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男子的髮辮到底有多臭?傳教士:夏天不能靠近,令人作嘔
現代人,男性大多是短髮,留長髮的極少。不過在以前社會,哪怕是民國時期,都有不少人都留著長發。清朝不同的是,男性的長髮會編成一個辮子,而且腦門是敞亮敞亮的。
在清朝之前,漢族人並沒有這種在後面編辮子的髮型,而是將頭髮梳成髮髻。成年之後,便不會再剃髮,不管是男女,都會把頭髮綰起來。但滿族跟漢人的髮型是大為不一樣的,他們也留長髮,但是不綰。而是把前顱的頭髮都剃乾淨,剩下的頭髮就編成辮子垂在腦袋的後邊。
現代人可能不了解辮子又長又重是多麼的不方便,那時候的百姓還要在家種田勞作,這樣的長辮甩來甩去非常麻煩,有的人甚至都把辮子纏繞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一部叫《神鞭》的電影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就是用辮子作為武器來打鬥,辮子能當鞭子使
底層的百姓一樣是窮苦不堪的,那些男人們,並不是他們願意不潔淨,而是貧窮和繁重的生活。並不允許他們有過多的時間打理自己的辮子,有英國傳教士名叫麥羅德者覺得清朝男子辮子噁心的原因,那是因為當時清朝底層百姓很少清理自己的辮子,看起來非常的油膩髒亂,還有一種很強烈的臭味
然而,1644年清軍入關時,卻下達了"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十日內剃頭,清軍之所以讓漢人剃髮,實際上是想通過剃髮來摧毀漢人的民族精神,同時確保清朝的統治地位,防止被漢人同化。
《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我國古人歷來對自己的頭髮特別看重,絕對不能輕易碰它,愛惜得不得了,所以「剃髮令」一出,各地百姓紛紛抗議,清政府火一上來,直接表示,10天內不剃頭的,直接處死,人們只好從了,很多人對剃頭髮一直十分忌諱,所以後面一個銅錢的頭髮逐漸變成四個銅錢,最後到了晚清的時候,才形成了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陰陽頭型
參考文獻:
《孝經》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