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如果已經確診得了慢阻肺了,下一步就趕快治療了嗎?
且慢,我們還要對病情的程度進一步評估,孫子兵法告訴我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醫學上是對症下藥,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症。
慢阻肺的特點就是出現了氣流限制,那麼這個慢阻肺氣流限制的水平就是我們要評估的目標,還要評估慢阻肺對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例如病情的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的風險,以方便醫生對病人進行指導治療。
慢阻肺的評估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一、氣流受限嚴重程度的評估:
還記得前面介紹的肺功能嗎?
它不僅僅可以診斷慢阻肺,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FEV1/FVC<0.70,確認存在持續性氣流受限。而且可以進行氣流受限嚴重程度的評估:
二、患者症狀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的評估:
這裡我們用的是兩個問卷調查表,mMRC問卷和CAT評分。
mMRC問卷是改良版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問卷,可以對呼吸困難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分值越高代表呼吸困難程度越重。見下圖。
慢阻肺患者自我評估測試(CAT)問卷,它是健康狀況的一種簡單測量方法,可在5分鐘內完成。CAT分值範圍在0分-40分之間,其中得分在0-10分的患者——輕微影響;11-20分——中等影響;20-30分——嚴重影響;30-40分——極重影響;其中20-40分的患者提示需要接受臨床治療。見下圖。
三、急性加重的風險:
COPD急性加重的定義為呼吸症狀加重,超出日常變異,需要調整藥物治療的急性發作。
頻繁急性加重的最佳預測指標(≥2次/年)為既往急性加重病史。急性加重風險會隨著氣流受限嚴重程度的升高而增加。需要入院治療的COPD急性加重與死亡風險增加的不良預後相關。如果患者在過去1年有2次或以上急性加重且有1次或以上住院經歷,提示未來風險更高。
四、合併症情況:
慢阻肺患者常伴有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抑鬱、焦慮和肺癌。這些合併症可獨立影響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應積極治療。
五、根據急性加重風險、症狀嚴重程度,將慢阻肺患者分為 A ~ D 組:
A 組:症狀輕、急性加重風險低,
B 組:症狀重、急性加重風險低,
C 組:症狀輕,急性加重風險高,
D 組:症狀重、急性加重風險高。
綜上,將患者分為 A,B,C 和 D 的其中一類,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慢阻肺藥物治療方案的確定是根據上面對慢阻肺的綜合評估的結果,對於不同分組推薦初始用藥不同,同時在治療後的隨訪過程中,也要根據患者症狀和急性加重情況予以調整。
慢阻肺患者治療除藥物治療外,還包括戒菸、康復治療、氧療、外科治療、疫苗等,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綜合治療方案,這個在後面我們會詳細分析。
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文獻: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9-27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20 Report).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8,17(11) : 8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