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擊聆聽 -
《孤獨六講》,我百看不厭。
無論是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還是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亦或是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蔣勳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在書中,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孤獨的形式有千百種,孤獨感也因人而異。正如書中所寫,生活中不孤獨,可能心靈仍然會常感孤獨。每個人都會有心境上十分孤獨而又難以言喻的時刻。
生活在智能機和電子產品盛行的時代,每每面對冰冷的手機和電腦屏幕,整個人被碎片化的資訊所淹沒,我的內心常會湧出一種莫名的孤獨感。
梭羅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地生活的地方。
有時站在路邊,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覺得這匆忙的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麼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既不能交換也不能得知另一個人的所思所想,這是多麼孤獨的一件事。
▼
- 點擊聆聽 -
人的一生,會扮演不同角色,會有多種身份,不同角色和身份還會不停地轉換。也許,無論你躲到哪裡,都甩不掉那些角色和身份,它與你如影隨形,它代表你,有時又不是你。但我相信,拋開現實,脫離喧囂、沒了瑣碎的牽絆,保有多一點的自我,總會有一種角色始終是你。莊子講,「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在天馬行空的世界裡,做一個豁達又自由的人,一個孤獨而純粹的靈魂,一個夢幻且詩意的個體,這是我一直追求和鍾愛的角色。
蔣勳說,孤獨是我們一生中無可避免的命題。
不論是文學作品、影視、音樂、繪畫……在很多領域,「孤獨」這個字眼頻繁出現。
回看自己之前寫的詩歌和文章,發現「孤獨」作為一個永恆主題,一直貫穿其中。
其實,喜愛文學、選擇寫作就是選擇了孤獨,有時候我仿佛是活在一個巨大的真空罩裡,但也正因這種經歷,讓我找到了通向自我的入口,更好的審視、思考和發現自己,於是孤獨便成了一種享受。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發自內心想要堅持做的事,也許是出於愛好,也許是因為責任,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無人同行,沒人陪伴,無人喝彩,也要堅持去做。
古往今來,大凡思考者都是孤獨的。
此時,我想起唐寅《桃花庵歌》裡的那句「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這是一種怎樣孤獨的抒懷?又或是李白、蘇軾等我所鍾愛的詩人、文學家和藝術家們,他們的作品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人,而他們的生命卻大都走向了孤獨,他們留下的不僅是精美的作品,更是孤獨靈魂華貴的樂章。
▼
-點擊聆聽-
關於孤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賈平凹在《孤獨地走向未來》裡寫到,「好多人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作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弱者都是群居著,所以有芸芸眾生。」
我思考孤獨,探索孤獨,常感到困惑、迷茫與無助。有時,內心深處產生的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會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我漸漸明白,孤獨並非是無病呻吟的憂鬱和矯情,也不是一味的心情壓抑,更不是百無聊賴、迫於無奈的虛無……這只是空虛和寂寞,而不是孤獨。
孤獨應該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狀態,是一份心境平和的自給自足、清明安和而無所求的精神圓融。孤獨也應該是靈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是一種無法表達的玄妙。
漫漫成長路,我不斷地自我說服,努力自我開解。
面對孤獨,我學著接受,感受,尊重,渴望和珍惜。
孤獨是常態,人,生而孤獨。正如作家三毛所說,「有誰,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獨的生,孤獨的死!」
生死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
也許,孤獨是一種天賦。
於是,我告訴自己,孤獨沒什麼不好。
當你不再牴觸,試著接受,從容享受那些人生中孤獨的時刻時,孤獨便是不孤獨的開始。
孤獨,其實不孤獨。
- END -
(小小聲明:本篇插圖、配樂均源於網絡。文字&排版設計:by LiQingwei)
▼
期待您的關注
願我的文字能文藝你的生活
溫暖你的靈魂
感謝厚愛
★ 長按掃描二維碼就可關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