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照耀世界為理念創造的自由女神,是1876年法國政府贈送給美利堅合眾國獨立一百周年的賀禮。直至今日,自由女神仍矗立在美國紐約州紐約市哈德遜河口的自由島上,是全世界著名的美國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自由女神出自雕塑家巴特勒迪(又譯巴託爾迪),這位十九世紀的法國著名雕塑家歷時10年艱辛,才完成了自由女神這個作品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巴特勒迪的母親,並以法國巴黎盧森堡公園的自由女神像作藍本創作,據說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是借鑑了巴特勒迪妻子的手臂。女神穿著著象徵西方文明自由追求的古希臘風格服裝,七芒星頭冠則象徵著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所以意為「自由照耀世界」。
弗雷德裡克·奧古斯特·巴特勒迪生於1834年4月2日的阿爾薩斯科爾馬,出了自由女神像,他的代表作還有貝爾福獅像:他在山腰的紅色巖石上鑿出了巨大的獅子石雕,俯視法國的貝爾福,用以紀念這個城市在普法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的防禦戰。從青年時起,就酷愛雕塑的巴特勒迪,經歷了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之後,他在回憶中記述到:「一群堅定的共和黨人在街頭築起防禦工事。暮色蒼茫時,一個年輕姑娘手持熊熊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的口號向敵人衝去,但被士兵擊斃,倒在了血泊中。從此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為心中自由的象徵。」
自由女神像是一件凝聚了人們信念的藝術品,她的右手高舉火炬,象徵對自由的追逐,左手捧著的書是象徵美國獨立的1776年《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這一整體形象都在詮釋著自由、掙脫約束、贏得獨立的精神。過去,自由女神是航船在接近紐約時遠遠就可以看到的建築,由於海面曲度,有些高樓尚且不可望見,但只要看到燈光通明的火炬,和小島上射向巨像的探照燈,人們就知道他已經到達了自由的城市紐約。自由女神像本身就已經高達46米,加上基座一共高達93米,而基座也是一座美國歷史博物館。這也是為什麼距離如此之遠,還可以見到高大的雕像,人們在離開紐約時,也會在船上同她擺手,向她說了再見,這已經成為紐約港的一大象徵。
1865年雕塑家巴特勒迪在朋友的建議下,決定創造一個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偉大作品,他開始構思是在很多年之前了。巴特勒迪回想自己青年時見到的高舉火炬的少女,他又想到古埃及和古希臘女性身披的長袍,在那個被自由神青睞的時代,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便想要將她們的特點結合起來,創作一個新的作品。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巴特勒迪準備前往美國,當時的美國藝術節和一些有影響的美國人正在計劃建造一個紀念美國獨立,象徵著自由的雕像,這與巴特勒迪的構想不謀而合。1871年6月,巴特勒迪帶著朋友拉沃拉葉的介紹信橫渡了大西洋來到美國。來到紐約的巴特勒迪發現,每一個到達美國紐約的船隻都會經過紐約港曼哈頓島西南部的一個小島。他在當時就構思了一個船隻駛入紐約港就會見到的高大雕像,而雕像的選址則正適合這個小島。他得到了美國總統和紐約各大名流的首肯,他們保證雕像可以最終屹立在這座小島上。
於是他拿出了自己在1869年已經完成的自由女神像設計草圖,得到了美國和法國諸多名流的肯定,於是在草圖完成的五年後。1874年,建造工程正式開工,雕像在法國完成建造,並前後歷時十年,最終由法國政府贈送給美國,用來在紀念美國獨立百年的博覽會上展出,並最終確定貝德羅島為女神像最後矗立的地點。當時飛機還沒有被發明,人們在普通的視角是無法看到女神的頭髮的,但後來人們乘坐飛機盤旋在女神像上空,發現就連精細的髮絲都有雕刻,可以說設計細節非常完美了。巴特勒迪的雕刻作品還有許多,比如華盛頓的巴特勒迪公園中的巴特勒迪噴泉;在紐約聯合廣場的拉法葉雕像;波士頓教堂的「四個吹號天使像」;以及法國裡昂的巴特勒迪噴泉都是非常著名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