體上的防滑設施,增大側裙板上的登車腳踏孔洞。炮塔兩側的把手改為兩對,增設警示標誌和反光板,以符合芬蘭道路安全駕駛的規定等。
按照芬蘭交通規則,所有車輛都必須安裝反光板,否則就不能上路,連豹2坦克也不例外
芬蘭主戰坦克使用時的特點
芬蘭購入豹2A4後對其進行的改進大致分為三點,一項是增強車輛實用性,包括增設大型儲物箱;增加滅火器等等。第二項就是根據冰島的氣候增強坦克在冰雪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包括增設放置雪地履帶齒的儲物箱;增加炮塔防滑層;切削後部裙板防止積雪淤塞主動輪;增大登車踏孔等等。第三點就是適應芬蘭的道路安全法規,增加警示標誌反光板等。
增大的腳踏孔與裙板上的防滑網,都是為應對芬蘭的雪天
為方便乘員攀爬,連炮塔上的扶手都是雙層的
以上改進都與芬蘭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有關,芬蘭作為北歐國家,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氣候非常寒冷,一年有4到6個月是漫長寒冷的冬季,三分之一的降水都是下雪。在這種情況下,增強坦克在寒帶和積雪時的作戰能力顯然非常有必要。有人會問了,既然芬蘭是高緯度國家,那芬蘭陸軍的豹2A4為什麼不採用雪地塗裝,而是採用了三色切割迷彩呢?
芬蘭森林覆蓋率極高,還有大量是四季常綠的針葉林,所以雪地迷彩在這裡其實並不泛用
這就要結合芬蘭的地形來看了,雖然芬蘭有部分地區常年積雪,但是芬蘭中部卻並非永久凍土,而是冰磧丘陵地貌,這裡並非常年積雪,而是擁有短暫的夏季,而且芬蘭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有2282萬公頃的森林,所以冬季迷彩並不能適應於這裡的地理環境,不僅僅是主戰坦克,芬蘭陸軍的大量其他裝備也都採用了這種三色森林迷彩。
為豹2開路的是一輛蘇聯時代遺留的MT-LB裝甲輸送車,也採用了森林迷彩
另一方面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芬蘭又被稱為千湖之國,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其內陸水域面積佔到了全國總面積的10%,所以芬蘭對其擁有的6臺豹式架橋車非常重視,豹式架橋車由豹2坦克底盤改造而成,所以其機動性和底盤防護能力都與豹2相當。該型車輛能夠在8分鐘之內架設起一座長27.7米,載重量為70噸的橋梁,供豹2坦克通過。除此之外,芬蘭的豹2還能夠加裝潛渡筒進行一些簡單的潛渡。
芬蘭湖泊星羅棋布,所以其對重型架橋車還是非常重視的
此外芬蘭地廣人稀,所以非常注重公路的管理,芬蘭對於公路的建設和管理在國際上都是很先進的,芬蘭的交通主幹道限速都在100公裡左右,高速公路更是沒有限速,。在這種情況下,塗布迷彩的豹2在公路上行駛就很危險了,三色迷彩使得坦克更難被發現,為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芬蘭陸軍為這批豹2A4安裝了道路警示標誌和反光板等等。
芬蘭裝備的豹2底盤清障掃雷車,一改北約裝備優雅的外形,顯得十分猙獰
總的來說,芬蘭雖然沒有加入北約,但是其對歐洲防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芬蘭地處北歐與俄羅斯交界的地區,二戰期間,蘇聯就曾在短時間內入侵並佔領了芬蘭。冷戰時期芬蘭也一直生存在蘇聯的陰影之下。但是芬蘭卻和瑞典一樣,也是一個中立國家,在北歐五國中,芬蘭和瑞典都沒有加入北約(丹麥、冰島和挪威都加入了北約),別看芬蘭人口少,而且面積也不大,但是在二戰和冷戰時期,芬蘭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在北歐五國中僅次於瑞典,此前芬蘭陸軍的主要裝備一直是這批豹2A4和蘇聯遺留的武器,不過在2014年,芬蘭與荷蘭權屬協議,引進100輛豹2A6NL(豹2A6的荷蘭版本),去年最後一批豹2A6NL已經交付,芬蘭陸軍的實力還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