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荷蘭羊角村,不少人都曾到過那裡。縱橫交錯的河道、悠然的鄉村慢生活、國際化的待客之道、特色產品等都讓人記憶深刻。
4月10日晚,在《中國花卉報》與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並機直播平臺,羊角村全球形象大使Gaby Esselbrugge女士,為大家詳細講述了羊角村如何發展為國際村的歷程。
可在中國花卉報公眾號,直播課堂收看回放
Gaby出生在羊角村,對羊角村的一切都非常了解。正是出於對羊角村的熱愛,求學結束後,她回到了羊角村。從地理位置到歷史發展、從居民生活到特色文化,Gaby在直播中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述。當下,中國也在打造特色小鎮,從羊角村的發展歷程中,我們能從中汲取哪些養分呢。
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是羊角村遵循的主旨,居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自下而上的社區關係,每位居民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態度,並進行交流;比如,大家會對彼此的房屋外形設計提出建議。另外,家庭文化是鄉村發展的DNA,通過人們對羊角村的熱愛,搭建溝通的橋梁,將當地特色文化進行傳承。
保持生態特色,注重生態保護。羊角村是建在沼澤地上的村莊,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特色的交通方式,如當地的特色出行工具平底船一直保留至今。而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特色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同樣為羊角村帶來聲譽。這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輔相成。
與國際接軌並不是接待一兩個外國人那麼簡單,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交流必不可少。在羊角村可以通過多國語言購買交通票,酒店、餐廳也多與國際接軌,國際化服務貫穿遊客的整個旅程。當然,國際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如羊角村學院就為國際遊客提供了文化碰撞的機會,為遊客提供深層次的體驗。
吸收了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當然也要讓羊角村的文化走出去。特色產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產品將村莊與村民、村莊與遊客緊密地聯繫起來。「羊角村出品」的農業與手工業產品本身就將當地文化烙印其中。你帶走的不只是一盒食材,而是羊角村人民精神與對生態的熱愛。
羊角村的設計以尊重文化和景觀、尊重水系與生態為基礎,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業,如當地在房屋設計中依舊保留著蘆葦房頂和磚木房建造,而不是打破一切,重新規劃。
在這個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國際宣傳變得簡單且必不可少,Gaby就在多個社交平臺如b站、抖音、油管、ins等創建了帳號,發布關於羊角村的一切。
-end-