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笑果工廠要首次進入文化廣場這樣的大劇場演出了,平常我們自己也只會買三樓的票去看音樂劇」,笑果文化副總裁劉凱麗昨天站在位於新天地廣場五樓一角的自家小劇場裡這樣感慨。
「今年文化廣場年末演出季首次沒有一部國外音樂劇。」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則表示了擁抱國內藝術家的熱情。非常時期,挖掘了本土各門類藝術家的巨大潛力,讓更多觀眾可以在設施一流的大劇場裡觀賞到原本囿於城市各個角落的小眾藝術,且讓其實很有活力的「小眾藝術」和「小眾藝術家」,進入了大眾舞臺、大眾視野。
圖說:《春之覺醒》
從民謠到民謠劇
文化廣場昨天公布了2020年末演出季菜單,其中將於12月11日、12日上演的「民謠音樂戲劇」《流浪之歌·河樂隊》,由央華戲劇的導演閆楠執導,劉燁妻子、法國歌手和攝影家安娜伊思·馬田領銜,與河樂隊一起以音樂表達了民謠音樂人的世界觀。而河樂隊成員小河、萬曉利、張瑋瑋等,也正是8月14日在文化廣場首次登上大劇場的舞臺,演出《回到民謠》形成轟動的組合。那天,還有盲人歌手周雲蓬,他站在文化廣場的大舞臺上說,「我們剛從雲南酒吧裡演出過來,樂器要調一調……」
圖說:《流浪之歌·河樂隊》
閆楠表示,排練之時大家壓根沒考慮過疫情何時結束,就按正常的排演節奏來。8月,北京保利大劇院跟他們說,要恢復演出,請他們來開場。這也是民謠音樂戲劇首次登上大劇場。這部作品充滿童話和寓言風格,充沛著民謠音樂人對音樂的熱忱、情感的珍視、夢想的追求以及人生的希望。在非常時期,「希望」是他們最想傳遞給觀眾的信號。
從吧凳到大舞臺
「笑果工廠的演員,只需要一個麥、一個吧凳和一束光,但是到了文化廣場上的大舞臺,我們需要全新的布置……」劉凱麗站在笑果工廠平素的演出舞臺上說——這裡的舞臺也就二三十平方米,觀眾席擺放了約兩三百張塑料摺疊椅。文化廣場的舞臺僅景深就超過50米,觀眾席有三層1949個座位……去大劇場演出,對於脫口秀藝人而言是榮耀,更是一種挑戰。
圖說:《回到民謠》
平常也大多在酒吧裡演出的民謠歌手也接受了挑戰。文化廣場的小夥伴用電腦繪製了《回到民謠》的布景,並藝術化地融入了歌詞,當然最大的變化是把舞臺的景深減半——直接在舞臺攔腰處就掛上了天幕。以至於,周雲蓬在臺上開玩笑道:「大家好,我們是『橫截面樂隊』,聽說臺灣有個『縱貫線』哦……」
12月15日笑果工廠的龐博、呼蘭、Rock等將帶來一場拼盤,12月20日周奇墨則帶來一場個人專場。他們此番的主題是「消解」——以幽默消解生活的難。這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次走向更多人群的大眾化拓展。
從進口到全國產
文化廣場的定位,原本是國外經典音樂劇,除了英語、德語、法語音樂劇之外,他們還引進過西班牙語音樂劇;版圖早就突破了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擴展到歐洲德奧和南美古巴……在全國演藝市場上,做音樂劇引進,文化廣場是標杆。
圖說:音樂劇《在遠方》
但是,在非常時期,國內交流都不太便捷的情況下,純進口轉為全國產,讓他們突破了自身,也把聚光燈留給國內更多元的藝術家。「我們也從原本的純音樂劇垂直領域,拓展到藝術生活的多元趨勢」,費元洪說。
此舉還基於他們多年來一直孵化的華語音樂劇。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將為12月4日的年末演出季拉開序幕。聚焦普通中國勞動者故事的音樂劇《在遠方》也將於明年1月7日亮相,阿雲嘎不僅主演該劇還擔任作曲……
與此同時,陝西人藝的兩部重量級話劇《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也將回歸文化廣場的舞臺。這兩部作品的運營單位、北京九維董事長張立剛表示:「我們帶著《白鹿原》在30%上座率的劇場裡堅持了5個半月,而這次還帶來《平凡的世界》更是希望觀眾可以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圖說:《平凡的世界》
馬上評丨人人都有高光時刻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有登上舞臺的高光時刻。非常時期的舞臺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也讓更多的本土藝術工作者登上了矚目的舞臺。
從綜藝《樂隊的夏天》出道的福祿壽樂隊是由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三胞胎女生組成,兩位讀的是作曲系,另一位專攻豎琴。她們日前走上上海音樂廳的舞臺演出流行樂,內心充滿謙恭:「平常大概只有彈豎琴的那位才有機會來音樂廳演出……」當然,此番走進音樂廳的觀眾大都也是第一次走進「古典樂的殿堂」,二樓也坐滿。福祿壽成立僅2年,擁有大眾影響力也不過半年。明天,同樣出道於「樂夏」的樂隊HAYA又將登上音樂廳的舞臺。主唱黛青塔娜是出生在青海德令哈的蒙古族,與馬頭琴手張全勝是夫妻,兩人若不是踏上巡演高光之路,那多半是在家帶娃。藝術工作者若沒有舞臺,沒有觀眾,那就沒有光。
文化廣場為控制好年末演出季的票價,讓儘可能多的觀眾走入劇場,還在昨天雙十一推出了套票。人人都有登上舞臺的高光時刻,也是基於人人都參與了有序治理,彼此控制好距離和分寸。如此,才會有和諧的舞步,舞出共享品質生活的佳作。(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