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鋼琴家,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音樂啟蒙?

2020-12-14 品多教育

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父母們都會讓他們學一門樂器,這不僅是中國家庭的基本配置,也是發達國家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的教育理念。

美國在音樂啟蒙教育中,專門對幼兒階段作出規範。比如:幼兒在2~3歲時,要能夠「自由敲打簡單節奏樂器」、幼兒在4~5歲時,能夠用樂器、環境及身體的音響來表達思想和情緒。德國小孩大多擅長一兩門樂器,這與他們從出生後,就開始音樂的薰陶是分不開的,據說在德國的家庭,對孩子的音樂啟蒙早教課非常系統。

而在我們中國,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對大音樂學習的認可和樂器考級對升學有用處的功利驅動之下,中國孩子學習樂器的現象也非常普遍。但是,做家長的往往會陷入音樂學習的誤區。

有的家長說,孩子學習音樂,不就是學學鋼琴、拉拉小提琴嗎?其實不然,我們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對於他們在今後的生活和成長中意義重大,可以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如果家長讓一個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孩子過早開始枯燥的樂器學習,孩子會喪失感知音樂魅力的能力。

還有的家長說,孩子學習音樂必須是一個痛苦艱難的過程,必須靠催逼磨才能學好。每當我路過琴房時,總會聽到鋼琴老師不厭其煩地反覆強調:「注意,手指要抬高指,抬起來!不要偷懶」「指尖站起來,不要折,也不要摳!」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中,很多孩子抱怨「學琴真苦」,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琴了。當然,任何一個行業,不經過艱苦的專業化訓練,是達不到專業的水準。但是,我們絕大多數孩子學習音樂、練習樂器,並不是終身從事這個行業,對他們來說,今後可能僅僅是作為一項生活業餘愛好而已。

家長如果以犧牲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為代價,去堅持這種苦行僧式的學琴方式,結果很可能得不償失。

還有家長說,讓孩子學習音樂主要目標就是考級。有的家長讓孩子一年就專門學習幾首在考級中會常會出現的曲子,只要考級的證書一到手,就不再去練琴了。為了考級,有的家長讓孩子放棄文化課,還有的把孩子弄到北京租房陪練,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應試學琴,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抵制。

郎朗的啟蒙老師朱雅芬,是一名著名的鋼琴家,她感慨地告誡家長們,讓孩子學琴,就想成為第二個郎朗和李雲迪,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不太現實。如果家長是抱著功利的心態來學琴,是不可能培養出第二個郎朗的。所以,朱老師不但教會郎朗練鋼琴,更注重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時排解厭彈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心態一定要著眼於長遠、眼界要開闊,學什麼樂器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懂得生活、熱愛生活,不管未來從事什麼專業,音樂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有的家長說,只要孩子能夠認識五線譜,就懂得欣賞音樂了。雖然很多孩子學習了樂器,也認識了五線譜,但是,這些孩子枯燥地訓練,練了很久的樂器,不懂得欣賞音樂,讓很多孩子成了音樂演奏和考級的機器人,而不是一個真正擁有欣賞音樂能力的人。

那麼,孩子的音樂啟蒙怎樣才能做好呢?其實,要讓孩子學習音樂,特別是學習樂器,一定要做好四項準備:

一是生理準備當孩子的小肌肉和大肌肉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讓孩子去學習一門樂器,孩子會將專注力放在如何更好地操作和使用樂器上,而不會放在對音樂的感受上,孩子的學習樂器課程,就變成了大肌肉和小肌肉的鍛鍊課程,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學琴了。

國外的孩子從小學三、四年級之後才開始學習樂器,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做好了演奏大部分樂器的生理準備。

因此,如果讓3-6歲孩子學音樂,家長們要注意一點的是,要更多地去關注孩子的身體的律動和有能力演奏的簡單樂器。我們家裡的玩具中往往缺少這類樂器,即使有也價值不大。

二是心理準備常聽到家長在抱怨,孩子在學樂器過程中總是三分鐘熱度,那麼原因在哪裡呢?就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給孩子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這部分心理建設包括以下三部分:

(1)對學習樂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

(2)對學習音樂足夠的興趣和熱愛;

(3)對音樂的客觀認識,音樂不是一門脫離生活的學科,而是源於生活的藝術。

音樂是感性素養,不同於理性素養,理性素養可以短期見效,但是,感性素養需要不斷地薰陶、不斷地打磨。當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的這種內驅力,會讓孩子堅持並克服困難。

2-6歲是孩子的音樂敏感期和黃金期,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做好音樂啟蒙,挖掘孩子音樂潛能、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因為小時候缺乏音樂素養培養,而認為自已的孩子沒有學音樂的天賦。我想說的是,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是有音樂天賦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經歷,而抹殺孩子的音樂天賦,所以,不抹殺孩子的音樂天賦,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是認知準備很多家長認為,樂理知識是接觸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後才開始接觸的,更偏理論性。其實不然,《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為兒童的音樂》這些全球都在使用的課程體系中,孩子在3-6歲已經深入接觸樂理知識了,大家可以去看看這兩本書。美國的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綜合了鈴木教學法、達爾克洛茲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以及柯達伊教學法等教學理念後,在20世紀後半葉,逐漸成為了美國盛行的音樂教學法。

四是親子陪伴準備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全程陪伴和參與,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當孩子發現家長僅僅是一個監督角色,啥也不懂,積極性也會受到挫折。因此,音樂啟蒙不是枯燥地訓練學習,而是一次次家長的高質量陪伴和親子遊戲。

相關焦點

  • 義大利鋼琴家來華演繹古典名曲 致力中意音樂教育
    義大利著名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喬瓦尼·奧萊塔30日晚在山西太原舉辦蕭邦與李斯特「浪漫的故事」鋼琴獨奏音樂會。 武俊傑 攝  中新網太原7月30日電 (記者 胡健)義大利著名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喬瓦尼·奧萊塔30日晚在山西太原舉辦蕭邦與李斯特「浪漫的故事」鋼琴獨奏音樂會。在太原停留10天的他,還將在音樂會之後對太原的鋼琴愛好者進行一對一教學,推動中意兩國的音樂交流。
  • 連《人民日報》都在推薦的《聲律啟蒙》,到底能讓孩子學到什麼?
    這幾句都出自我們的傳統國學經典《聲律啟蒙》。 《聲律啟蒙》被稱作最美音韻的國學經典。是清朝康熙年間進士、清朝學者車萬育所作,在清朝是家喻戶曉的兒童啟蒙讀物。 它音美如畫,意美如詩,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就連《人民日報》都忍不住推薦給大家。
  • 孩子最好的英語啟蒙———重複地看同一個動畫片
    現在英語的學習,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重中之重。在網際網路時代,海量的學習資源讓家長眼花繚,該怎樣去選擇,怎樣去使用,怎樣去堅持,怎樣去提高……許許多多的問題讓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其實很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英語的啟蒙學習更需要去重複。但是,怎樣去重複呢?就是找一個動畫片,一遍一遍的去看。你會說,這怎麼行得通?
  • 普通父母如何給孩子做「科學啟蒙」?別擔心,科學啟蒙繪本能幫忙
    這門課程將影響一千餘萬即將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新生,相信這一變化,將成為我國科學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科學啟蒙教育最核心的東西,是訓練孩子的品格,包括好奇心,探索熱情,勇於嘗試精神,獨立思考能力。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是有趣的事情,在知道會遇到困難的情況下,依然有勇氣去嘗試,並且為解決問題而堅持不懈,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們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科學啟蒙教什麼?
  • 坐在路邊鼓掌(溫馨推薦,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
    她的班上總共有50個人,而每次考試,女兒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唯有我們家的23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 數學啟蒙,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是「玩」數字,而不是數「123」
    遊斯彬,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數學專業,曾登上《我是演說家》的演講臺,它是數學的痴學者,他用精彩的演講告訴大家,學好數學到底有多重要。它不僅僅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更是人類認識了解世界最底層的思維方式。如果能夠運用好數學,其威力甚至能勝過百萬雄兵。
  • 鋼琴家趙胤胤:音樂、健身、烹飪,都要「精準歸類」
    趙胤胤,「左手鋼的琴,右手米其林」,這位70後鋼琴家對美食的執著態度絕不是「玩玩而已」。一年的時間安排中,五個月錄製專輯、排練、巡演等,剩下七個月,會去世界各地拜訪主廚朋友,尋找珍稀食材,探求誘人美食,延伸自己的「美食版圖」。這種把愛好練成專業的生活態度也令人豔羨不已。
  • 給孩子聽的英語啟蒙兒歌,也需要一些小技巧的喲
    說到孩子的英語啟蒙,離不開英語兒歌。寶媽們都知道,英語啟蒙最先需要做的,就是興趣培養,所以聽有律動的英文兒歌,是磨耳朵培養興趣最好的方法。但是也有不少寶媽,在給寶寶磨耳朵一段時間後,發現英文兒歌聽了不下幾百首,但是對寶寶的英語啟蒙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是為啥呢?
  • 孩子的音樂啟蒙師——奧爾夫教學法
    圓舞板樂器介紹:響板系列玩具可訓練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引導孩子傾聽音樂中的節奏,並讓他們邊聽邊拍打節奏。孩子對聲音有了一定的反應後,可以創造條件讓他們傾聽音樂曲調,並試著尋找出曲調中的節奏,然後跟著音樂節奏拍打,以訓練孩子聽覺的靈敏性。
  • 上不起天價培訓班,又不懂美術,怎麼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
    答案是第2幅,其他兩幅是小朋友畫的,而且創作過程都特別簡單。拿第3幅來說吧,這個孩子只是將爸爸的剃鬚泡和顏料混合在一起,然後把畫紙鋪上去,就創造出一幅真假難辨的「大師之作。」每個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很多成人自嘆不如,所以許多父母特別注重給孩子做藝術啟蒙。
  • 開售|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毛絨,安撫陪伴,學會表達,邁向獨立
    會動的玩偶很多,但真的太多太多只是為了惡搞,大部分不是為孩子設計的。而小象、小兔能持續暢銷,除了高顏值之外,最關鍵的是它的功能都是從兒童社交發展角度出發的,是真的為了孩子設計的互動功能。前面就說過,會動、會發光的毛絨是為了搞笑製作還是為了孩子設計的呢?小猴子表達高興時小臉蛋會泛紅(紅色燈亮起)、拍手鼓掌。這就是告訴孩子當我們高興時,身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可以用怎樣的行為表達高興呢?
  • 英語啟蒙TPR:爺爺奶奶怎樣帶孩子學英語?
    現在的父母都比較忙碌,沒有時間帶孩子,更不用說家庭英語啟蒙了。為了工作和孩子兩不誤,只好把孩子讓爺爺奶奶帶。雖然大家都知道隔代教育的弊端,但是為了謀生,也別無選擇。其實,從英語啟蒙這個角度來說,特別是TPR親子互動,爺爺奶奶們還是有不少優勢的,我們應該善於取長補短,發揮隔代教育的長處。
  • 巧虎早教--教你怎樣做孩子的啟蒙老師!
    啟蒙教育哪家好?對於許多家長來說都是個難題。作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龍成鳳,希望孩子以後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又害怕自己會把孩子教差,畢竟自己也不是這麼專業的。想要讓孩子接受專業的啟蒙教育,選擇的時候卻又會非常糾結,不知道啟蒙教育哪家好。
  • 田藝苗:學樂器可以稍晚,音樂啟蒙可以更早
    總有家長問我,孩子多大開始學鋼琴比較好? 每個孩子開口說話和學會走路的年齡都不同,學樂器的年齡自然也不同。但我們不要覺得,學樂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一個正式的開場,很多孩子只是覺得叮叮咚咚很好玩就開始學了。學音樂不需要孩子掌握複雜的技能、生活經驗和思考能力,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覺得學音樂很難,無意中把這種想法傳遞給了孩子們。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
  • 養孩子不是做產品,養育孩子,到底什麼最重要?
    媽媽很苦惱,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跟孩子溝通,到底怎樣做才能起作用?說實在的,當時在讀書沙龍上大家聽到這樣的話都笑了,可是笑過後,氣氛有點兒安靜,實在看不出來,這麼溫柔美麗的媽媽,對待兒子如此權威。這兩個媽媽對待孩子的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鄰居能夠後退一步,站得更高,把孩子的發展看作一個整體,而不是糾結在一個小問題上鑽牛角尖,正是這種大局觀、整體觀,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養孩子,不是做產品,不是我們照著某個標準就可以養出我們期待中的孩子。
  • 學渣媽媽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如何選擇英文啟蒙課本?
    導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斷的深入,以前英語只能算是一門不常用的外語,但現在英語已經成為了每個人都需要配備的一個語言技能。最近這幾年,父母們也掀起了一陣陣讓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潮,遠遠超過了鋼琴、舞蹈等等的興趣課程。
  • 零基礎家長想要音樂娃,收下這份音樂指南,讓孩子輕鬆愛上音樂
    其實,音樂啟蒙並不是指專業的音樂教育,家長對於孩子學習音樂產生了誤區:1、 孩子以後不走藝術道路就不用音樂教育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如果不走藝考道路的話,進行音樂教育就不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2、 學音樂就得接觸專業的樂器其實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並不一定需要專業的樂器,最開始是要讓孩子對學習音樂產生興趣,比如通過孩童的音樂玩具手拍鼓和沙錘等來引起孩子的想法。家長還可以經常給孩子播放音樂,不拘是古典鋼琴曲還是現代流行的歌曲,都是很好的選擇。
  • Life | 不是每個彈鋼琴的女孩都能成為吉娜·愛麗絲
    吉娜說:「不後悔,因為每個人的愛情故事都不一樣,每個故事都是有不同魅力的。」 純粹大方、內涵飽滿的應答,最深得人心。 又美又高能的吉娜,不僅顏值身材是道絕壁風景,更是才藝雙馨、內涵飽滿、情商高階的寶藏尤物。
  • 面向孩子的戲劇 怎樣能惠及最大數量的孩子?
    在國際演出交流仍因公共衛生事件而受阻滯、戲劇的觀賞和消費轉向 「線上」的新常態下,這樣一個 「成長藝術節」反而與更大基數的觀眾和普通人發生了關聯,時勢把一個事關每個孩子的嚴肅命題拋到家長和創作者的面前:當我們談論「美育教育和戲劇教育」時,這不是、至少不僅是把小觀眾拉進劇場的文化消費問題,更迫切的是戲劇應該以怎樣的形式、走到更多孩子的面前。
  • 30部經典音樂電影,在家陪孩子慢慢看!
    真正的享受是在音樂裡的,不是比賽,不是贏。」「生和死是什麼?」「有的音樂是為了獻給神的,但是我是一個人,音樂是給人的。」6、音樂之聲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