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副中心工程辦主任王承軍,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市發改委副主任、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發改局局長張豔林,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規自局局長、通州區委常委、副區長鄭皓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市發改委副主任、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發改局局長張豔林介紹城市副中心在產業發展方面的重要成果和「十四五」時期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
2019年1月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成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統籌下,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經初步核算,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059.2億元,首次突破千億。2020年,在新舊動能轉換及當前疫情的雙重影響下,1月-11月,新設企業16769家,增量全市排名第三,增幅6.68%。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5.1億元,同比增長2%,連續兩個季度實現正增長,高於全市平均增速1.9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實現增加值71.3億元,同比增長29.1%,對經濟增長起到強力支撐;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6.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0.6億元,同比增長10.1%,租賃商務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8.2億元,同比增長19%,表明城市副中心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產業培育初顯成效,符合區域發展定位的行業實現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
城市副中心在產業發展方面的重點舉措
一是組建產業提升市級工作專班
由隋振江副市長親自掛帥,擔任產業提升市級工作專班組長,19家市級部門以及與通州區結對的朝陽、海澱、西城作為成員單位,集全市之力推進產業疏解承接和提升。印發了市級專班工作方案和2020年任務清單,細化了工作任務,明確了具體牽頭部門、完成目標和時限。今年以來,市級專班研究部署了市屬國企搬遷、四區結對、產業政策落地、運河商務區產業提升、促進金融業發展措施等問題,協調解決有關重大事項,有力推動了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快推進產業政策落地
在2019年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了推進副中心產業落地的政策,將城市副中心產業政策模塊化、專業化,結合副中心實際需求,研究制定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的副中心住房、土地、金融、人才等產業落地專項政策,後續將成熟一條發布一條。
三是加快推動市屬國企搬遷
華夏銀行、首旅集團、北投集團、北京建院和保障房中心等5家市屬國企向副中心搬遷取得實質性進展,搬遷選址初步穩定,整體搬遷方案正在抓緊推進,其中4家企業總部或子公司均已完成註冊地變更,北投集團總部及10家分支機構的辦公地已遷入城市副中心。
四是聚力聚焦重大項目引進
功能承接實現突破,三峽集團下屬15家二三級總部實現工商、稅收雙落地,成為副中心首個落地的央企二三級總部集群項目。路孚特中國區總部等一批優質總部型項目實現落地。金融資源加速匯聚,華夏銀行在副中心設立一級分行,首家持牌公募基金匯泉基金完成註冊,首家市管銀行財富管理子公司華夏理財實現批籌,農銀科技完成註冊,中債金科落地發展,北京綠色交易所入駐,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獲批設立。人力資源產業園通州園籤約入駐企業達51家。通州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77家,張家灣設計小鎮106家設計類和城市科技類企業註冊落戶,成功舉辦北京國際設計周並實現永久會址落戶。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正式開園,啟動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已完成,累計註冊網安類企業31家。
五是推進應用場景建設
將應用場景建設納入市級產業專班統籌調度,編制了副中心應用場景建設工作方案,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對已落戶和擬落戶張家灣設計小鎮的高科技企業徵集應用場景技術提供方案33項。正在圍繞「智能環球影城」「科技張家灣設計小鎮」「數字城市綠心」「智慧大運河」等十大領域研究布局應用場景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兩區」建設,有序推動一批市屬國企向副中心搬遷,加快推進一批產業政策落地出臺,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以更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迎接落戶副中心的各個企業,歡迎大家來副中心發展!
「十四五」時期
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實施副中心控規、大力推進城市框架成型的重要機遇期。目前副中心「十四五」規劃已經基本成型,正在進一步調整完善。規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對副中心發展的系列指示要求,緊密結合新發展階段城市副中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確定了「一個基本成型、二個新跨越、三個顯著提升」的發展目標,即: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區域協同發展實現新跨越、城市品質實現新跨越、城市承載力顯著提升、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圍繞上述發展目標,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三大重點任務。
一是構築高品質功能承載地
圍繞主導功能強化、重點區域開發和居民生活需要,建設綠色智慧的基礎設施,創建生態文明示範區,打造公共服務新高地,厚植城市人文底蘊,系統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特別是在交通建設方面,將推進建設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複線工程,建成站城一體的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全面完成一號線與八通線貫通運營工程,加快推進M101線、M102線建設,完成東六環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優化公交線網,沿河、沿綠、沿路建設慢行大網絡,著力構建承載輻射功能突出、便捷暢達的綜合交通體系。在公共服務方面,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北京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通州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建設一批體育場所,打造一刻鐘健身服務圈。在生態文明方面,將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構建便利可達的城市濱水生態體系,推行綠色建築,打造無廢城市。
二是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圍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強化主導功能、突出開放協同,著力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新示範。特別是在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同聯動方面,副中心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推動中心城區符合功能定位的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推進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深化「四統一」協同機制,推進M22線(平谷線)、京唐城際等一批軌道交通運行通車,加快推進城際鐵路聯絡線二期建設,率先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推進產業協同分工與聯動發展。深化區域汙染聯防聯控聯治。統籌推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布局延伸,培育區域性醫療養老服務功能,推進跨區域實現職住平衡。與雄安新區強化兩翼聯動,推進更大區域協同發展。
三是樹立現代化治理新標杆
圍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城市智慧治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和法治城區,促進人口與城市協調發展,建設平安副中心。特別是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將以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在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方面,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完成「基本無違建城區」創建,深度推進老城雙修,完成一批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全面提升老城宜居品質。在法治建設方面,以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為引領,加快建設全國率先、北京前列、副中心特色的法治城區。在安全建設方面,將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築牢安全屏障,建設韌性城市,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一分規劃,九分落實。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對標對表中央的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編制任務,為副中心未來5年發展謀劃好施工圖和路線圖。同時,圍繞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切實抓好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全力以赴將「十四五」規劃的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現實!
答記者問
記者:「十四五」時期,副中心每年都要保持千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請問有哪些主要措施能夠確保投資規模完成?2021年副中心有哪些重大投資項目?
張豔林:11月29日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制定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副中心要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及《建議》要求,主要採取以下3項措施,確保順利完成投資任務。
一是建立「十四五」期間重點項目清單
我們結合正在編制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謀劃了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間重點項目,列出了初步的項目清單,總投資約8000億元。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儘快實現項目落地實施,確保每年完成投資千億以上。
二是依託工作專班統籌推進項目建設
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組建了項目推進工作營,設立投資計劃、規劃設計、工程推進、徵地拆遷4個工作專班,進一步強化重大項目建設的組織協調和統籌推進,全力在項目謀劃、規劃方案、手續辦理、資金安排、工程推進、徵地拆遷等重要節點上實現突破,凝聚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強大力量。
三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在水務、垃圾、能源、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信貸支持,用好基金、銀行、保險等金融資金,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和開展資產證券化;按照政策,在市區兩級財政性資金、政府債券等方面加強保障,為每年千億以上投資保駕護航。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副中心功能定位,聚焦基礎設施、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三大領域,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提升副中心綜合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面我將著重介紹一下明年要實施的項目,有些項目在前面介紹「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的時候已經提到了。
一是紮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軌道交通引領,推進建設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複線工程、M22線(平谷線)、M17線(未來科技城北區站-亦莊站前區南站)、京唐城際鐵路、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一號線與八通線貫通運營,加快實施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工程、通馬路改擴建工程,建成廣渠路快速公交系統,推進榆林莊船閘和甘棠船閘建設,實現北運河通州段全線通航。持續強化市政保障,建成北京東特高壓—通州500千伏送出工程(北京段),加快推進運河核心區區域能源系統建設項目,確保副中心能源穩定供應。堅持以新基建賦能新發展,加快推進5G基站和5G獨立組網核心網建設,實現設計小鎮5G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二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生態優先,積極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加快構建完善通州堰分洪體系,完成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廣渠路東延綠化景觀提升工程,讓人民群眾享受優美生態環境。實施教育強區行動,加快推進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工程、北京第一實驗學校、北京二中通州校區改擴建工程,建成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擴容布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著力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加大文化體育服務供給力度,推進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升級改造通州區體育場,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深入推進產業發展
加快推動北京環球主題公園一期開園,實現「精彩亮相」,著力打造北京文化旅遊新地標,釋放外溢效應,帶動全域文化旅遊發展。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開工建設首旅集團、保障房中心、北建院總部,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加快推進「兩區」建設,完成運河商務區中銀集團商業金融項目、通州口岸項目,著力培育開放發展新優勢。加快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北京臺湖出版物會展貿易中心提升改造項目、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建設,推動符合功能定位的產業加快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謀劃好明年的重大項目建設,全力以赴完成好千億以上投資任務,為副中心「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來源:「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