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的手機可以說是越來越高級了,攝像頭的像素也越來越高,各種設置也層出不窮。不少人說,手機功能在真的太強大了,拍的照片很漂亮,根本就不需要相機這種古老的設備了。實際上並不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甚至是我身邊大多數的人,手上拿著六七千甚至是上萬元的手機,卻依然要耗費不菲的價錢去購入各種專業相機,為的就是拿來拍照。那為什麼他們要放棄如此便捷,效果又不錯的手機相機,轉而去買照相機去拍照呢?這裡或許有你們想要的答案。
現在拍照真的不是一件難事,每個人手上都有一臺可以拍照的手機,拍照的功能也非常強大,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app供各位手機拍照愛好者隨手修圖,簡直好的不得了。也正正是因為如此,有不少人都說現在手機已經超越了相機,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這話或許沒錯,或許也錯了。那麼手機和相機拍照區別在哪裡?
1.從大小來說
毫無疑問,手機的便攜性完勝相機,我看到過不少的攝影愛好者大包小包,各種長鏡頭短鏡頭的,就是為了拍一張好看的照片。但是拍照僅僅是手機的一個功能,而相機則是專業的攝影工具,就算是最小的相機,因為有某些必要的原件,以及必須要保證攝影的質量,它的大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達到手機的水平,因此對於簡單追求便攜的人來說,相機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2.從鏡頭來說
手機鏡頭非常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有些手機甚至連上手機機身,也比不上專業照相機鏡頭的大小。手機的鏡頭通常是採用塑料又或者是藍寶石玻璃製作而成,而相機的攝像頭則會更加的複雜,它們通常都是用多個玻璃原件組成,因此會更加的龐大。
收到手機空間的限制,早時的手機鏡頭基本上都是定焦的,也就是等效廣角鏡頭,畢竟手機的體積有限。但是廠家怎麼可能會簡單的放過對手機鏡頭的追求呢?他們開發了雙攝像頭,等於多加了一個等效的長焦鏡頭,利用一定的視差和算法來處理模擬背景虛化,以達到景深的效果,讓拍攝出來的效果更加的好。為了讓畫質更加的好,也有不少的手機會增加一個鏡頭,用這個鏡頭來融合處理,達到消費者想要的效果。
其實相機也玩過這樣的套路,早年的柯達數位相機就曾經利用過雙鏡頭實現小體積的光學變焦,因此某一些現代高端緊湊型相機也能夠實現小體積大能量。
3.從傳感器來說
要是說到這麼專業的東西,相機完勝,為什麼?因為手機的體積太小,所以在傳感器這個方面來說根本就毫無優勢,受到手機尺寸的限制,手機上面的物理傳感器基本都不會太大。當然也會有不少廠家會為了比拼數據,將傳感器做大,然後塞進手機裡,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賣不出幾臺。
對這方面有研究的朋友不難發現,就算是市面上緊湊型的相機,所用的傳感器都會比手機的傳感器要大得多,更不用說全畫幅甚至是中畫幅傳感器的大小了。更大的傳感器也就意味著單位像素接受光纖的面積也會更加的大,所以說,在弱光的環境下拍攝,相機拍攝的效果會比手機的效果要好非常多。所以在傳感器上,手機是永遠沒有辦法追上相機的。
4.從操控上來說
為什麼那麼多普通人會更願意用手機來,因為手機相當於傻瓜操作,只要打開app,直接對準畫面,按下拍照的按鍵就可以了,甚至有一些app可以根據我們拍攝的對象去選擇合適的拍照模式,這與專業相機所要選擇的各種參數對比起來,可以說得上是像在玩遊戲一樣。
現在很多人買相機都會選擇去購買需要手動操控的相機,在拍攝過程中需要進行調整,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某一些人的眼中,肯定還是手機會比較方便。
無論如何,就現階段來說,現在的手機和相機相比,最大的缺點就是受到攝像頭與傳感器的限制,拍攝出來的畫面完全無法與專業相機媲美。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只是在屏幕上觀看,又或者是簡單的用於社交發文使用,用手機拍攝完全就可以了,還可以省去將照片導出放到手機上的麻煩。畢竟,就算你能夠買到全套專業設備,如果不是熱愛的話,設備放在櫥窗裡面天天看著,也沒有什麼好處不是嗎?
我們只要記住,科技在不斷地發展,每一種器材都會在這個階段有他們存在的意義,這是其他器材不可替代的,手機如此,相機也是如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