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本星球,號稱可減壓,流行玩具指尖陀螺你有沒有玩過?我要告訴你,它在歐美已被禁毀。讓《健康日常》來告訴你出了什麼事吧。
指尖陀螺從2016年初自北美開始流行,迅速火遍大半個地球。有人聲稱,這種可在手指上空轉的軸對稱小玩具,會有帶人升天的感覺。那些捻著佛珠,轉著核桃,玩著鉛筆的酷人們算是遇到了真正的對手。旋轉,旋轉,旋轉,感覺不到絲毫摩擦。不僅要玩,還要拍視頻炫技,有些視頻據說點擊過了億。更有人說,這是千年一遇的擺脫壓力凝聚注意力的良品。
只可惜,好景不長,有些人訂的貨還在路上,發源地那邊就鬧上了。先是某最著名電商下架,然後是俄羅斯24新聞頻道抨擊,說指尖陀螺是「殭屍化工具」,是反對派利用催眠效果讓年輕人沉迷其中,從而進行操控,最終施加影響。真正夠威夠力的消息來自歐洲,德國官方準備銷毀35噸指尖陀螺,原因是安全風險。同時,美國消費者監督組織「世界反對危險玩具」更是將指尖陀螺列入十大夏季危險玩具之一。一個小玩具,犯得上這麼大動肝火嗎?讓我們來剖析一下背後的原因。
俄羅斯動用媒體批指尖陀螺,導火索是很多人對這玩具著魔,而俄反對派頭目納瓦爾尼不僅在集會上售賣,而且在法庭受審時也在把玩陀螺,於是有人怒了。這個嘛 ,有點像把某榮耀當某農藥批判。美國下架的起因是發生了兒童誤吞,這可以視為危險,但也不是特別有說服力,美國孩子每年玩槍弄死多少人,也沒見他們把槍都禁了是不?那是在手指上轉的,一定要當巧克力玩,那隻算是說明書標識不清吧。但德國要禁毀,那是動真的,是衝著安全和健康隱患來的。安全隱患來自改裝,有人在上邊裝了刀片還有鞭炮之類,把陀螺弄成了有一定殺傷力的武器。健康隱患主要是發現送檢樣品中出現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超標。
鄰苯二甲酸酯,又稱酞酸酯,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增塑劑,我們常見到的物品,比如塑膠玩具、保鮮膜、盛裝食物的盒子、吃小龍蝦時用的手套等,都可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還有一種含量很高的東西就是指甲油。歐盟標準對可能放入兒童口中的玩具和物品,要求鄰苯二甲酸酯類含量不得超過0.1%。
研究認為,軟塑料玩具及兒童用品,如果在孩子嘴裡放置的時間足夠長,就會導致鄰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超過安全水平,會危害兒童的肝臟和腎臟;也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幹擾內分泌,使男子生殖能力下降;在女性由增加乳腺癌發生機會,如果是孕婦又懷著男嬰,則可能對嬰兒生殖系統帶來影響。
指尖陀螺要不要玩,如何玩,相信您會有理智選擇,但有幾點還是想提醒:孕婦就不要玩了吧;準備造人的也少玩吧;家裡有小朋友,要管好,別讓孩子吃進去。最關鍵,這小東西賣得挺貴,有利潤就有劣質假冒,認清正品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