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鍊金術士,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牧羊人奇幻之旅》中的藥劑師?《哈利波特》裡的點金石?又或者是遊戲中那些面貌醜陋的巫師?
其實這些答案都沒錯。鍊金術士被視為一群擁有神秘力量的人,已經廣泛出現在各種熱門遊戲和影視作品中,他們都是以神秘、奇怪、陰暗的法師形象出現。然而,歷史上的真正的鍊金術士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一、什麼是鍊金術?
無論是在古代或現代,黃金都代表著價值,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也就不免有些異想天開的人,冒出了把普通的東西變成黃金的想法,他們埋頭於陰暗的工作場所,千方百計地去鍊金,並為此耗盡了一生的心血。
大家就把這些人稱之為鍊金術士。當然,也有人把鍊金術定義為一種以長生不老為目的的技藝。但這些都不能概況鍊金術的全部含義。「」
早在2500年前,人們就已經把鍊金術、佔星術和神通術列為「全宇宙三大智慧」。
鍊金術最早由「赫耳墨斯·特裡斯墨吉斯忒斯」提出,這位傳說中的人物被看作是鍊金術師的始祖,以至於最後他的名字直接就演變成為「鍊金術」了。
鍊金術士相信,鍊金的過程就是讓「低賤的物品」經過死亡、復活再完善的過程,從而鍊金術士的靈魂也會經歷相同的過程。如果成功了,不僅能夠擁有數不盡的黃金,更能獲得幸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的溝通。
不用說,這樣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
鍊金術士也明白這一點,為了讓人們更加相信鍊金術的存在,他們用了各種「說明」來偽裝。例如,一部鍊金術著作中是這麼解釋的,由於鍊金術是人世間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只能由極少數人通過上帝的啟示,而不是僅僅依靠勤奮就能獲得。
還有人說要學會鍊金術就得找到賢者之石,而賢者之石只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一樣物品。
到了17世紀,科學飛速發展,人們才達成共識,鍊金術是行不通的。
二、最著名的鍊金術士——牛頓
說起鍊金術士,人們很容易把它和迷信等同起來。大家總是喜歡對不了解的事物賦予各種神秘的色彩。曾經還有人認為鍊金術是使人類成為與神明同等存在的神聖技術。
事實上,鍊金術在古時候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就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後半生都在致力研究鍊金術。
牛頓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的一生,就是在為證明上帝的存在而工作。」
如果查閱牛頓的傳記,你會發現他接觸鍊金術比接觸科學還要早。
牛頓小時候閱讀了大量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並對其元素論十分感興趣。然而,亞里斯多德的元素論就是鍊金術的基礎理論之一。
在進入劍橋學習的時候,他的第一位導師就是一名鍊金術士亨利·莫爾。
牛頓的手稿表明,他曾逐字逐句謄寫和翻譯了許多鍊金術著作,同時還編輯了一份詳細的、大約包含7000個名詞的鍊金術詞彙表。
牛頓曾進行過大量的鍊金術實驗,其中包括參照瓦倫丁《銻之凱旋車》中的方法,成功製造出了一種被稱為「星銻」的美麗晶體,並認為「這種星沒有寶貴到包含賢者之石,但是其中隱藏著一種絕妙的藥物」。
他觀察鍊金術坩堝中物質的運動,從鍊金術的動力上,他認為之所以天體會具有引力這一奇妙的性質,正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正是身處於上帝的巨大而奇妙的坩堝之中,鍊金術就是推動我們世界運行的本源動力。
換言之,如果沒有牛頓對鍊金術的研究,就沒有萬有引力,甚至我們可以說牛頓的科學成就只是他研究鍊金術的副產品而已。
到了現代,中世紀後許多作家、詩人和畫家,都曾經對鍊金術產生過興趣,並在他們作品中對鍊金術師進行了描繪。
尼古拉·勒梅的鍊金術
鍊金術士們畢生都在尋找賢者之石。
所謂的賢者之石,是一個神話般的物質,類似於中國傳說中的仙丹。得到它就能將一般賤金屬變成貴重金屬,或者製造長生不老藥。
在不同的傳說中,賢者之石的形態也不同。可能是固體、液體或者粉末,但通常被認為是鮮血一般的顏色。
關於賢者之石的故事,最有名的當屬尼古拉·勒梅。
尼古拉·勒梅是十四世紀的法國人,據說他曾經成功製造出了賢者之石。
在他還年輕的時候靠賣書和抄寫文章為生,因此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珍稀稿本。
一天晚上,他夢見了一位天使來到身邊,天使指引他將收到一本神奇的書,如果讀懂了那本書,就可以獲得非凡的力量。
後來,這個夢境成真了,他得到了一本叫《猶太亞伯拉罕之書》的書。
他是這麼描述這本書的:「我手裡有一本用2塊佛羅林幣換來的古老龐大書籍。它不像其他的書一樣使用紙張或者羊皮,而是由精緻平滑的年輕樹皮所做成的。封面緊密地包著黃銅,上面刻滿文字或是奇怪的符號……它由以7頁為一組的3組組成,包含著首頁,每一組的第七頁都沒有任何文字,但在第一組的第七頁上,卻畫著一根被巨蛇吞噬的魔杖。」
根據後來的文字記載,尼古拉·勒梅花了21年時間收集資料和解讀,才於1382年製成了紅色的賢者之石。他先後用賢者之石將汞轉化成銀和金。
尼古拉·勒梅因此一夜暴富。他先後捐建了14所醫院,3所禮拜堂,7所教堂及其墓地,以及聖嬰公墓那著名的壁畫。
尼古拉·勒梅於87歲去世了。他生前的住所和捐建的墓室裡刻滿了奇怪的符號和難解的浮雕,引得各地鍊金術士們挖地三尺尋找魔法石的秘密,盜墓者終於掘開了尼古拉·勒梅夫婦的棺材,結果棺材裡一無所有。
傳言,他和妻子都沒有真正死去。幾百年後,還有人聲稱看到過尼古拉·勒梅夫婦。
這就是尼古拉·勒梅和賢者之石的故事。
中國的「鍊金術」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叫煉丹術。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藥。
漢武帝本人就熱衷於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藥。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發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
繼後,晉代煉丹家陶弘景著《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藥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
最鼎盛的時期當屬漢代和唐代。
這顯然是和這兩個朝代的經濟發展密切聯繫的。當然,像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封建帝王,極力推崇煉丹成仙和長生不老,也促進了煉丹術的迅速發展。
然而,西方中世紀的鍊金術代表的是一種科學探究的精神,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的鍊金術經過不斷的發展,最後在科學的道路上找到它的歸宿。我國及阿拉伯國家的「鍊金術」,雖然發展得較早,但卻只停留在化學的原始形式上。
分析其原因可以歸於以下幾點:
其一、我國古代的煉丹術士追求的主要是長生不老之藥,這比西方鍊金術追求的把賤金屬轉變為貴重金屬的目標更不切合實際。
其二、我國古代的煉丹術士主要以道士為主,其中宗教的成分非常濃厚,而西方的鍊金術則主要由工匠組成,他們的鍊金過程與現代的化學實驗有更多的一致性。
其三、我國古代主要使用陶器、瓷器以及銅鐵等製作的容器,而西方還使用玻璃器皿,更便於觀察煉製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總而言之,如果沒有早期的鍊金術,可能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化學。
說了那麼多,你也應該能看出來了,鍊金術在古代既是鍛造金屬的過程,同時也鍛造了人類的精神,成為古代人精神世界的強烈推動力。
在一千多年的鍊金術發展史上,鍊金術士們懷著虔誠的信念追求心中的理想,他們相信,生命也會像許多難以解釋的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樣,會「死而復生」。當然,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大自然,自有它自己的科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