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只有夏、冬兩個季節,每年的4月至10月是南極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極的夏季。這裡極度嚴寒,年平均溫度零下25℃,內陸地區甚至能夠達到零下60℃;這裡還是極度乾燥,堪比塔克拉瑪幹沙漠;這裡還有狂風在肆虐,有地球上少見的12級大風;這裡的黑夜不是按天計算,一個黑夜就是半年,一個白天就是半年。這裡是就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極。
在最近的時間裡,位於南極半島東北端的阿根廷科考站「希望站」顯示的溫度為18.3℃的高溫,也許處於北半球的我們認為18.3℃的溫度很適宜,很舒適。但是對於南極卻是深有意味!在對於南極最高溫度的測試中,歷史記錄最高是2015年的17.5℃。此次溫度再度攀升,也就導致了南極出現了從來沒有出現的粉紅的的雪,形象地被人們稱為「西瓜雪」。
「西瓜雪」其實是被南極沿海的極地雪藻所含的色素將白茫茫的雪都染成了粉紅色。這種極地雪藻耐寒性極強。縱然在終年積雪的環境中,它們仍然可以存活。極地雪藻是單細胞綠藻,廣泛地分布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和高山冰雪區域。在南極是屬於「三高」地區,緯度高、海拔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反射高,這三高就會造成南極的低溫度的形成。而極地雪藻為了應對反射高,它們就會在夏季分泌大量的蝦青素、類胡蘿蔔素去吸收僅有的紫外線,從而呈現粉紅色。
為什麼在以前沒有出現「西瓜雪」?其實這種藻類對極端的南極溫度與環境都有著很強的耐受能力,在終年積雪的環境中,它們仍然可以存活。只是在低溫的時候它們會進入休眠狀態,只有溫度高於0℃以上才會有明顯的生長。並且溫度越高生長越快,所以持續的「高溫」,導致了這種藻類的迅速增長,染紅了南極的雪,都變成了西瓜雪。
南極的溫度為什會刷新歷史溫度,成為最高溫度。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燃燒了近半年。澳大利亞大火是直接加熱地球表面,對於大氣層的影響很悠閒,更不會影響遠在萬裡之外的南極。其實最主要的氣候原因,還是來自19世紀末期以來,以人類活動為最主要因素的全球氣候變化。我們都在受全球氣候升高的影響,而南極洲則是氣候變化最顯著的地區之一。
全球氣候變化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對於現在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從長遠來看,不言而喻!已經爆發的有非洲蝗災、北極甲烷大爆發、青藏高原冰川發現28種新病毒。我們都知道蝴蝶效應,一次次的異象,也許是這隻名叫「氣候」的蝴蝶已經開始煽動它的翅膀,在未來可能會有影響更大、時間更久、強度更極端的事發生……
我們也許會感覺西瓜雪很神奇,粉紅色的雪也是別有意境,可當我們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異象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稍作反思。其實從來都不是需要人類保護大自然,事實是人類是要尋求大自然的保護。我們雖然不是一個人去拯救地球,但是在西安市生活中,我們也許可以做一些事情,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您覺得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歡迎談談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